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農業銀行福建省分行:根植“最綠”省 探尋“綠色”路

時間:2022-04-19 22:53:47    來源:中國農網    

福建是全國“最綠”的省份,全省森林覆蓋率高達66.8%,連續40多年穩居全國第一位,是名副其實的“生態優等生”。立足多山多水多綠、天藍海闊岸長的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近年來,農行福建分行不斷加強服務方式與產品創新,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探尋“綠色”發展之路。

“截至3月末,綠色貸款余額423.87億元,比年初增加53.32億元,增速14.39%,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0個百分點。”農行福建省分行發展綠色金融的一系列舉措,為實現“雙碳”目標注入金融活水,為生態福建、美麗福建建設貢獻了金融力量。

念好良種“生產經” 助力端好“中國碗”

作為全國雜交水稻制種的第一大省的福建,2021年雜交水稻制種收獲面積達35.8萬畝,生產種子7600萬公斤,兩項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在“中國雜交水稻制種第一縣”建寧縣,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和產量各占全國的10%以上。

“現在制種全都是機械化,省時省力還省錢,從純手工的播種、耕地、除草、收割,到機插、機耕、機收,都是靠機械完成,我們全年要為20萬畝的稻田提供機械化服務。”建寧縣溪口鎮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勤建介紹說。

勤建合作社是一家專業從事農機全程機械化作業的合作社,同時也是植保無人機的培訓基地,在農行福建三明建寧支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助力下,合作社快速發展,擁有農機近千套(臺),服務區域不僅遍布周邊縣市,甚至還延伸到江西省部分市縣。

泰寧縣是全國首個雜交水稻種子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琎進種子專業合作社是建寧縣一家主要從事水稻制種與批發的專業合作社,年銷水稻種子約80萬公斤。每到水稻制種、交易旺季,合作社對流動資金就有交著較大的需求,農行福建三明泰寧縣支行第一時間為其辦理“智動貸”600萬元。該產品隨借隨還的特性,既為合作社解決了種子款支付等臨時性資金問題,也節省了資金成本。

據統計,僅在三明市,農行三明分行共支持糧食種業客戶1059戶,金額1.56億元。

除了糧食制種,農行福建分行還大力支持種豬、種雞培育,助力重要農產品生產的集約養殖、立體生態養殖,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福建圣農發展集團的白羽肉雞育種場位于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北麓的光澤縣,不久前,這里誕生了中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祖代種源雞配套系SZ901(圣澤901),徹底解決中國白羽肉雞種源“卡脖子”問題,為白羽雞填入“中國芯”,為福建生態農業探索出一條可借鑒、可復制的“圣農路”。

圣農創造中國最大的千億肉雞產業集群,其背后離不開金融力量的支持。30多年來,圣農發展和農業銀行相伴成長、攜手向前。去年底,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金融助力生態農業快速發展的新路徑。目前,農行福建分行為圣農集團提供19.98億元授信,貸款余額13.3億元。

練好政策“組合拳” 增強發展“新動力”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順應福建生態省戰略,農行福建分行持續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為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等碳減排效應明顯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持續激活綠色金融動能,為生態福建、美麗福建建設貢獻金融力量。

為做好綠色金融業務的組織、推動工作,農行福建省分行專門成立綠色金融工作領導小組,由該行“一把手”任組長,統籌研究制定、推動實施綠色金融業務發展規劃。先后制定出臺了專項規劃、實施意見等政策制度,明確全轄區“十四五”時期綠色金融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聚焦綠色“三農”、綠色能源、綠色基建、節能環保產業、綠色投行、綠色消費等領域,農行福建省分行通過對綠色產業優質客戶和項目加大差異化授權支持,建立優先審查審批機制,開通“綠色通道”,完善考核激勵評價機制等,全力加強綠色金融服務。

為全面對接三明市、南平市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農行福建分行在三明分行設立綠色金融中心,在南平分行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在武夷山支行建設綠色金融創新示范點,在武夷山支行營業部建設綠色金融特色網點。同時,針對上述重點“綠色機構”,完善下沉審批權限,提高審批效率,改革創新豐富產品體系,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綠色信貸提質增效。

據介紹,農行三明分行已建成12個綠色金融服務中心,并實施專門機構、專門窗口、專業隊伍、專有產品、專門機制“五專”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優化業務流程、完善平行作業、開辟“綠色通道”,提高綠色信貸不良容忍度、綠色信貸抵押率,人工審批從調查至審批平均用時為7個工作日,比年初減少3.08天。

同時,農行三明分行率先推出“綠色金融+綠盈鄉村”服務模式,成功落地全國首筆三明林業碳票質押貸款,全省首筆園區類技改貸授信、全省首筆水稻種子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全市首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探索建立“碳中和網點”,開展“碳積分”計算和兌換活動,傳導低碳綠色生態文明理念。

打好旅游“五色牌” 助力富民“生態鏈”

把支持縣域旅游發展作為推動產業和生態融合的契合點,打造“革命圣地”紅色集福、“丹霞地貌”橙色迎福、“海絲濱海”藍色親福、“生態休閑”綠色享福和“鄉村民俗”古色納福的“五色五福”旅游金融服務品牌,全面助力閩山閩水建成“生態寶藏”。截至目前,農行福建省分行發放旅游業貸款余額突破100億元,實現全省5A級景區全覆蓋。

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是黨的扶貧開發重要思想的“策源地”。農行寧德分行在壽寧縣新建紅色教育基地初期就積極介入,給予壽寧縣紅色下黨教育實踐基地項目授信6000萬元。同時,在下黨鄉設立“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支持從事農家樂、民宿、特色商店等旅游配套服務的農戶脫貧致富,共為下黨鄉292戶農戶發放惠農e貸近2000萬元。

在著名的革命老區蘇區龍巖,農行龍巖分行打造“紅色+古色”“紅色+綠色”的融合發展道路。一方面大力支持古田干部學院、全國中小學生研學營地、古田山莊、永定土樓等紅色旅游、培訓、研學重點項目,另一方面服務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新農人、專業大戶等發展特色產業。

龍巖永定縣革命遺址達30余處,紅色資源豐富。當地政府依托特色土樓群和“中央紅色交通線”,串聯自然生態、歷史文化、鄉村田園等,推動“紅色+”旅游產業發展。2021年初,當地對紅色旅游線進行改造升級,資金短缺,農行龍巖永定支行開通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為項目投入1.8億元。今年,該行又為客家旅游發展公司與“永定土樓景區業態提升項目”授信5億元,已發放3.43億元,助力景區土樓溝漂流等項目建設。

為響應當地政府“紅色旅游、景區帶村”等發展規劃,農行福建永定支行組建服務團隊,對景區周邊鄉鎮逐戶走訪摸底,依托“惠農e貸”等產品,推動紅色旅游融合,助力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六月紅”早熟芋是永定區特色農產品,在農業銀行信貸支持下,種植大戶們紛紛擴種增長,全區今年共種植3.6萬畝,預計產量超8000萬斤,產值達2億元。

在世界文化與自然“雙世遺”保護地武夷山市,茶產業是重要的富民產業。農行南平分行通過打造“惠農e貸(武夷巖茶)”“武夷巖茶小微企業貸款”等拳頭產品,支持武夷巖茶這一特色產業。截至目前,該行支持武夷巖茶產業授信金額達11億元,用信余額8.24億元,服務茶企茶農3290戶。

作者:汪桂鳳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蔡茂楷

標簽: 雜交水稻 專業合作社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