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韓維身上優點挺多的,成績好,字寫得漂亮,唱歌也好聽,可就是有個壞習慣,喜歡把腳伸到前排座位下。由于我坐在她前面,我便成了受害者。我剛穿的白鞋白襪,竟會被靜“照顧”得不堪入目。為了和平起見,我總是忍著。
有一天上課時,我正聽得津津有味,韓維又習慣性地把腳伸了過來,恰好碰到我的腳跟,把我嚇了一大跳。我氣極了,一咬牙,一瞪眼,猛地踩了她一腳。嘿!她馬上把腳縮了回去。
【資料圖】
一下課,韓維就向我發射了一枚“原子彈”:“喂!你怎么搞的?把我的腳踩得疼死了!”我立即還擊了一枚:“活該!誰讓你把腳伸到我的座位底下?”“哎喲!腳長在我身上,伸不伸你管得著嗎?我就伸過去,怎么啦?”“你伸過來,我就踩。”“有這話就行。”……整個課間,我倆一直在你一槍我一炮地戰斗著。“叮鈴——”上課鈴響了,我和韓維只好在位置上坐好,準備上課。
從那以后,我倆便不說話了。每天,我玩我的,她做她的,形同陌路。我表面上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可心里總覺得缺了點什么。
一天早讀課前,我正忙著收作業,韓維遞上她的作業本。我頭也不抬,漫不經心地說:“放這兒吧。”然后繼續整理那些作業本。突然,她小聲說:“謙謙,對不起,是我不好,請你原諒我,行嗎?我們和好吧!”什么?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愣愣地盯著她。我發現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無限的真誠。不知怎的,我的臉“刷”的紅了。回想那天發生的事,我也有責任。于是,我對她說:“我也不好,不該故意踩你的腳,你能原諒我嗎?”韓維點了點頭,笑了。我隨即伸出手,她同時也伸出了手,我倆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朋友之間,最珍貴的莫過于互相理解,只有這樣,才會使彼此的心靈靠得更近,才會擁有更多的朋友,擁有更多的歡樂。
我的成績一直是十分不穩定的,一會上,一會下的,而我的父母卻從不允許我這樣。
在同齡人之中,我的智商算中等,也就是不高又不低的那種,因此,我就要付出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力爭上游,把成績提在上等。
每天早晨五點起床,開始背書。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可我覺得效果不大。下課的時間也是用來看書記單詞的,沒一遍停歇。就算是上課犯困,我也只能是猛掐大腿。放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晚上在床上也是背書。這就是我的一天,但我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終于,努力有了收獲,我的英語拿了九十八分。下課后我就興沖沖地回家,拿著卷子回去給媽媽看,希望得到獎勵。
“媽,我回來了。”我立即走到媽媽面前,“媽媽,我這次英語考了九十八分耶。”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媽媽被鋪電話一張臉,說道:“你是怎么才考九十八分,隔壁王阿姨家的女兒考了一百分,你怎么這么不爭氣,兩分都這么給丟了!”我不禁心灰意冷了,豆大的淚珠從臉上滑落,咬唇說了句:“媽,對不起,讓您失望了。”“還不快回房去寫作業!”說完就轉身走了。我沮喪地回到房間里,開始抱頭痛哭。
媽媽,您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一下,這些天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每次都咬牙堅持下來了,為的就是能看到您的笑容,有這么難嗎?我知道您也不希望我驕傲自滿,但我只想聽到一句鼓勵的話,您就不能給我嗎?
我心底的痛,您何時才能了解。
在生活中,你也許常常被他人誤解。也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而我,也被誤解過。
在傍晚,我照常回家,推開門。我發現媽媽悶悶不樂地坐在沙發上,我有預感,馬上就要“陰轉大雨”了,于是我就一個箭步沖向房間。“陣地”還沒到,就被媽媽叫了過去。“你是不是拿了我的100元錢?”媽媽問。因為我知道那100元錢對媽媽來說意味著什么。答到:“沒有。”“是就是,老實回答。”媽媽的表情更加凝重。“我沒拿。”我說到。“那我放在電視機上怎么會不見呢?”媽媽再一次問。過了幾分鐘,我含著眼淚說:對不起。
到了晚飯時間,媽媽才對我說:“對了,我拿錢去買賣了,你道歉干什么?”我沉默了一下,一下子,我沖進了房間哭了起來。我真想早一點得到媽媽的理解啊!
