高安打造的生態農業示范區里,魚菜共生項目中的水肥一體化設施。本報記者 楊顏菲攝
核心閱讀
(資料圖)
近年來,江西宜春高安市探索發展循環農業,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將水稻秸稈、牲畜糞便等腐熟還田,化廢為肥、變肥為寶,并借助農業物聯網技術,不僅解決因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還推進了農業、畜牧業的清潔綠色發展。
剛剛開春,江西宜春高安市的種糧大戶金長軍已經坐不住了。這天,他帶著請來的幾個幫工早早來到地頭,要將政府發放的堆漚肥撒到田里。
“以前這塊地用化肥多,土壤板結,收成也差,今年打算靠秸稈還田、堆漚肥打底改善一下土質。這個事政府一直在推動,我也做過試驗,經過生態改良的地塊,不僅產量可以大大增加,作物品質也好?!苯痖L軍說。
不僅金長軍,如今,高安市的多數農戶和企業已經形成共識:推進綠色種養循環,發展生態低碳農業,是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好辦法。
秸稈綜合利用,助力生態低碳
高安市藍坊鎮長樂村,秸稈收儲點前車來車往,金燦燦的秸稈碼放得整整齊齊,村民們正忙著把自己拉來的秸稈卸車下貨、過磅稱重。
“真沒想到我也能當上‘經紀人’!” 村民劉婷笑著說,“我是‘秸稈經紀人’,去年收了5000多噸水稻秸稈、1500多噸花生秸稈,非常暢銷?!?/p>
高安市地處亞熱帶氣候地區,大部分水稻都是雙季稻。早稻成熟后,就要忙“雙搶”,收割完后迅速種上晚稻。以前,每次收獲之后,秸稈就成了累贅,除了燒掉似乎也沒有別的出路??墒墙斩挿贌粌H氣味嗆鼻,濃煙還污染大氣環境,影響其他作物生長。
2019年6月,高安市開始試點推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此后,高安市共在18個糧食主產鄉鎮扶持建設11個秸稈收儲中心,通過項目培育專業從事秸稈收儲運的經營網點300多個,初步構建了相對完善的秸稈收儲銷售渠道。
在高安市楊圩鎮橫塘村的一片油茶試驗田,記者看到,一塊田里經過簡單處理的秸稈圍繞油茶樹干厚厚堆放著;另一塊田里則沒有秸稈。有秸稈覆蓋的油茶樹葉片明顯更綠,樹體更健壯。據一名村干部介紹,有秸稈覆蓋的田塊上雜草更少,基本不需要使用除草劑。同時,秸稈覆蓋下的土壤溫度變化趨緩和,低溫時增溫,高溫時降溫,保水保墑作用顯著。
秸稈還田的優勢,在輪作生產的地方就更加明顯了。冬天地不閑,晚稻收完沒多久,又要忙著種油菜。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監測發現,秸稈還田,在生物腐熟劑的作用下,不僅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解決土壤板結問題,滋養土地,增加產量,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據統計,2022年,高安市的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6.46%,幾乎所有的秸稈都進入了生態低碳農業的綠色大循環。
推進種養循環,構建生態鏈條
一路彎彎繞繞,直到記者來到江西瑞涌牧業公司大門口時,仍然無法把這滿眼的綠水青山和全國畜牧養殖百強縣聯系起來。
這家牧業公司是一家年出欄4.5萬頭生豬的生態型、專業化養殖基地。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2017年企業剛剛起步時,規模還小,年出欄生豬不過1萬頭。而養殖糞污一度成為企業發展解不開的難題。
“有一年,堆放糞污的棚子被大雨沖毀,污水順著山體流到了山下村子,我們公司花了好大勁兒去清洗處理?!痹撠撠熑私榻B,因為糞污污染,企業經常被附近村民投訴,甚至還要給村民賠償。如今,企業的生產規模擴大了4倍,同時也不用為糞污的處理發愁。
為了解決糞污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高安市于2021年啟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高安市政府責成市農業農村局負責,遴選社會專業化服務組織,按照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畜禽糞便還田技術規范、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技術指導意見等技術要求,對各類養殖業產生的糞污收集、處理、施用提供全過程、專業化服務。養殖企業只需要將糞污拉到專業處理公司,就可以由公司將糞污變成堆漚肥,或者發酵出沼氣、沼液等進行循環利用。
通過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高安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推進了畜牧業清潔、綠色、健康發展。“這個項目一年就能為我們企業節約成本60萬元。”瑞涌牧業負責人說。
作為承接養殖企業污物處理的專業公司,生產有機肥的高安寶迪生態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陳葉青介紹:“農戶使用了我們加工生產的堆漚肥和有機肥,滿意度較高。加上這幾年生態低碳農業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相信我們的產品會越來越受歡迎,有機農業的生產鏈條也會越來越完整?!?/p>
高安市的“海歸”青年丁旦曾獲“全國十佳農民”稱號,既是9450畝土地的經營者,也是專業型“新農民”的代表,對生態農業發展理解更深。“綠色種養循環是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持續改良土壤,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提高土壤固碳增匯的能力。種地不能竭澤而漁,發展生態低碳農業才是真正放水養魚?!倍〉┱f。
近兩年,高安市完成綠色種養循環試點面積21萬畝,減施化肥超過1400噸,增加土壤有機質0.3克/千克以上,作物同比增產3.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
