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特別關注 > 正文

春來萬鳥歸!十多萬只候鳥抵達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時間:2023-04-04 12:10:1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資料圖)

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鶴類等大型水禽為主的珍稀水禽分布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頂鶴繁殖地。近期隨著氣溫回升,有十多萬只候鳥陸續抵達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當地工作人員統計,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這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數量,相比往年同期已有明顯增加趨勢。

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宣教中心 劉驊峻:剛才我們拍到那群基本上都是白頭鶴,在我們這邊監測的鶴類中也是屬于數量最多的一種了。今年觀測的話,可能回歸的時間會比去年更早一些,能早將近一個禮拜。

據監測,白頭鶴、丹頂鶴、白枕鶴、白鶴、灰鶴等在近段時期紛紛飛到了扎龍,其中以白頭鶴的數量最多,已有近3000只。丹頂鶴也達到了70只左右。工作人員分析說,候鳥今年來得更早、數量更多,應該是跟去年實施的玉米農田租賃試驗項目有關。

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宣教中心 劉驊峻:每年鶴類途經這里的時候,它會降落下來,然后在農田里覓食,啄食玉米田里的苞米,我們發現了這個問題之后,我們就決定從去年開始,在這一片地里對當地的百姓進行生態補償,讓他們把玉米留下來,給鶴類提供一定量的食源補充。

營造舒適棲息環境 吸引候鳥來訪

這個玉米農田租賃試驗項目,一共預留了958畝玉米地。在候鳥南遷之前,不收割這片長成的玉米地。在候鳥遷走后,工作人員又將收完的玉米粒均勻地拋撒在了草原里,這些在去年嘗到甜頭的鳥兒,今年自然又提前呼朋喚友,集中來到這里覓食了。

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萬公頃,每年來此棲息繁殖的鳥類一共有269種、10多萬只。為了給它們營造更加舒適的棲息環境,工作人員沒少費心思。從2002年開始,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入嫩江水,建立并實施生態補水機制,已經累計補水30多億立方米,將過去一度因缺水變成鹽堿地的地方,恢復成了魚類資源豐富的葦塘濕地。為了給鳥類提供安全的繁殖場所,近年來又對濕地內的蘆葦實行免收割實驗,每年培育、留存了7500畝蘆葦,將50000畝以上的濕地打造成適合鳥類棲息的場所。

(總臺記者 蔣曉平 魏雯雯 彭海龍 王子杭)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