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三年線上演出163場 全網總點擊量累計破44億次(引題)
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從搬運到專供“玩”出新花樣(主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今天我們正在進行第163場線上演出,這場演出高朋滿座。”2022年12月31日晚,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內花團錦簇,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攜手呂思清、袁晨野、張立萍、趙聰等藝術家,為線上線下觀眾共同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北京新年音樂會,迎接2023年的到來。
這場新年音樂會也是國家大劇院自2020年4月11日以來舉辦的第163場線上系列演出。近三年來,盡管疫情有時反復,但每到周六的晚上,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都準時與觀眾相見,陪伴大家走過“春天在線”“聲如夏花”“華彩秋韻”“冬日之約”,四季循環。截至2023年1月2日11時,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全網總點擊量累計超44.39億次。其中,2022年度線上系列演出已播出60場,累計點擊量超14.58億次。
三年之中,國家大劇院的線上演出不斷求變:從編制相對簡單的室內樂起步、實現了從0到1的破局,迄今更是已覆蓋了音樂會、歌劇、舞蹈、話劇、戲曲、舞臺藝術電影等多種類別;從認知到整體策劃布局等方面不斷精進,探索藝術生產和傳播新形式,拓展舞臺表演藝術的展現形式,讓高雅藝術飛入尋常百姓家。
業態的變化
線下到線上從零到一的破局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線下演出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但藝術本就是溫潤心靈、提振信心的,在疫情的陰霾籠罩之時,藝術不應缺席。2020年4月11日,國家大劇院以“遲來的春天”為主題,推出了首場線上演出,實現了從0到1的破局。
“在那個特殊時刻,這注定是一場特別的演出。”盡管時隔三年,但國家大劇院品牌推廣中心部長魯黎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如在昨日,“在前期,音樂會曲目確認為貝多芬青年時期的四重奏作品。但疫情中合練屬于聚集,音樂家們只能居家排練自己的部分,錄制之前再集中現場合樂。表演的地點也不在常規舞臺,而是在劇院內的藝術家沙龍,那里環境典雅又不失生機??墒?,僅全屋地毯一項就給聲場帶來了新的問題。為了讓表演聲學環境更能符合室內樂的聆賞習慣,錄音團隊設計了一整套方案,其中包括結合、調整房間內的陳設布局,臨時在地毯上鋪裝木地板等,最終巧妙、專業地實現了預期效果。”
聲音的現場感有了,如何讓疫情陰霾下的網友切實感受到音樂疏解人心的力量?魯黎介紹說,“劇院將社會焦點與受眾心理融入內容策劃中,迅速邀請到‘愛樂人’白巖松作為講述人,旁征博引間,引導大家感受到音樂中昂揚著的春天的生機。錄制時,導演團隊已經提前完成對總譜的詳細鏡頭劃分與各環節串聯設計,與燈光團隊克服了舞臺燈到影視燈的跨領域磨合,力圖通過鏡頭語匯配合、助力音樂性格與情緒發展?!?/p>
首場線上演出獲得了網友們的一致認可。播出當晚,網友們紛紛留言“明明隔著屏幕,怎么感覺像置身音樂廳一樣。”“效果真的太棒了”。
認知的變化
從“權宜之計”到建立線上演播生態體系
首演獲得成功,如何長效持續發展是接下來需要去面對的問題。
“從宏觀而言,我們對線上演出的認知,是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魯黎透露,“當初線下停擺時,‘臨時搭班’做線上。但當線下演出恢復時,需要線下線上雙軌并行?!p演’的局面促使我們思考如何將線上演播變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業務。”
對藝術機構來說,一家機構兼容兩種“業態”是巨大挑戰。魯黎表示,“如果說初創期‘只是權宜之計’,那么在新常態下,需要建立一套線上演播機制。在節目品質上,如何‘從無到有’到‘從有到優’;在心態上,如何從‘認真完成一期節目’到搭建一個利于線上演播的生態體系,都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
魯黎坦言,在線上演播初創期,確實曾有過“線上演出是否會影響線下演出”的擔憂。但通過實踐證明,“不僅不會影響,反而會促進”。經統計,官方微博“國家大劇院云賞樂”話題閱讀量超4億,一度成為疫情期間的熱門話題。官方視頻號與官方微信在播出預告、直播與播出回顧等環節交互引流聯動,促進雙方粉絲量和點擊量均大幅增長。兩年間,微信粉絲量凈增長85萬。各視頻平臺用戶通過云演出,欣賞到了大劇院上演的精彩劇目。很多 “老鐵”們留言,“沒想到在偏遠山區也能聽到交響樂音樂會!”