搶占生態高地,建設農業慧谷
在高安市大城鎮,一個以“生態高地、農業慧谷”為主題,以農業物聯網技術為核心,旨在發展生態農業、搶占生態高地的高端生態農業試驗區項目正在持續推進。
在試驗區大棚里參觀體驗的初中生李星安看到了一番奇妙光景:大棚中蔬菜生產槽整齊排布,槽中的水暗暗流動,水上漂浮著一片片帶孔的泡沫板,孔中栽植著生菜、京水菜、紫包菜、冰菜等多種蔬菜。另外一邊的藍色養殖桶上,成簇的水花翻騰,密密麻麻的魚兒在水中游弋。
“魚菜共生項目是循環農業技術的經典應用案例,養殖桶里的水經過有效分解,成了種菜的好水。”項目負責人龔雨俊介紹,“種菜的水經過凈化又可以回到養殖桶中,能節約80%的水資源消耗。我們做這個示范項目是為了向大家展示生態循環農業的更多可能?!?/p>
“種菜可真酷。”李星安一邊吃用自己剛從園區里摘的蔬菜做成的沙拉,一邊感嘆。
在這個生態農業示范區里,農業示范園、油茶園、水旱輪作、大地景觀等子項目覆蓋面積共1萬畝,并陸續實施標準化農田改造、高效節水示范、土地整治物理防治、坡耕地改造等系列項目,形成了以水肥一體化、離子傳感為主的三個現代農業循環生產技術示范體系。
生態農業示范區,除了試驗引導功能,正常情況下每年還接待游客200萬人次,同時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直接帶動區域內12個自然村、1000多名村民增收,輻射帶動項目周邊多個新型農業主體、農業合作社共同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08日 14 版)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子夜外賣》描繪城市的夜色畫卷(主題)總制片人張燁鏑:帶觀
2023-06-17 15:43
原標題:用腳和筆丈量世界(引題)?阿來《西高地行記》出版(主題)華
2023-06-17 13:45
原標題:“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繪圖“復活”國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標題:90多個“關鍵詞”還原蘇軾(引題)?蔣藍新作《蘇東坡辭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標題:圖博會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再創佳績(引題)?《閱讀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標題:良渚遺址“琮王”“鉞王”現身上博(主題)6月20日起亮相“實
2023-06-17 11:51
原標題:《魚廬記》:鄂地小人物的傳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標題: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科幻電影創作將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標題: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啟動創排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標題:2023年青年攝影獎申報啟動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標題:別樣《鳳求凰》百人合唱點擊量百億次作品(主題)中國古詩詞藝
2023-06-17 10:53
原標題:首屆天津音樂節中國天津·2023圣彼得堡愛樂樂團演繹經典(引題
2023-06-17 10:32
原標題:電視劇《淬火丹心》唱響武鋼人的青春之歌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廣議】原標題:主動自覺,珍視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蘇慶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原標題:長沙:千載星城吐芳華天上一顆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6月16日晚開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標題:開心果左一:節約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標題:“中國戲曲節2023”在香港開鑼新華社香港6月16日電(記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標題:取材于武鋼的發展歷史(引題)《淬火丹心》凝聚鋼鐵人的青春與
2023-06-16 21:32
原標題:山東:文化館里涌動“青春力量”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剛過
2023-06-16 17:49
原標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參
2023-06-16 16:42
原標題:芭蕾舞劇,如何圈粉諸多觀眾?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標題:中新人物丨演員楊蓉:學演戲,得先學做人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2023-06-16 14:49
原標題:《尋她》首映舒淇暢聊與九零后導演的“碰撞”(引題)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標題:“京城飄書香五洲共閱讀”(引題)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開幕(
2023-06-16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