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環球觀天下!湖南桑植官田遺址,有重要發現!

時間:2023-02-07 08:48:37    來源:人民網微信公眾號    


(資料圖)

原標題:湖南桑植官田遺址,有重要發現!

2月6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消息,湖南桑植官田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獲,發掘明確了官田遺址是以生鐵為原料,集熔鐵、鑄造、退火、鍛造、精煉等工藝技術為一體,并兼營鑄銅的多金屬生產作坊,為目前南方地區已知規模最大的漢晉時期鑄鐵遺址。

新發現的各類加工爐形態獨特、功能較為明確,具有顯著地方特色,填補了古代鐵器生產、加工等研究的多項空白,其中多種形態的鐵器加工爐系首次在南方地區發現,是南方地區漢晉時期手工業考古的重大發現,對于研究這一時期南方地區鐵工場的功能布局、爐型特點及生產加工流程提供了重要資料。

據了解,官田遺址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澧源鎮朱家坪村,地處郁水河西岸一處較為寬闊的臺地,面積約75000平方米,海拔358米。2015年首次發掘550平方米,發掘顯示官田遺址應存在生鐵鑄造活動。

2020-2022年,為配合地方建設,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特聯合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張家界市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中心、桑植縣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中心對官田遺址再次進行考古發掘,揭露面積3500平方米。

桑植縣在兩漢時期應屬武陵郡充縣地,為武陵蠻的活動區域。公元88年漢和帝宣布廢除鹽鐵官營之后,從中原到偏遠地區,鋼鐵手工業得到長足的發展,進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升,推動了社會經濟文化的持續繁榮。

作為漢晉時期南方地區的大型鑄鐵作坊,官田遺址的發掘實證了生鐵及制鋼技術體系在中原以外地區的植根與發展,不僅反映了武陵山區地方基層的一種大規模、有組織的手工業生產模式,代表著這一區域、這一時期最先進的工業生產體系,更對研究我國鋼鐵技術傳播,少數民族地區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央與地方的政治關系以及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演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官田遺址出土的遺物類型包括陶、瓷、鐵、銅、冶金遺物及石器等。陶瓷器有軟陶、硬陶、釉陶、青瓷四個種類,器類包括罐、缸、甕、盆、缽、壺、盂、碗、盞、權等;其中青瓷器胎體細膩,口沿處多有刮釉痕跡,應為岳州窯產品。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林洛頫、莫林恒

標簽: 南方地區 張家界市 考古發掘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