我家有個寶貝——電腦。它是我每天都要碰的東西。就因為那天,那件事,我被爸爸誤解了。
在某一天的晚上,表妹來我家做客,正巧,爸媽不在。表妹要玩電腦,唉,來者是客。只好讓她“放肆”了。而我,只有在旁邊看了。過了許久。表妹不見了,我就“先下手為強”占了電腦。一看屏幕,死機了。我只好在電腦前報怨。不巧,我爸爸回來了,還走進了我的房間。“你看你,又把電腦弄壞了。”爸爸生氣地說。“不是我。”我辯解道。“還頂嘴!”爸爸氣勢洶洶地說。而我,只好把委屈塞在了我的肚子里。
唉!生活就是如此,小誤會都可以鬧成大矛盾。我也渇望得到理解啊!可現實,就是那么殘酷。我只想說一句:
我渴望得到理解!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150件中阿藝術家作品亮相千年瓷都新華社南昌12月19日電(記者黃浩然)19日至20日,第五屆“阿拉伯藝術節”在江西省景德鎮市舉行。作為
2022-12-20 08:52
原標題:說《氓》《詩經·衛風·氓》是中國傳世第一首棄婦詩,向為詩學家所重。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詩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農民,詩歌的主要內
2022-12-20 07:35
原標題:《甲骨文摹本大系》發布:系目前收錄甲骨最多的大型甲骨著錄書澎湃新聞記者程婷澎湃新聞從清華大學獲悉,12月18日,由清華大學出土文
2022-12-20 06:40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光明日報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光明日報三亞12月18日電(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12月17
2022-12-19 21:34
原標題:重啟劇場大門奉上“高清戲劇放映計劃”第三期(引題)北京人藝重溫莫里哀人生謝幕之作(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記者從北京人藝
2022-12-19 20:48
原標題:北美票房:《阿凡達:水之道》強勢拉動北美票房回升中新社洛杉磯12月18日電(記者張朔)《阿凡達:水之道》(Avatar:TheWayofW
2022-12-19 18:49
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12月17日晚,“博物館的力量——上博之光·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當晚,“博物
2022-12-19 11:52
原標題:接連推送新歌《馬上就會好的》《來讓我抱抱你吧》傳遞溫暖(引題)小柯再為網友寫“黃桃罐頭歌”(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韓軒昨天有個小
2022-12-19 11:49
原標題:《巨然雪圖·軸》(局部)作者巨然(五代)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巨然,生卒年不詳,江寧(江蘇南京)人,五代畫家。他是位僧人,早年在南
2022-12-18 13:47
【視線】原標題:職場節目:唯有真實才動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鄧崎凡就讀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19歲姑娘王星星為了在一次省級職業技能大賽中獲
2022-12-18 07:56
【藝評】原標題:文字謀心音樂謀魂劉穎余上個世紀90年代,是一個奇妙的時代。有一陣子,我們都熱衷成為一個音樂發燒友,以幾百元的月薪,去購
2022-12-18 07:56
原標題:清清的小河周養俊送信送報,每天都要過幾趟河。送了河東送河西,送了河西又送河東;只因河水是繞山走的,人又都住在河兩岸的半山腰上
2022-12-18 06:34
原標題:鄉村老屋苑廣闊以前農村的房子,都是土打墻,草苫頂,不能說是茅草屋,但肯定沒有青磚紅瓦的房子那么結實。農村老家有一個習俗,搬了
2022-12-18 06:54
原標題:一壺老白茶李風玲周末。深秋。下午。伏案疾書,忽然就覺得喉嚨干,于是起身泡茶。剛鋪下茶席,書房里的兒子走過來說:“媽,今天我來
2022-12-18 06:48
原標題:小雪有味劉芳在我的童年記憶里,小雪,是二十四節氣里最有味的。小雪到,有美味。小時候,最盼著小雪,因為放學回家后,能享用“一鮮
2022-12-18 06:52
原標題:鮮美的豆腐乳李成在我家鄉,差不多家家都做豆腐乳。我們那里都是春節做“年豆腐”時,特意留出幾板豆腐,擱在陰涼處,稍稍被風吹干,
2022-12-18 06:46
【作品廣議】原標題:重新認識“熊樣”肖承森漫畫,是觀察和洞悉人性的藝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漫畫作者經常把各種動物請到自己的作品中,熊
2022-12-17 18:47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3期)高度重視?山東?于昌偉拷問?陜西?李天躍消失的音符?山東?張運河盼兒?江蘇?陳景凱脫了皮,命休矣?山西?
2022-12-17 16:52
原標題:助力中軸線申遺北京鐘鼓樓周邊歷史風貌逐步恢復北京的中軸線申遺文本將于2023年正式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前,申遺工作進入到了倒
2022-12-17 05:54
鄉村工匠原標題:“一見鐘琴”守匠心從2008年白玉昆選擇返鄉創業投身馬頭琴制作行業,到如今成為內蒙古興安盟內首屈一指的民族手工藝非遺傳承
2022-12-17 05:48
原標題:澳門舉辦大型會展呈獻五個“美食之都”魅力新華社澳門12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澳門之味巡禮——五都薈萃”16日晚在澳門金光大
2022-12-17 05:48
原標題:“賀歲迎祥——紫禁城里的春節文化展”在澳門開展新華社澳門12月16日電(記者李寒芳劉剛)“賀歲迎祥——紫禁城里的春節文化展”16日
2022-12-17 05:50
實證西域為中國固有領土之⑤原標題:古稱高昌的吐魯番,為什么被贊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館”?吐魯番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里有
2022-12-15 19:38
原標題:《卿卿日常》里,九川禮儀為何各不同?這部戲的禮儀從最開始的時候,最吸引觀眾的就是九川禮儀各不相同了。從第一集開始,我們就看到
2022-12-15 05:44
原標題:此“郁金香”非彼“郁金香”唐代的外來香料真“香”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陳品中國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代就有焚香祭祀的行為,先祖
2022-12-14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