“此類直抒胸臆的互動體驗,坐在劇場里體會不到,是線上演播的獨有魅力。所形成的話題場在互聯網的傳播力度也是線下演出不能比擬的?!濒斃枵J為,“線上演出的開展,是通過‘大眾’平臺推廣‘小眾’高雅藝術的實踐。近三年來,累積點擊超44億,這個數據在線下是不曾有過的。也正基于此,我們得以向最廣大受眾推廣宣傳高雅藝術,通過‘隨手可及’的藝術滴灌進行藝術普及教育,讓大眾通過互聯網獲得美育,感受藝術之美。”
布局的變化
線上演出也開創“特別策劃”
近三年來,盡管疫情有時反復,但每到周六的晚上,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都能準時與觀眾相見,陪伴大家走過“春天在線”“聲如夏花”“華彩秋韻”“冬日之約”,四季循環。
“如何將精彩的舞臺藝術通過鏡頭呈現,并通過線上演播的方式輸出,是我們一直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的課題。”魯黎介紹說,“從節目形態看,最初我們將線下演出‘線上化’,演出搬運的成分較多。之后,我們的線上演播也開創了‘特別策劃’等專供線上觀眾的特別節目。從前期節目策劃到拍攝策劃,從演出組織到節目制作,線上特別節目不斷拓展舞臺表演藝術的展現形式,選擇更優質、更適合通過影像藝術呈現的形式進行再創作,以‘1+1>2’的效果呈現在網友面前?!苯衲晟习肽?,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緊跟新春、冬奧、建團百年、六一等重要節點策劃系列節目,及時回應重要時間節點。此外,2022年還推出《春日隨想——國家大劇院線上演播兩周年特別策劃》、國家大劇院迎建院15周年線上“直播周”等。
與此同時,演播團隊不再只拘泥于舞臺上,而是走下舞臺、走出劇院,從藝術展覽到畫家工作室,從正陽門到頤和園廊下,不斷拓展劇院外延。國家大劇院突破線下時空限制,線上演出在節目創意上“玩”出了許多新花樣——“8K+5G”直播、XR技術、虛擬全景聲特效功能等前沿科技手段的落地應用,實現讓音樂說“畫”,讓文物發“聲”,讓雕塑“復活”,讓大師光輝再現,讓網友直呼過癮。演前導賞策劃更是一期一樣式,一部一換景,訪談、探秘、紀錄、情景劇等獨具匠心的線上高級定制,收獲好評不斷。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線上演播的節目制作,是融合了舞臺表演藝術、電視藝術、網絡傳播等各領域的多門類、跨專業生產。像國家大劇院這樣的體量與質量,在國內外都是少見的。
上一篇:最新:2022河南考古新發現:鄭州商城發掘最大玉戈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近三年線上演出163場全網總點擊量累計破44億次(引題)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從搬運到專供“玩”出新花樣(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
2023-01-06 09:34
原標題:2022河南考古新發現:鄭州商城發掘最大玉戈中新網鄭州1月5日電(闞力)記者5日從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獲悉,2021年6月至2022年12
2023-01-06 09:48
原標題:《風情不搖晃》被點名批評,文學作品要嚴守創作底線!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近日,網絡小說《風情不搖晃》受到熱議。5日凌晨,四川省戒毒
2023-01-06 08:39
原標題:陜西省公布第五批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中新網西安1月5日電(李一璠)記者5日從陜西官方獲悉,近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批準公
2023-01-06 08:47
原標題:我國今年將籌備啟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記者今天(1月5日)從在京召開的全國文物局長會議上獲悉,國家文物局將在2023年籌備啟動第四次
2023-01-06 08:32
原標題:兔年生肖郵票今日發售(主題)郵迷一大早來排隊郵票一套兩枚寄托滿滿祝福(副題)本報訊(記者代麗麗)虎去雄風在,兔來喜氣濃。今天
2023-01-05 16:45
原標題:她象征著一代香港文學凌逾西西仙逝了,85高壽的她,飄去了天堂……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像父親一樣癡愛足球的西西,在1990年意大
