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然來襲不知所措?求職升學失利壓力山大?職場商場不順自信受挫?婚戀家庭紛爭焦頭爛額?……天津市安定醫院副院長徐廣明說,近年來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備受社會關注,網絡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很大。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上心理健康咨詢、親密關系修復、陪伴傾訴傾聽等都成為商機,但服務質量卻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平臺上有償心理咨詢、診治從業者沒有資質,一些平臺打著陪伴傾聽、哄睡叫醒等幌子提供“軟色情”“擦邊球”服務,還有些平臺上相關服務純屬坑錢套路,毫無效果甚至有害,消費者被侵害后維權困難。
線上心理服務需求大、問題多
據專家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網絡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咨詢、診療等服務需求明顯增大。據了解,當前市場上相關服務主要有3種類型。
“線上醫院”,其實就是把線下醫院搬到了線上。由第三方平臺或專業醫院運營,精神專科醫生在線為用戶提供咨詢、藥品續方等服務。這類平臺上的醫生絕大多數資質齊全,規范性強。
記者見到,浙江省互聯網醫院平臺上,有來自浙江各地醫院精神科的醫生入駐,平臺清楚標明醫生身份、專業以及收費標準和咨詢量、反饋等,患者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文復診。
“付費內容”。記者在多個知名網絡社交、短視頻平臺搜索到大量付費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調節干預課程。
記者在某APP體驗“帶你療愈焦慮癥”付費內容,發現其內容大多為舒緩情緒方法和“心靈雞湯”,與醫學療愈無關。有購買者留言稱其“效果存疑”。
“有創作者專鉆平臺監管空子,他們不關心內容科學性,最大化牟利才是真正目的。”一名資深網絡內容創作者告訴記者。
記者還發現,部分網絡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所謂“情感咨詢機構”以“心理咨詢師”名義,提供“分手復合”“挽回婚姻”等干預服務,一些網購平臺也出售“情感挽回、出軌分離、婚戀修復”服務。還有些機構和個人則自稱為“親密關系咨詢師”“親密關系修復師”等,通過手機APP有償提供服務。
還有人提供線上陪伴傾訴、哄睡叫醒等“輕”心理服務。記者在淘寶平臺發現有不少名為“樹洞”“虛擬戀人”的店鋪,下單后工作人員將添加客戶微信或QQ,根據要求計時聊天、哄睡陪伴等。
“此類行為監管難度大,出現‘泛黃’或‘涉黃’情況較多。”一位網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
網絡心理健康服務市場有各種“不靠譜”
“當前網絡心理健康服務缺少相應標準,不少求診者或咨詢人對相關風險不夠了解,所以常有人被坑了錢還耽誤診治。”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郭磊說。記者調查發現,當前該領域確有幾類“不靠譜”。
——假證,從業資質不靠譜。一些平臺鼓吹自己的“名師”具有美國職業教育學會頒發的“ACI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證書等。但記者在淘寶平臺發現多個制售假冒心理咨詢師資質證書的賣家。一個名為“su”的賣家稱可制作“ACI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證”“APEI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證”,每本售價260元,1天可取。
——蒙人,專業身份不靠譜。“不少平臺對所謂‘咨詢師’幾乎不設置專業門檻。”一位曾在多個平臺兼職過的“咨詢師”向記者透露,一些平臺上甚至存在原本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傾訴者自學“套路”后注冊為咨詢師的情況。記者還發現,不少平臺存在“刷好評”誤導咨詢者的情況。
——“坑”錢,服務質量不靠譜。記者在某網絡社交平臺向一位情感咨詢機構負責人咨詢“情感修復”服務情況。這名負責人表示“情感挽回成功率達到98%,先交完一周的998元咨詢費用后,會研究并給出方案。”一名曾在該機構購買同類服務的消費者告訴記者,自己交費后一周,僅獲得2小時電話咨詢、一些公開可見的信息材料,當自己提出疑問時,該機構工作人員只給她一個“等”字。
另有咨詢者投訴稱,一位名為“國士九顏”的“情感導師”收取服務費后便只用一些“水話”來糊弄自己,對承諾的心理疏導分析服務均不兌現。
——侵權,權益維護不靠譜。記者發現,有多名咨詢者投訴名為“暖暖情感咨詢”的網絡賬號。投訴者稱,該機構在與咨詢者因咨詢效果發生糾紛后,以曝光咨詢者隱私為由要挾咨詢者繼續交錢。還有咨詢者表示,自己在淘寶平臺上購買心理咨詢服務,隨后被所謂的“咨詢師”公開了各種隱私聊天記錄。
加強監管是行業發展、市場拓展必經之路
浙江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毛洪京等多位專家表示,網絡心理健康服務行業有廣闊前景,但目前正規醫院網絡醫療服務力量投入不足、相關線上服務診療與服務缺少標準、商業平臺服務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應予充分重視。
毛洪京表示,受限于現實條件,醫院很難自建自營網絡服務平臺,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但是對從業門檻、資質、收費標準等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必須盡快制定規范。
