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怎么把真人照片畫成二次元人物?為何會“翻車”將貓狗畫成人?(引題)
AI繪畫的“小秘密”都在這一篇文章里(主題)
科技日報記者 金 鳳
(相關資料圖)
有了AI,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AI繪畫的出現,恰如瑞士藝術家保羅·克利所言:“藝術不是再現可見,而是使不可見成為可見。”經過20年左右的發展,目前基于不同類型或者模態元素的AI繪畫發展情況不盡相同,發展最久的是“以圖生圖”,再到近期火爆的“文+圖”生圖。當然,也有團隊已經研發出由語音生成圖像的技術。
上傳一張圖片,或者輸入一些簡單的關鍵詞,系統就能自動生成一張卡通圖像……最近一段時間,AI繪畫開始在互聯網社交平臺走紅。
AI繪畫,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人工智能進行繪畫,是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典型應用場景之一。其主要原理是收集大量已有作品,通過算法對其內容和風格特征進行解析,最后再生成新的作品,所以算法是AI繪畫的核心。
當前,“憑空”生成圖像的AI繪畫,其實也會動輒“翻車”:也許上一秒AI通過你的照片繪出的是一張充滿藝術感的二次元畫像,下一秒你的寵物貓、狗則可能被畫成可愛少女或肌肉猛男。
事實上,AI繪畫早已火爆全球。第一張公開展出的、由人工智能創作的繪畫作品《埃德蒙·貝拉米的肖像》曾于2018年在佳士得拍賣行以43.25萬美元成交,那是一張由機器學習了從14世紀到20世紀的1.5萬張肖像畫之后自動生成的一張肖像畫作品。
AI繪畫是如何實現“憑空”生圖的?除了娛樂外,AI繪畫還有哪些潛在的應用前景?
從“以圖生圖”到“語音生圖”
2022年,由人工智能創作的《太空歌劇院》一度火出圈。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辦的新興數字藝術家競賽中,《太空歌劇院》獲得“數字藝術/數字修飾照片”類別一等獎。它的構圖、配色以及畫面的細節堪稱精致。然而,這個作品的創作者不是藝術家,而是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游戲設計師。
這位游戲設計師在一個名為“Midjourney”的AI創作工具里,先輸入幾個關鍵詞,如光源、構圖、氛圍等,得到了100幅作品,再進行約80小時的修圖修飾,最終選出3幅作品,最后把圖像打印到畫布上。
通過簡單交互式對話在短時間內生成的“藝術”作品,讓人類藝術家展開了一場關于“AI繪畫作品參賽是否屬于作弊”的爭論。這場聲勢浩大的爭論也令大眾直觀地意識到如今的AI繪畫水平已經發展到了何種程度。
“人工智能在藝術方面的創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末,當時的人工智能繪畫技術叫作‘圖像的風格化濾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多模態人工智能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董未名說,最初的AI繪畫方法比較簡單,比如一張普通的照片,通過一些圖像處理的算法,把照片像素進行幾何或者色彩上的變換,然后再調節不同參數,就可以模擬出類似油畫或者水彩畫的風格。
經過20年左右的發展,目前基于不同類型或者模態元素的AI繪畫發展情況不盡相同,發展最久的是“以圖生圖”,再到近期火爆的“文+圖”生圖。當然,也有團隊已經研發出由語音生成圖像的技術。
AI繪畫主要依靠三種技術模式實現
董未名介紹,目前AI繪畫主要借助圖像風格遷移技術、圖文預訓練模型和擴散模型實現。
“圖像風格遷移技術指的是圖像處理算法通過對輸入的真實圖像內容特征和對參考的藝術圖像風格特征的提取,實現真實圖像內容特征和藝術圖像風格特征的融合,從而生成新的藝術圖像。”董未名舉例,如果將美國舊金山藝術宮的外景照片和印象派創始人莫奈繪制的作品,通過圖像風格遷移技術進行融合,就能得到一張看起來像是由莫奈繪制的美國舊金山藝術宮的繪畫作品。最初的AI繪畫采用的正是這種技術。
不過,在董未名看來,圖像風格遷移技術大多依賴的是生成式對抗網絡(GAN)算法,它最大的問題是生成的繪畫作品藝術性不強,筆觸和構圖讓人覺得與真實的繪畫有差距,所以長久以來,AI繪畫一直“籍籍無名”。
當圖像風格遷移技術還在掙扎于輸出作品的審美問題時,圖文預訓練模型的出現,加速了AI繪畫的崛起。
“依托圖文預訓練模型,只要輸入一句話或者上傳一幅風格明顯的圖片,算法就能將圖像特征和文字特征‘對齊’。生成的繪畫作品的內容特征和上傳圖片的內容相似,藝術性也比圖像風格遷移技術生成的圖片強很多。”董未名舉例,比如支撐圖文預訓練模型的可對比語言—圖像預訓練(CLIP)算法,就是利用圖文特征“對齊”的能力,再結合已有的生成模型,實現“以圖生圖”或者“圖+文”生圖。
