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原創 > 正文

倡導廣大市民就地過年 但不搞“一刀切”不進行“層層加碼”

時間:2021-12-28 22:33:46    來源:北京日報    

元旦假期將至,虎年新春在即,“返鄉過年”話題備受關注。國家衛健委表示,春節期間是不是“就地過節”的問題要基于風險研判,全國不能“一刀切”,要分類、分區考慮。北京也發布“兩節”防疫政策:倡導廣大市民在京過年,非必要不出京,但防疫政策不搞“一刀切”,不進行“層層加碼”。

精準防控、動態清零,是我們當前疫情防控的基本策略。之所以立足“動態”、強化“精準”,為的就是防止“簡單化”、避免“一刀切”,將防疫對人們工作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從暢通出行查驗,到優化核酸檢測;從精準鎖定封控單元,到有序推進疫苗接種……根據疫情形勢變化,防疫工作“見招拆招”、因時制宜,科學精神貫穿始終。不搞“一刀切”來源于既有的抗疫經驗,也依托于成熟的應對策略,本身就是治理底氣的體現。

保持自信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奧密克戎毒株正加速肆虐,很多國家疫情仍在高位流行,國內疫情形勢雖總體平穩可控,但仍呈局部散發和規模性聚集并存特征。有專家直言,“當前是全球最為艱難的時刻,是人類與病毒對抗相持最為困難的時候”,稍有不慎,前期艱難取得的抗疫成果都將付之東流。“兩節”臨近的人員流動高峰,為疫情防控增添了很多不確定性。因此,在強調不“一刀切”的大前提下,有特殊防控需要的區域,處于疫情中高風險的區域,以及諸多口岸、邊境等,應時調整、適時升級防控力度與應急方案,倡導“少流動、少聚集”“就地過節”,也是科學抗疫的客觀所需,既實事求是,也勢在必行。

沒有防疫安全就沒有城市安全,對北京這樣的超大型城市而言,這一點尤為突出。北京作為首都,又是重要的入境口岸城市,人員流動量大且交互頻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始終很大。更重要的是虎年春節與北京冬奧會疊加,無論是保障國家大事的政治責任,還是履行“雙奧之城”的歷史使命,哪個都是“千斤重擔”,哪個也不容有半點差池。這就更要求北京在疫情防控上拿出最高標準、秉持最嚴要求,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把好每道關口、筑牢每條防線。對廣大市民而言,“就地過節”是倡導,在積極響應倡導的選擇中,同樣蘊含著對“大家好小家才能好”的深切認同。

防疫大考仍在持續,如果說常態化抗疫,主要檢驗的是公共衛生體系的風險防控能力,關乎市民的安全感;那么“如何過年”,則更側重于量度城市的民生溫度、宜居程度,直接對應著市民的幸福感。一方面,對確有需要返鄉的人群,做足服務預案,明確報備管理,以錯峰出行、“點對點”運送等方式減少風險隱患。另一方面,對“就地過節”的人群,在生活物資供應、公共交通、商業、物流等方面未雨綢繆,妥善安排過節內容,尤其是照顧好高校學生、務工人員等特定群體……工作做實做細,措施具體有力,就能讓回家過年的人一路安全,讓“就地過節”的人留得安心。這是為民服務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城市“治理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回溯抗疫歷程,集體主義精神和眾志成城一直是關鍵詞。白衣天使逆行出征,社區工作者日夜在崗,廣大民眾自覺自律,每個人身上的擔子都不輕,每個人都付出了很多,大家都很了不起。眼看疫情下的第三個春節就要來了,為了最終勝利,仍需要我們再多堅持一段時間,再多付出一些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小心一點、謹慎一些,才能離安全更近一些,離勝利更近一些。

疫情復雜多變,考驗信心與耐心,檢驗治理能力與城市溫度??茖W精準,守土盡責;寒冬過去,春暖花開。待抗疫贏得最終勝利,每個人都會收獲更多美好。(何若)

標簽: 就地過年 一刀切 層層加碼 集體主義精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