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焦點熱訊:陜西彬州:“引用育留”鍛造鄉村振興“排頭兵”

時間:2023-02-15 21:15:25    來源:中國農網    


(資料圖片)

“我們要營造最優引才環境,切實把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打造成鄉村振興的動力源”。在陜西咸陽彬州市首家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揭牌儀式上,市委組織部長李劍講道。

為全面加強人才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近年來,彬州市緊盯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聚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立足全市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現狀,積極開展人才“訂單式”服務,通過引、用、育、留多措并舉,不斷完善機制強保障,搭建平臺聚英才,引才聚智強隊伍,示范引領強服務,優化環境增活力,著力打造了一支有技術、愛農村、能服務、善帶動的鄉村振興“排頭兵”。

“引”——讓行業尖端人才服務彬州。該市圍繞“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圍繞教育、醫療人才不足,采取公開招聘、返聘等措施,招聘補充教師336名,臨床醫學本科生16名,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6名,返聘優秀退休教師、副高以上職稱專技人員30名,進一步加強了教育、醫療人才隊伍儲備;探索“外引內培”機制,實施“外聘內培校長工程”,與交大陽光教育集團、咸陽啟迪中學、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省人民醫院、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等省市知名學校、醫院合作,推行“名校+”聯盟辦學戰略,開設“周末專家”“假日教授”“固定日專家門診”等,柔性引進省市教育管理人才8名,醫療人才17名;與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采取“團隊共組、機制共推、產業共扶、人才共育、品牌共造”的政校合作方式,構建由“院(系)教授+企業行家+鄉土專家”專家技術服務團隊,落實“五共一建”服務機制,累計培育致富帶頭人、職業農民等鄉土人才300名,培訓各類人才1000人次。

“用”——讓政策和機制招賢納士。該市先后制定《彬州市加快解決行業緊缺專業人員實施方案》《彬州市企業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激勵措施(試行)》《彬州市人才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實施方案》《關于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的具體措施》《彬州市實用人才培養實施計劃》《彬州市進一步鼓勵支持在外人士回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十條措施》,修訂完善《彬州市突出貢獻優秀人才評選管理辦法》等系列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政策性文件,為招引更多良將賢才融入彬州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和制度保障。同時,該市建立鄉村人才驛站,創設“特色產業專家工作站”,成立秦創原彬州創新促進中心、大健康產業園研發中心、咸陽高新區醫藥產業園彬州園區,設立秦創原總窗口聯絡站,使科技特派員達到52名,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家,申報省級、市級科技創新平臺8項,引進高端人才11名,獲得專利授權93件、注冊商標94件,科技研發投入3.2億元。成功創建省級科普示范(市)縣,榮獲省級農業科技創新示范站。

“育”——讓“土專家”“田秀才”專業化。圍繞構建“外聯專家+技術骨干+田秀才”三級“人才鏈”,融合“產業鏈”和“創新鏈”,采取精準培訓、駐村幫帶、科技派員、農業指導、專家組團等措施,全力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指導。依托鄉村振興學院、“彬州大講堂”等平臺,以“走出去+請進來”“線上+線下”“集中培訓+分期輪訓”的形式,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返鄉青年創業和電子商務操作等培訓7期26班次1.1萬余人次;出臺《鼓勵支持退出領導崗位的職級公務員到村擔任鄉村振興特派員的實施意見》,選派10名鄉村振興特派員,駐村開展幫扶引領;選派52名科技特派員深入鎮村產業園、田間地頭,進大棚入牛圈、下企業進車間,開展科技指導和難題攻關100余場次;選聘農業農牧系統專業技術人才、鄉村“土專家”、高素質農民等397名,采用“手把手、面對面”形式,開展技術指導服務3萬余人次;選派120余名專家人才,組建農業、教育、醫療、科技、文化、電商、司法等專家人才服務團,累計開展技術培訓和服務指導60余場次,惠及群眾1.2萬余名。

“留”——讓人才安心服務“三農”發展。建立黨委(黨組)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制度,拓寬人才建言獻策渠道,鼓勵引導本籍在外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技能人才回鄉投資興業,進行科研指導、技術服務。落實和完善人才創業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引導各類人才積極創新,服務家鄉發展。全市在專業技術、文化社會藝術、鄉村振興等方面集中評選命名表彰26名突出貢獻優秀人才,每人每月享受市財政200元生活補貼,每年享受一次醫療健康免費體檢等,讓人才更安心、更舒心的服務于彬州三農發展。

作者:連曉

標簽: 科技特派員 優秀人才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