不過,董未名坦言,圖文預訓練模型的推廣也存在一些爭議,有部分人認為,該模型在訓練前期,需要用大量的圖形處理器(GPU)進行數據訓練,耗電量大、成本很高,而該模型的應用場景卻不夠清晰。但也有人認為,也許該模型未來可以打造為通用的人工智能模型,用它完成更多的算法作業,只是這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誠然沒有一項技術是完美的,這也為人類探究更先進的技術提供了無限動力。當下最流行的擴散模型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最新的AI繪畫技術采用的就是擴散模型,這種模型可以把一個隨機采樣的噪聲輸入模型,然后嘗試通過去噪來生成圖像。”董未名表示,擴散模型也存在弱點,由于模型對圖片內容識別的能力不足,或者難以完全理解識別文字的意義,以及訓練數據的偏差,有時便會生成“四不像”的作品。此外,擴散模型生成圖片的速度比較慢,目前還達不到實時生成圖片。
互聯網治理、元宇宙或潛藏應用前景
AI繪畫目前的應用場景,更多聚焦于社交軟件。近期在國內社交網絡“火出天際”的AI繪畫軟件主要集中在小程序及App。隨著AI繪畫小程序的火爆,短視頻平臺抖音也迅速上線了AI繪畫特效。同時,此前騰訊上線了“QQ小世界AI畫匠”活動,百度也推出了首款AI藝術和創意輔助平臺“文心一格”。
有了AI,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AI繪畫的出現,恰如瑞士藝術家保羅·克利所言:“藝術不是再現可見,而是使不可見成為可見。”“AI現在已經完美實現了這一目標,人們可以通過機器計算來繪制出很多現實中見不到的場景。”董未名暢想,不遠的將來,AI繪畫或許還將展現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現在網絡上充斥著很多不良內容,這些內容為了逃避監管經常以繪畫的形式出現,而當前很多內容識別模型對真實圖片識別得很準確,但缺乏不良內容藝術作品的相關訓練數據,所以對不良內容識別不準確。也許可以用AI繪畫技術,積累不良內容藝術作品的數據,并用以訓練識別模型,以提升互聯網內容的安全監管能力和識別的準確率。”董未名建議。
在董未名看來,作為一種藝術呈現形式,AI繪畫也將在元宇宙、設計、文旅等行業催生新的商業模式。例如AI繪畫目前在AI輔助創作、短視頻、影視制作和元宇宙等方面都有布局,因為這些賽道都離不開創意,AI繪畫可以幫助創作者通過簡單的特征輸入,實現對其創意的預覽,甚至可以直接進行創作。
不過,董未名并不諱言,當下AI繪畫仍然存在版權爭議問題。AI繪畫的核心是模型,而訓練模型需要使用大量圖像、文本數據。對于未經授權的圖片,經過運算之后所生成的圖像版權歸屬尚難界定。“有的畫家風格特別明顯,如果用畫家的畫去訓練算法模型生成作品,那最后的版權屬于誰呢?”董未名提出的問題,正是多數AI繪畫作品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AI繪畫掀起了一場資本的群體狂歡,希望有一天它能走出“照貓畫虎”的尷尬,真正服務藝術創作、創造更多價值。
上一篇:環球快資訊丨《中國奇譚》熱播 由八個獨立故事組成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怎么把真人照片畫成二次元人物?為何會“翻車”將貓狗畫成人?(引題)AI繪畫的“小秘密”都在這一篇文章里(主題)科技日報記者金鳳
2023-01-09 09:53
原標題:豆瓣9 6分!這次是上美影聯手B站的《中國奇譚》羊城晚報記者王莉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和嗶哩嗶哩聯合出品的系列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
2023-01-09 09:42
原標題:“閩臺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引題)400余件藝術作品詮釋“兩岸一家親”(主題)北京青年報訊(記者?崔毅飛)昨天上午,“源
2023-01-09 09:54
原標題:繼《只此青綠》后又一舞蹈詩劇形式力作預計今年與觀眾見面(引題)《東坡》:用舞蹈語言展現傳統美學和思想(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
2023-01-09 09:45
原標題:百年柏園承載廣州的人文記憶嶺南文化經緯度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廣州越秀區恤孤院路12號,是一處名為“柏園”的建筑群落。兩
2023-01-09 09:42
原標題:當旅游遇上“非遺”,玩出不一樣的“文化味兒”光明日報記者魯元珍在四川崇州道明竹藝村,國家級非遺項目道明竹編與現代建筑設計理念
2023-01-09 08:38
原標題:浙江文旅觀察:鄉鎮“劇本殺”如何開辟文旅融合新路?記者王題題中新網臺州1月6日電?在浙江臺州天臺縣,“文旅+劇本殺”正為當地沉浸
2023-01-09 08:45
