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特別關注 > 正文

中小學應重視學生微社交圈的構建

時間:2023-03-27 07:58:18    來源:中國青年報    

當下,基礎教育階段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是中小學管理者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也是一個亟待有效破解的教育課題。

毋庸諱言,各地涉及學生安全的校園悲劇時有發生。這些校園悲劇的發生,大多是由于多種因素復合疊加,然后在某一時間點,突然被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不起眼的一件事所引爆。

筆者關注過一些同類事件,發現當事學生大都有一個共同問題:內心比較孤獨。這份孤獨感,在當下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群體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其成因,則是多方面的。


【資料圖】

一是生活學習環境的影響。作為70后,筆者的記憶里,那個年代不論鄉村還是城市長大的孩子,生活場景都是開放式的。放學之后,左鄰右舍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打鬧,哪怕有點小郁悶小煩惱,也會在追逐玩樂中被宣泄消解掉。而現在,城市被分割成一個個封閉小區,孩子的日常生活基本是在學校、家庭和培訓機構之間穿梭往返,小小人生完全被規劃被定位,成長過程被塞得滿滿當當,缺乏留白,缺乏深度社交。即便農村的孩子,很多家長基于安全考慮,往往也管得比較嚴,放學后少了許多呼朋喚友的快樂時光。

另一個原因是家庭內部生態問題。現在的中小學生獨生子女居多,家庭外部少有知心朋友,家庭內部沒有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橫向交流,遇到煩心事無處訴說。父母和他們之間的縱向交流,又難以探知其內心深處的脆弱和煩惱,導致他們的情感沒有錨系,內心孤獨寂寞且不為人知。相較他們,生于20世紀的70后或者80后,物質條件雖然艱苦,但是打小生活在一個熟人社會當中,左鄰右舍,七大姑八大姨,各種溫暖關愛環繞,這些人世間的美好,構成了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情感支持系統。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電子產品的負面影響。農村學生多為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束不住調皮的孩子,索性扔給他們一部手機,把他們拴在家里,避免四處亂竄遭遇危險。城里孩子更是為電子產品所包圍,玩網絡游戲成了很多孩子課余時間唯一的娛樂節目,不知不覺中,那些沉浸在虛擬世界中的孩子,就會被一些游戲中的不良情節熏染,內心悄然發生了變化,隱秘而危險。

此外,家長望子成龍的期待和學校內的競爭性學習壓力,引導不當,也會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

可以說,是多重因素造成了當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解決之道,當然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校協同,各負其責。對于學校來說,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如何做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以減少校園悲劇事件的發生,是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剖析相關案例可以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漸變過程,單靠心理咨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無法在源頭上予以紓解。而在當下的學校教育模塊中,能夠對學生心理成長發揮正向影響的最佳選項,筆者認為莫過于校園社團活動。

傳統體藝社團,于學校而言,主要是作為素質教育的載體,用以發掘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陶冶情操,啟迪思維,發展個性特長,提高體藝素養,促進全面發展。可是,我們需要認識到,校園社團活動其實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作用,卻常常被忽略掉,那就是以興趣為紐帶的社團,讓那些有相同愛好的孩子有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從而在校園內構建起了一個微型社交生態。孩子們可以借此發展出各自的朋友圈,形成一個個彼此聯結的關系網絡,彼此牽絆,彼此幫助,彼此托舉,久而久之,就成為他們生命中可依賴的情感支持系統,也是可信賴的情緒宣泄渠道。并且有助于他們掙脫網絡虛擬世界的束縛和誘惑。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很多不如意,都會有情緒低谷期,有時甚至感覺人生搖搖欲墜,隨時可能萬劫不復。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來說,賴以對抗生命中那些負能量的,主要是那顆被歲月磨礪到千瘡百孔又粗糙麻木的大心臟,以及內心中強烈的責任感,一如《流浪地球2》中,李雪健飾演的周喆所言:危難當前,唯有責任。壓力面前,也是如此。

人是群居動物,每個人都需要在自己親近親密的社會關系網絡中,尋找情感慰藉和靈魂滋潤。成年人強大的責任感,逼迫他們咬緊牙關直面生活的種種不堪,抵御命運的狂亂風暴。當被生活的重擔壓到喘不過氣時,他們往往會喊上三兩好友,喝頓大酒,一醉方休,爾后蒙頭大睡,第二天繼續周而復始地生活。

中小學生缺乏生活歷練,三觀尚未定型,內心柔嫩脆弱,承壓力相對薄弱,當他們遭受批評、遭遇挫折或霸凌羞辱時,日常蓄積的負面情緒極易在瞬間爆發,且一發不可收拾。或許,當最后一根稻草壓下之際,能在那一刻發揮托舉作用的,只有他們內心的興趣與熱愛,或是身邊同學的一張笑臉、伸過來的一只小手,以及日常沉淀進生命深處的那些溫暖記憶,種種美好和牽絆,幫其安然渡劫。

所以,針對當下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問題,中小學需要重新認識和發現校園社團的深層價值,強化社交屬性,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幫助學生搭建微社交圈,賦能心理建設,建構情感支持系統,讓他們心中有熱愛,身邊有朋友,時刻感受到人間值得。

(作者為教育研究者)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