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山東禹城落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5萬畝

時間:2022-03-31 20:45:54    來源:中國農網    

3月31日,筆者驅車沿514國道山東省禹城市禹興路段,跨越美麗的禹城千畝櫻花園往東來到禹興街道“噸半糧”高產創建基地,綠油油的麥田一望無際,春風吹得麥苗蕩起一層又一層的綠色波浪,勤勞的農民或澆灌麥田、撒播化肥、噴施農藥,處處是一片春忙景色。

在禹興街道楊金村北,村黨支部書記趙軍昌指著成方連片的麥田告訴記者,我們今年種植的是優質小麥“濟麥22”,實行訂單種植,全部由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以高出市場價的10%收購。夏茬,按照“四二式”播種模式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眼前的這200多畝地是我負責的楊金村示范田。“為幫助我們增收,發展好大豆產業,街道超前謀劃,落實地塊、抓好培訓,聘請市里的專家和房寺種植高手現場講解有關知識,這種模式,玉米不減產,大豆屬白撿,更加堅定了我們種植的信心和決心,全村730畝地都流轉給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趙軍昌高興地說。

禹興街道在推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上,突出“四個強化”抓推進。強化組織領導,將其作為“書記工程”,成立書記、主任為組長的專門領導小組,建立班子成員抓管區書記、管區書記抓村支部書記、村支書記抓合作社和大戶責任制,逐級簽訂責任狀。

強化地塊保障。抓牢“手中有地”這一事關成敗的基礎,采用“合作社+大戶+集中托管+飛地建設”形式,落實種植面積10059畝,涉及轄內9個管區、30個村,建設書記、主任負責的街道示范方2000畝,200畝以上的村級示范田30處。

強化科技賦能。加快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搞好宣傳培訓,落實“四二式”種植模式。通過實施“選品種、擴行距、縮株距”三大核心技術,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

強化機械服務。針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收割時間集中的實際,建立機械到人、到地快機制,成立30支村級服務隊,與相關農機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落實大型播種機械20臺、噴藥機械10臺,切實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急難愁盼,打好主動仗,確保顆粒歸倉、增產豐收,讓農民有干頭、有落頭。

一粒豆,千鈞重。中央戰略、部長期盼、省市要求,事關“三農”發展,鄉村振興。據悉,山東省禹城市作為全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核心區,以振興中國大豆產業的政治擔當,沖鋒舉旗在前,設立2000萬元大豆產業發展基金,出臺《關于實施大豆產業振興“一二三”工程的意見》等政策措施,創新“三基地一園十方千田”聯建發展模式。各鎮街通過與合作社、大戶簽訂合同,將分散土地流轉到合作社集中托管,“飛地”建設等措施,落實“四二式”復合種植面積15萬畝,奮力打造黃淮海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樣板。

作者:張凱 邵為民 張洪海

標簽: 山東省禹城市 種植面積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