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新華全媒+丨社火道具帶“火”了這個村

時間:2023-02-07 07:48: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


(資料圖)

原標題:社火道具帶“火”了這個村

新華社鄭州2月6日電(記者張浩然)“春節前有一天收到了30只舞獅道具的訂單,可以說是一個‘爆單’。”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霍莊村“00后”村民霍云龍一邊說,一邊忙著給制作的舞獅安裝耳朵。

霍云龍給制作的舞獅安裝耳朵。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在霍莊村,制作舞獅、舞龍、舞扇、旱船、戲服等社火、戲曲道具歷史悠久。

“父輩就做這個,我從小耳濡目染,也喜歡上了這個。真正上手做起來,才知道舞獅的漆面、造型、用料、做工都很講究。”霍云龍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小朋友也喜歡上了舞獅這項傳統民俗文化,這兩年,兒童舞獅的訂單越來越多,“除了造型尺寸小一些,兒童舞獅的頭部內會加裝保護設施。”

近年來,互聯網電商實實在在改變了霍莊村的經營方式。74歲的霍秉森是變化的見證者之一,他做髯口這種戲曲道具已有40多年的經驗,在周邊十里八鄉頗有口碑。“做好以后周邊的電商會上門拿貨,閑下來我就在家里寫寫書法、拉拉二胡。”霍秉森笑著說。

霍秉森展示他制作的髯口。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村里53歲的陳俊甫開了網店,平時就在家里制作舞龍,兒子陳陽負責發快遞給各地的客戶。

陳俊甫說,現在他做的舞龍道具增加了很多新元素,“燈光舞龍用的LED燈有3個亮度檔位,還可以用手機遠程控制,都是按市場需求做的,所以這款舞龍賣得比較好。”

陳俊甫制作舞龍道具。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霍莊村村民孫玉華說,她和丈夫結婚后就開始做網店賣舞蹈扇,別看小小的扇子不起眼,一年營業額也能達到幾百萬元,“年后收到的舞蹈扇訂單明顯增多,以后應該會越來越好。”

孫玉華熨燙制作舞蹈扇用的布料。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霍莊村黨支部書記霍軍政介紹,目前,該村已有社火和戲曲道具電商企業3家、加工戶及電商戶280多戶、產品30大類200多個品種,在推動本村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不少周邊村的村民增收,霍莊村先后被評為“河南省文化產業特色鄉村”“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規模和層次,增加社火表演、體驗等內容,在此基礎上努力打造霍莊社火文旅小鎮,讓村民的生活過得更紅火。”霍軍政說。

標簽: 喜歡上了 實實在在 可以說是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