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教授表示,心理咨詢屬于廣義上的治療行為,從業者應有相關資質。一些傾聽服務和心理緩解咨詢活動雖非醫療行為,但也應要求對從業人員實現平臺后臺實名制。
“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是不同的概念,需要準確評估咨詢人心境和現狀,而線上信息獲取能力有限,對從業人員能力要求更高。”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安莉認為,應對線上心理咨詢從業人員設立比線下更高的專業審核標準。
對于相關網絡平臺責任,薛軍強調平臺應加強相關從業人員資質審查核實、披露備案,同時需要建立真實有效的用戶評價機制。“平臺把好入門關,不能任由虛假宣傳‘橫行’。另外,對有特定嚴重犯罪記錄及惡習的,應限制準入。”
北京師范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高級研究員臧雷提醒,對一些平臺上打著心理健康幌子的“軟色情”信息,平臺負有法定監管、清理義務,如為流量或短期效益“視而不見”,則涉嫌違法甚至犯罪。他建議各平臺為網絡心理健康服務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監管部門也應盡快針對該領域完善監管規范,加強治理力度。
徐廣明強調,網信、公安等部門應加強合作,進一步加強對求診、咨詢者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力度,拉緊行業底線。
標簽: 網絡心理健康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子夜外賣》描繪城市的夜色畫卷(主題)總制片人張燁鏑:帶觀
2023-06-17 15:43
原標題:用腳和筆丈量世界(引題)?阿來《西高地行記》出版(主題)華
2023-06-17 13:45
原標題:“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繪圖“復活”國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標題:90多個“關鍵詞”還原蘇軾(引題)?蔣藍新作《蘇東坡辭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標題:圖博會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再創佳績(引題)?《閱讀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標題:良渚遺址“琮王”“鉞王”現身上博(主題)6月20日起亮相“實
2023-06-17 11:51
原標題:《魚廬記》:鄂地小人物的傳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標題: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科幻電影創作將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標題: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啟動創排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標題:2023年青年攝影獎申報啟動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標題:別樣《鳳求凰》百人合唱點擊量百億次作品(主題)中國古詩詞藝
2023-06-17 10:53
原標題:首屆天津音樂節中國天津·2023圣彼得堡愛樂樂團演繹經典(引題
2023-06-17 10:32
原標題:電視劇《淬火丹心》唱響武鋼人的青春之歌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廣議】原標題:主動自覺,珍視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蘇慶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原標題:長沙:千載星城吐芳華天上一顆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6月16日晚開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標題:開心果左一:節約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標題:“中國戲曲節2023”在香港開鑼新華社香港6月16日電(記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標題:取材于武鋼的發展歷史(引題)《淬火丹心》凝聚鋼鐵人的青春與
2023-06-16 21:32
原標題:山東:文化館里涌動“青春力量”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剛過
2023-06-16 17:49
原標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參
2023-06-16 16:42
原標題:芭蕾舞劇,如何圈粉諸多觀眾?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標題:中新人物丨演員楊蓉:學演戲,得先學做人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2023-06-16 14:49
原標題:《尋她》首映舒淇暢聊與九零后導演的“碰撞”(引題)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標題:“京城飄書香五洲共閱讀”(引題)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開幕(
2023-06-16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