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原創 > 正文

海南:實現國定貧困市縣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全覆蓋

時間:2018-01-03 10:20:52    來源:現代青年網    

1月2日上午11點半,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烏石學校的食堂很是熱鬧。

蔥花炒雞蛋、清炒葫蘆瓜、木耳燉雞肉,幾份熱氣騰騰的菜品把九年級學生小林的飯盒堆得冒了尖兒。他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頓午餐都在學校吃,“胃口好的時候會點兩葷兩素,每天都吃得又飽又好,還不用花爸媽掙的辛苦錢。”

能天天吃上這樣豐盛的午餐,放在幾年前,小林“想都不敢想”。他是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由于父母都是殘疾人,家庭條件十分拮據。剛上小學的時候,他要么在校門口買個面包對付,要么走十幾分鐘路回家吃幾口清湯掛面。

2013年,省政府出臺文件,在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3個國定貧困市縣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省級試點工作。從此,小林看著每天準時發放到手的一個雞蛋、一盒牛奶,懵懵懂懂地意識到,自己或將不再為中午如何填飽肚子犯愁。

而他不知道的是,這項工作還在不斷推進。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盧剛介紹,到2016年,我省5個國定貧困市縣全部被列為省級試點;到2017年,“國定貧困市縣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全覆蓋”項目被正式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事項。截至2017年年底,全覆蓋工作任務圓滿完成,項目實施學校共424所,受益學生近13.6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雞蛋、一盒牛奶,只是營養餐的“標配”。部分市縣早就讓當地學生吃上了“高配”營養餐。

比如,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政府加大投入,將營養餐補助標準由每生每天4元上調至4.5元。該縣教育局將學校外包“食堂”全部收回,并在餐飲條件較好的學校推行食堂供餐模式,讓該縣78%以上的學生能在中午就近吃上免費飯菜。其他不具備食堂供餐條件的學校,也100%推行了“牛奶+雞蛋”的企業供餐模式。

吃得飽,更要吃得安全、吃得營養。根據省疾控中心和海南醫學院一年一次的監測工作結果,這幾個市縣學生的營養健康數據逐年向好。

盧剛告訴記者,在實施“國定貧困市縣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全覆蓋”項目過程中,各級教育、食藥監部門始終把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食品采購方面,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供餐企業,并對大宗食品實行定點采購,把好食物源頭關;在監督管理方面,各市縣均研究制定了《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并與供餐企業簽訂了食品安全責任書。各市縣教育局也與各校校長、食品管理員簽訂了食品安全責任書,并把該項工作作為目標責任考核的內容之一,確保學生飲食安全。

在烏石學校食堂,記者體會到了何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二層樓高的小食堂里,不僅營養餐食譜、飯菜價格表、食品安全制度、供餐工作流程等全部上墻,農殘檢測儀、高溫消毒柜、菜品留樣封存柜等一應俱全,還采用隔斷矮墻、玻璃幕墻、視頻顯示等方式,將營養餐的制作過程公開展示。校長鄧士志說,學校正在探索將監控視頻聯網,好讓家長用手機、電視就能實時看到食堂的每個角落。

“民生工程首先得是放心工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教育局局長傅永東介紹,瓊中各校使用的營養餐食譜均由海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設計,能夠滿足該年齡段青少年的營養素攝入需求。

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接下來,我省將繼續堅持以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為重點,力爭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讓這項民生工程惠及更多青少年。

標簽: 國定 營養餐 海南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