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原創 > 正文

大力推進節糧減損科技創新 不斷夯實夯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時間:2021-11-04 16:39:03    來源:北京青年報    

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農業根基更穩,飯碗端得更牢,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就更有底氣。同時我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糧食增面積、提產量的難度越來越大。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氣候變化影響日益加劇,保障糧食供應鏈穩定難度進一步加大。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節糧減損,必須用科技賦能糧食發展,以創新決勝糧食挑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糧食節約行動方案》(簡稱《方案》),從8個方面提出28條細則。《方案》要求,到2025年,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糧減損舉措更加硬化實化細化,推動節糧減損取得更加明顯成效,節糧減損制度體系、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基本建立,常態長效治理機制基本健全,“光盤行動”深入開展,食品浪費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減少糧食損失浪費,意義重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力度,在節糧減損上取得積極成效。同時要看到,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浪費問題仍不容忽視,全產業鏈節糧減損的任務仍相當繁重,空間還很大。中辦國辦印發《糧食節約行動方案》,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強化剛性制度約束,旨在推動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約減損取得實效,為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節糧減損,有助于穩產保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必須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增產與減損并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糧食從生產到零售全環節損失約占世界糧食產量的14%。這個損失降低1個百分點,就相當于增產2700多萬噸糧食,夠7000萬人吃一年。從這個意義上講,節糧減損相當于糧食增產,是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內容。

《方案》提出,在全鏈條多環節開展節糧減損行動,瞄準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環節綜合施策,從生產源頭管控、儲運環節減損、加工利用水平提升到遏制餐飲浪費等方面完善配套銜接,構建“產儲運加消”全鏈條減損體系。做好這些工作,有利于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無形良田”,為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開拓重要途徑。

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節糧減損,離不開科技創新。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農業根基更穩,飯碗端得更牢,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就更有底氣。但與此同時,我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糧食增面積、提產量的難度越來越大。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氣候變化影響日益加劇,保障糧食供應鏈穩定難度進一步加大,必須用科技賦能糧食安全,以創新決勝糧食挑戰。

《方案》將“大力推進節糧減損科技創新”單獨列為一節,從生產技術支撐、儲運減損關鍵技術提質升級、糧食加工技術與裝備研發水平提升等方面,部署了更加具體、更加細化的舉措,包括發展安全低溫高效節能儲糧智能化技術,提升倉儲蟲霉防控水平,推廣糧食安全儲藏新倉型,推進橫向通風儲糧技術等應用等等。通過強化創新驅動,可望有效促進節糧減損工作從“軟要求”向“硬支撐”轉變。

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節糧減損,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方案》把節糧減損要求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范,推進糧食節約宣傳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把“文明餐桌”“光盤行動”等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內容。總之,保障糧食安全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推動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參與節糧減損,使“克勤克儉”“戒奢以儉”價值理念深入人心,不斷夯實夯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標簽: 科技創新 夯實夯牢 國家糧食安全 節糧減損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