原標題:文化市場生機復蘇山東濟南國際雙年展開幕隨著春節日漸臨近,文化市場逐步復蘇、重煥生機。1月7日,2022濟南國際雙年展在山東美術館、
2023-01-09 08:34
原標題:閩臺藝術展詮釋“兩岸一家親”科技日報北京1月8日電(記者張蓋倫)8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福建博物院承
2023-01-09 08:47
原標題:大片、喜劇、動漫合家歡古裝、體育、科幻任君選(引題)七部影片定檔大年初一(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談起2023年春節檔,影院
2023-01-08 15:54
原標題:命苦都怪它?蘇軾實名diss摩羯座的原因是……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記者王詩堯)1月8日,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986歲的生日。中國現代文
2023-01-08 14:40
原標題: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將籌備啟動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日前,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的全國文物局長會議。記者從會上獲悉,國
2023-01-08 08:54
原標題:遠古文明的輝映武華民初冬一個的下午,我和家人一起,到新落成不久的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游玩。公園位于澠池縣城北6公里的仰韶村。
2023-01-08 05:50
原標題:等一場雪來楊亞爽我仰望天空灰暗了心緒像巨大的磐石壓扁了瘋長的期待你躲藏九霄云外風兒捎來冰涼的話你把無數塵埃撕開飄落在我的手掌
2023-01-08 05:45
原標題:《關山密雪圖·軸》許道寧[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許道寧,北宋畫家,生卒年不詳,長安(今陜西西安)人。許道寧早年追摹李成的繪
2023-01-08 05:38
【藝評】原標題:“花式”跨年里看到更好的年輕人鄧崎凡這屆年輕人喜歡儀式感,辭舊迎新之際,這種儀式感就體現在各式各樣的跨年活動中。不過
2023-01-08 05:44
原標題:渾善達克沙地中的沙畫人1月4日拍攝的阿拉騰畢力格挑選的不同顏色的沙子。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位于渾善達克沙地腹地,生活于此的80
2023-01-07 16:47
原標題:甘肅定西:排練社火迎新春1月6日,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鎮萬崖村社火隊演練傳統社火節目舞獅。新春佳節臨近,甘肅省定西市的一些
2023-01-07 15:37
原標題:濃墨重彩的妝容,何以詮釋千變萬化的戲曲美戲曲妝容寫真近年來甚為流行。然而,人們或許不知道戲曲妝容曾幾經變化,最終才淬煉成代表
2023-01-07 10:37
原標題:7部大片集結,題材各異陣容強大(引題)“史上最強春節檔”又回來了(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袁云兒《流浪地球2》《滿江紅》《無名》《深
2023-01-07 10:43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2億多年前的“奇異羅平龍”我國古生物學家在云南羅平縣發現了距今2 44億年的全新爬行動物物種,將其命名為“奇異羅平龍”。
2023-01-07 09:42
原標題:“臨安民間國寶”昌化雞血石雕大擺件《百子鬧春》欣賞(組圖)前不久,我和朋友一起拜會了杭州臨安“潤古軒”主人徐健人先生,在這座
2023-01-07 09:54
原標題:新疆哈密打造“星空密語”系列文化活動推動星空產業發展鐘奕在巍峨的雪山、千年的胡楊、蒼涼的沙漠、奇幻的雅丹之上,斗轉星移,繁星
2023-01-07 09:37
原標題:山西發現一西周高級別墓推測是國君級別墓葬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2022號墓考古發掘資料。考古人員根據
2023-01-07 08:41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在云南發現2 44億年前“奇異羅平龍”尖嘴長吻的“四腳蛇”化石,全長超過半米。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在
2023-01-07 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