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當前滾動:立春時節,麥田里的種糧話題

時間:2023-02-07 13:15:50    來源:中國農網    

剛邁入立春,華北平原就開始被近看隱隱、遠觀片片的麥苗綠,從南到北次第刷新著。元宵節第二天上午,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高嶺鎮一片麥田地頭路邊,一長溜停了數十輛私家小汽車。來自這個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其周邊縣的種糧大戶們,三五成群一下到田里,就扒拉著麥苗,找到了他們共同的話題。


(資料圖片)

“王老師,咱這里一冬天也沒怎么見明顯的降水,我們真怕麥苗開春受旱,想找合適時候早點澆上水,您看行嗎?”種著2000多畝小麥的黑堡鄉種糧大戶李建峰,見到望都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王建威,趕緊撇開嘮嗑的糧友,追過來蹲在專家身旁,誠懇討教起來。

2月6日,王建威(左)指導種糧大戶李建峰如何科學有效做好麥田春管。

“現在千萬別著急澆水,要等過些天麥田鎮壓、化除之后,再根據天氣狀況實施澆水。”怕李建峰不信,王建威附身摳出一株麥苗,指點著白嫩的根部說:“咱們這里去年都是趕在雨后搶墑播下的麥種,又基本上澆過一遍入冬水,目前看苗情應該是近年來最好的,一類苗能占到90%以上,幾乎沒有三類苗。別看冬天沒怎么下雪,田間地表略顯干裂,等氣溫回升地下濕土層解凍,墑情自然上來之后,再適當澆水補肥也不遲。”聽王建威說這是他連日來在全縣各處查看苗情、墑情后得出的綜合結論,李建峰不住地點頭稱是。

王建威手里的小麥根部生長情況顯示,當前苗情、墑情令人滿意。

此時,在高嶺鎮侯坨村村北的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合作社,理事長黃曉松正和同伴忙著熟悉一臺新農機的無人駕駛作業功能。他身后的農機具倉庫里,數十臺各種規格的植保機、澆水機,已經全部完成維修調試,只等著春管時機一到,就下田馳騁大顯身手了。“這些地里跑的不算,我們還有10多架天上飛的農用無人機相助呢。合作社自己耕種的5000畝小麥,2天時間就能完成全部春管作業。”黃曉松說除了這部分“自留地”,這家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的合作社,還擔負著每年11萬畝次的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

2月6日,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合作社理事長黃曉松抓緊調試新購置大型農機的無人駕駛作業功能。

“市里、縣里號召要提高單產水平,努力達到全年畝產3000斤的‘噸半糧’目標,今后我們要在小麥品種優中選優、玉米改大小壟播種上多作嘗試,雙向發力奪高產。”對當下小麥苗情、春管作業充滿信心的黃曉松,說起種糧雖然格外興奮,但作為種糧大戶,他和李建峰一樣,也表達了共同的擔憂。

“從去年小麥播種開始,我們這里土地流轉的價格漲幅太大了,最高的每畝漲了300元,達到1500元,考慮到種子、農資等去年開始的漲價因素,流轉費再這樣漲下去,種糧大戶就要面臨高風險甚至虧本了。”黃曉松說他這里雖然沒有漲到李建峰焦心的價位,但也克服困難做了不小的主動上調。同時,他還提到一個種糧環節亟待解決的問題,即在玉米播種期,澆地越來越難雇到人工。

“玉米都是在麥收后播種,那時天氣正是暑熱難耐季節,誰都不愿頂著烈日一連10來天守在地里。一畝地50元工錢都很難雇到人澆地,就是好不容易能雇到,也是以老年人居多。過去種糧就數打藥最撓心,現在有了無人機,一下全解決了。”黃曉松認為解決澆水難的最好辦法,是全部實現農田自動化噴罐,“人在地頭一按開關,甚至是手機遠程操控,大田澆水就能輕松完成。政府已經支持我們搞了一些,盼望繼續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讓澆地也能像現在打藥一樣變得輕松無憂。”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孫維福 文/圖

標簽: 無人駕駛 農業技術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