2023-01-05 16:43
原標題:小學生寒假看什么?《米小圈上學記》(引題)秋實小學歡樂日常“不完美小孩”成長記(主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不同年代有屬于不同年
2023-01-05 16:33
原標題:白云成立廣州首家乳豬文化展示館羊城晚報訊記者符暢,通訊員劉喜冰、黃銘德報道:廣式烤乳豬是廣府人日常飲食、喜慶祭祀等民俗中必不
2023-01-05 16:55
原標題:《癸卯年》特種郵票正式發行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劉育英)中國的兔年生肖郵票——《癸卯年》特種郵票首發儀式5日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2023-01-05 16:48
原標題:《洛神水賦》上線“豹豹青春宇宙”數字藏品平臺中國青年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安俐實習生楚穎盈)“翩若驚鴻,宛若游龍。榮曜秋菊
2023-01-05 15:38
原標題:云南楚雄:小小繡針,繪就彝鄉致富增收的“錦繡圖”藍天白云下,喂著雞、帶著娃、繡著花、養著家,用手中的一針一線,繡你心中的詩和
2023-01-05 15:52
原標題:東城建設國際一流步行商業街區多個商場將煥新升級(引題)王府井更具人文魅力(主題)北京晚報訊(記者李瑤)今年,王府井將持續推動
2023-01-05 15:42
原標題:海淀推進清河南長河南旱河生態治理(引題)重現水映三山潤五園盛景(主題)北京晚報記者孫穎記者從海淀區兩會上獲悉,今年,海淀區將
2023-01-05 15:45
原標題:兔兒爺要過本命年北京晚報記者程功攝影報道癸卯年腳步臨近,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兔兒爺將迎來自己的本命年。為迎接這個喜慶的年份,吉兔
2023-01-05 15:35
原標題:小寒之寒小寒之暖冬至一過,一股股冷空氣攜小寒節氣小跑而來。按常理,小不及大,但事實上,小寒比大寒還冷,因為最冷時段“三九”處
2023-01-05 14:41
原標題:隱秘而偉大!首次發現“突門”,長城還藏著多少秘密?新華社天津1月4日電新華社記者白佳麗“古代偵察兵‘夜不收’進出長城的密道在哪
2023-01-05 14:55
原標題:第六屆華語戲劇盛典榜單揭曉《主角》成大贏家中新網廣州1月5日電(記者程景偉)第六屆華語戲劇盛典主辦方4日晚通報稱,當日,來自內地(
2023-01-05 14:40
原標題:全國累計發布古籍數字資源達13萬部中國青年報北京1月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今天,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天津
2023-01-05 14:35
原標題:北京登頂城市票房榜冠軍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燈塔研究院近日發布的《砥礪前行,向陽而生——2022年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盤點報告》顯示
2023-01-05 14:51
原標題:電影《偉大的勝利》定檔國慶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偉大的勝利》(暫定名)計劃今年國慶檔上映。中影集團黨委書記
2023-01-05 13:49
原標題:印度電影《女生規則》1月6日上映影片已于1月2日超前點映,將于1月6日震“捍”上映。電影《女生規則》同步釋出的“向規則說‘不’”版
2023-01-05 13:36
原標題:2022年度電影市場:頭部效應明顯題材多元豐富據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度全國電影總票房為300 67億元,中國國產電影票房為255 11億
2023-01-05 13:44
原標題:2023年電影市場開門紅(主題)《流浪地球2》《無名》等六部影片入場春節檔(副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帆1月4日,由蘇倫導演、
2023-01-05 13:39
原標題:新年最暖直播收官!超3600萬人在視頻號直播間迎接2023第一縷陽光打卡全球地標、共賞絕美日出,感受視覺盛宴、聆聽暖心故事……剛剛過
2023-01-05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