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原創 > 正文

紹興急救中心90后調度員手繪地圖 為極速救援3年成為“老紹興”

時間:2020-12-22 16:00:54    來源:中國青年網    

分秒必爭,不容遲疑。為熟記地名,阮楊琳常利用業余時間走街串巷。3年間,她幾乎走遍了紹興越城區、柯橋區的各個角落。而回報是,只要一聽到地名,阮楊琳就能知道位置。

眼下,阮楊琳已成為紹興市急救中心最年輕的調度班長,被同事親切地稱為“活地圖”。她制作的10多張手繪地圖,因為精細到各個小區和商業大廈,被急救中心的員工們視為幫助熟悉業務的最佳輔導材料之一。

手繪地圖

3年成為“老紹興”

“剛來上班時,我對紹興是陌生的,外出都靠導航。”和阮楊琳的對話,從一個意想不到的話題開始。“雖然籍貫為紹興,但我從小跟父母在外地生活,3年前才回紹興工作。”看到一臉驚訝的記者,阮楊琳笑得就像一個鄰家女孩。

紹興越城區、柯橋區總面積約1675平方公里,鎮(街)有33個,即便是本地人,也不一定能熟知所有小區和道路。剛入職時,阮楊琳幾乎每天都處在焦慮中。“雖然調度系統中有電子地圖,但遇到讀音相似的地名,或求助者對事發地比較陌生,要準確定位還是很費時間。”阮楊琳說。

為讓手中的生命熱線高速運轉起來,阮楊琳決心在最短時間內熟記轄區所有地名,做到比本地人還本地人。“你們看,這是我的‘秘密武器’。”說到這里,阮楊琳從包里拿出10多張手繪地圖,“我先把標準地圖記熟,先記大路,再記小路。然后憑記憶畫輪廓,標注上地名。最后對照地圖,看哪個地名漏標了。”

一張張翻看這些被反復描線的手繪地圖就能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上面的信息越來越詳細。最后幾張,各類道路是不同的顏色,走向也基本和標準地圖一樣,立交橋等交通樞紐還標注了出入口。而在道路周邊,小區和商廈林立,有些還詳細地址標注了出入口等信息。

“這些有標注的地方,周邊交通都比較復雜。”阮楊琳在一旁補充道,對地圖上看不清走向、急救人員反饋通行費時的地方,她會專門去實地看看,有時步行,有時騎車。“因為我需要邊走邊將沿路的地名標注在手繪地圖上,有時還會走到犄角旮旯去。”

在實地查看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參照物比較少的地方,阮楊琳還會做情景假設:如果有人在這里報120,又表達不清事發地點,該如何快速引導對方描述地形……“做得久了,我感覺自己都有點像電影里的特工了。”阮楊琳笑道,“一有閑暇,我就會在手機上瀏覽電子地圖。出門逛街時,也會不自覺地默記每條大街小巷、每個參照建筑物。”

道路施工臨時管制

最新變化她都清楚

“明確路況還不夠,每個地名都要背熟。”阮楊琳說,如果接聽電話時臨時拿地圖找地方,太費時間。“對危急重癥患者來說,多一秒的查詢時間就可能延誤急救。”

為達到這個目標,每次上班,阮楊琳都會提半小時到崗。在這段時間里,她會不斷翻看、默記手繪地圖上的信息。下班后,她也會對當天工作中遇到的不夠熟的地名再核實、加深印象。“溫故而知新嘛。”阮楊琳笑道,“我對自己的要求是,看到地名,腦子里馬上要想到兩條以上跟這個地名有關的道路。”

記者當場進行了驗證。當記者報出“湖濱商業中心”時,阮楊琳馬上寫下“迪蕩、勝利東路、范蠡路”幾個字;當記者報“華通花園小區”時,她給出的答案是“解放南路、二環南路”。“難不倒她的,她可是我們中心的‘活地圖’。”一旁的紹興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孫琴芳笑著說,“就算是哪條道路在施工、哪個地方臨時管制了,小阮也能說出來。”

原來,為讓救護車可以最快到達現場,阮楊琳經常上網查看最新的交通變化。作為120調度員,她本來只需把求助信息派發給急救站點即可。“反正我每天都要看電子地圖,把道路施工、臨時管制等信息記下來也不算復雜的事情。”阮楊琳說。

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阮楊琳的筆記本卻十分厚重;“這條路在修,需要半年,急救車須繞行”“這個小區東、南、西面共有4個入口,東門入口有自動感應桿,保安無法手動控制收放桿子,不建議急救車從東門進”……

阮楊琳的精益求精,追本溯源是對病人負責。去年冬天的一個凌晨,一名老人撥打120熱線時,沒留下詳細地址就掛了電話。當急救人員到達大致位置后,卻發現老人電話打不通。憑借經驗,阮楊判斷老人的手機可能欠費了,立即幫助老人充值。果然,老人的手機很快接通,并在阮楊琳的指引下找到了急救車。

工作要有“螺絲釘”精神。雖然相繼收獲了紹興市“十佳調度員”、紹興市直衛生健康系統“抗疫”優秀青年等榮譽,但阮楊琳依舊沒有忘記入職時的誓言。作為紹興市急救中心青年調度員隊伍中的領軍人物,她一直在奮力守護著生命熱線的暢通。

標簽: 紹興急救中心 調度員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