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云南曲靖馬達村:黨建引領結碩果 美麗鄉村展新顏

時間:2023-07-11 20:25:38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科學布局的村街屋巷、綠意盎然的花草灌木……盛夏時節,走進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金龍街道馬達村,閑話桑麻的三五村民、氤氳著煙火氣的庭院、“凈、綠、亮、美”的靜謐村莊盡收眼底。


【資料圖】

馬達村新房統一風貌

今年以來,為做好美麗鄉村文章,推進美麗鄉村提檔升級,金龍街道將馬達規劃為重點村,通過把好村莊規劃關、做好村容整潔事、筑好產業致富基、織好鄉村文化網,努力把馬達村建成規劃科學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的“四美家園”,讓馬達村村美景宜,戶戶有產業,家家更宜居,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更強。

黨建引領,凝聚干群合力

“對群眾來說,喊十句口號,不如做一件實事。黨建是一面旗幟,我們要用好這面旗幟,解決村內重要事項,讓大家都住得舒心、過得幸福。”馬達村黨支部書記劉東明說道。

馬達村村民的庭院

馬達村黨組織主動引導群眾參與,通過多次群眾會、院壩會、外出學習等形式,讓群眾深刻意識到人居環境提升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意義不是給別人看而是讓自己享受的,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充分發揮村集體和村民的主體作用,形成干群合力。自馬達村“四美家園”建設項目啟動以來,黨員干部率先垂范,主動拆除老房危房,村中的群眾積極投身到建設中來,積極捐贈老物件、自建門前花園、菜園等,實現既掃家中門前“雪”,又管他人瓦上“霜”,激發廣大群眾參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

就地取材,描摹鄉村底色

“村里環境越來越好了,以前出門兩腳泥,現在用的是衛生廁所、洗澡間,房前屋后都栽種了花草樹木,大家住得舒心,生活越過越紅火了。”金龍街道馬達村村民周菊花家在建設過程中,把舊房拆了建成了菜園,看著煥然一新的生活環境,她樂呵呵地說。

馬達村村內老物件裝飾

在建設中,為著重突出留住鄉愁,不搞大拆大建,做到老村保留原貌,留住原汁原味,新村統一風貌。金龍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新海社區馬達村黨支部書記馬寧表示:“結合馬達村的實際,全面做好規劃布局圖,底線管控圖,規劃示意圖三張圖的編制工作,老村保留原貌,換土瓦、修土墻、留紅磚墻,充分保留利用農村老物件,為老村建設增添了鄉愁;新村統一風貌,按照青瓦白墻灰線條的要求,對新建房屋外立面進行統一,引導村民就地取材美化庭院、菜園。”通過建設,目前全村基本呈現出戶均一棵大樹、兩棵果樹、三分菜地、四朵小花、五盆多肉的綠美庭院創建格局,形成了獨特鄉村品位。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亮點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抓手。金龍街道馬達村有耕地670畝,林地8300畝,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以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和外出務工為主。

近年來,金龍街道馬達村堅持“土地不撂荒,農民多得利”的方針,采取“訂單收購”模式發動群眾種植辣椒87畝,同時通過“入股分紅”種植木梨70畝;盤活群眾閑置資源,采取“租賃”模式發展光伏產業,讓村民不僅有租金收入,還增加了房屋的使用空間,而且省去了隔熱層、防水等防護措施,大大節約了農戶的建房成本。

馬達村內建設的洗手臺

引導自治,促進鄉風文明

“我覺得‘鄰里親,親戚幫,揚正氣,道義擔’這句一定要加進去,這可是我們馬達村人的立身之本啊。”在馬達村村規民約修訂會上,作為老黨員的陳大娘拄著拐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是構建文明鄉風的基礎,讓村民主動參與村規民約制訂,培養村民“眾人事、眾人議、眾人定”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意識;實施義務工制度,強化了村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主人翁”精神;實施家庭道德積分制,讓德者有所得;常態化開展“尋找最美家庭”“道德評議會”“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會”等活動,弘揚傳統家庭美德,讓文明鄉風蔚然成風。

作者:顧正暉 趙參波 甘醴 孫玲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