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重慶:多維促進幫扶產業提質增效

時間:2023-07-11 20:24:22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7月10日,重慶市開州區“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南門科技園里,陽光灑進智能化溫室大棚,一串串紅珍珠般的“魯渝一號”西紅柿在綠葉的映襯下格外鮮亮,個個渾圓飽滿、滋味香醇,讓在現場觀摩的重慶市脫貧地區幫扶產業工作推進會代表們嘖嘖稱贊。


(資料圖)

作為重慶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區縣及本次會議的召開地,開州區大抓產業、抓大產業,培育健康運營的新型經營主體、打造進村入戶的科技幫扶隊伍、構建保障有力的產業政策體系和一系列聯農帶農的長效機制,形成了包括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在內的一批特色鮮明的幫扶主導產業。2022年,開州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幅達1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開州區的做法經驗和成效,成為會議交流學習的亮點之一。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劉貴忠在會上強調,把發展幫扶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治本之策,持續推進消費幫扶、全面深化金融賦能、強化科技人才支撐,多維促進幫扶產業提質增效,為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堅實基礎。

幫扶產業駛入“快車道”,重慶農村居民收入西部第二

去年,重慶聚焦脫貧區縣“一主兩輔”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做好“土特產”文章,不斷推動幫扶產業快速發展。

在特色產業方面,重慶安排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于特色產業發展的比例達到59.9%,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安排市級以上銜接資金57.1億元,同比增長5.2%;累計打造幫扶產業基地5.6萬個,特色產業覆蓋90%以上的脫貧戶和監測戶。

在經營主體方面,重慶成功消除無經營收入“空殼村”5158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經營性收入24.3億元、村均26.8萬元。

在助農增收方面,重慶脫貧區縣所有幫扶產業項目均與農戶特別是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建立“帶得準”“帶得穩”“帶得久”的長效機制,2022年,全市農村居民收入達到19313元,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排名第16位、西部地區排名第2位。

會議強調,重慶要持續優化幫扶產業項目聯農帶農機制,推進“經營主體+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聯農帶農模式。同時細化到戶獎補政策,重點對返鄉回流、有勞動能力、有發展產業意愿、未享受到戶產業獎補的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實施獎補,特別關注戶均年純收入低于1萬元的脫貧戶和監測對象。支持有條件的農戶特別是脫貧戶和監測對象,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并一體推進幫扶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綜合治理。

消費幫扶“開門紅”,上半年累計完成32.6億元

消費幫扶是推動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重慶圍繞消費幫扶“幫銷、促產、疏浚、解困”四大功能作用,去年完成消費幫扶82.39億元。今年,重慶消費幫扶工作迎來了“開門紅”,截至6月底,全市消費幫扶累計完成購銷金額32.6億元,占指導性計劃的65.2%,帶動效果良好。

為推進消費幫扶走深走實,重慶將聚焦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市級鄉村振興幫扶集團對口幫扶、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單位等采購需求,引導供應商“多點開花”。瞄準市場需求,通過改造老品、創優新品、組合多品,實現矩陣宣傳搶先賣,搭建平臺推送賣,做靚品牌不愁賣。同時,建立農產品滯銷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確保消費幫扶助力產業發展不滑坡、農產品不大面積滯銷、脫貧群眾不因農產品滯銷而返貧。

入金融“活水”,全市涉農貸款余額8200億元

重慶發揮金融“造血”“輸血”功能,為脫貧地區幫扶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重慶小額信貸工作持續向好,農行重慶市分行、郵儲銀行重慶分行、重慶銀行、重慶農商行、重慶三峽銀行5家主貸銀行優化放貸流程、強化貸后監管,形成“貸款增量穩步提升、逾期風險控制有力、政策宣傳扎實有效”的良好局面。同時,產品創新力度持續加大,農行重慶市分行率先全國在5個試點縣落地“富民貸”,目前已擴大到26個涉農區縣,重慶農商行隨即推出“渝快助農貸”產品,兩項貸款有效滿足了一般農戶的資金需求,破解了農村貸款難、貸款貴等問題。截至6月底,重慶累計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120億元32萬戶(次),全市涉農貸款余額8200億元,同比增長13%。

會議要求,重慶各區縣與5家主貸銀行一道推進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引導和支持符合條件且有貸款意愿的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實現“應貸盡貸”,在加強風險管控的同時,嚴禁戶貸企用、挪作他用,確保小額信貸逾期率控制在1%以內。

強化科技人才支撐,1個行政村1名產業指導員

推動幫扶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人才支撐是關鍵。重慶持續落實7個市級部門、18名市管領導、18個處室負責人、36名常駐指導員駐點聯系幫扶產業的工作制度。打造全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帶頭,20多位市領導掛帥,17個市級幫扶集團深度參與,17個駐鄉工作隊全程指導的產業幫扶矩陣。今年,重慶第一批兩個產業顧問組將全力推進開州區柑桔產業、石柱縣黃連產業提質增效。

會議提出,重慶各區縣要深化與科研院校“產學研用”合作,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每個行政村要落實1名產業指導員,每月進村開展1次以上技術服務。探索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培訓“土專家”“田秀才”,實地傳授產品包裝、品牌打造、電商營銷等技能。探索建立高素質農民實踐培訓基地、創業孵化平臺,確保返鄉的“新農人”回得來、留得住,作用發揮好。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