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北京海淀“七龍珠”:重現水映三山潤五園盛景|當前時訊

時間:2023-01-05 15:45:00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海淀 推進清河南長河南旱河生態治理(引題)

重現水映三山潤五園盛景(主題)


(相關資料圖)

北京晚報記者 孫穎

記者從海淀區兩會上獲悉,今年,海淀區將推進清河“七龍珠”計劃,先行啟動清河之源、清河之洲節點建設,恢復圓明園扇面湖,完成南長河上游生態治理工程,啟動南旱河生態治理工程,逐步恢復三山五園地區全盛時期的歷史水系格局,實現水映三山潤五園。

三山五園水網建成

三山五園是北京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歷史上三山五園泉水充沛,湖泊眾多,有著江南水鄉般的自然景觀。為恢復三山五園歷史水系格局與風貌,海淀區編制了《三山五園地區水系保護利用專項規劃》和《“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重點塑造“一區兩軸三循環”的慢行空間和親水岸線,在三山五園地區,分別以金河、萬泉河為軸,建設東部、西部兩個片區生態補水循環水網,恢復自然生態的河湖水網,打造親水宜人的慢行走廊。

2021年至2022年,三山五園水網循環系統全面建設完成,共治理河道23.3公里。通過向東部、西部兩大片區水網循環系統進行補水,一舉改變了三山五園地區常年有渠無水的狀態,五年來地下水位回升15.24米,地下水儲備大幅增加,重塑了三山五園地區山水相依,水秀文盛的水域生態美景。

5條河流形成濱水空間

依托三山五園水網循環系統和河流水系骨架,北旱河、北長河、金河、南長河、萬泉河5條河道水網完成了生態化提升改造。

在北旱河,4.9公里河道因地制宜,以河為軸,串聯起石渠公園、妙云寺公園35.5公頃的藍綠交融空間,改善濱水慢行系統3.6公里,新增慢行系統4.8公里。金河治理分為上下游兩段,上游1.5公里,通過對金河的精微改造和景觀縫合,貫通1.5公里慢行系統,融合影湖樓公園、健壹景園等藍綠空間2公頃,下游2.1公里,采用生態工法,貫通周邊綠道濱水慢行系統,實現藍綠交融,將完全割裂的兩山公園和北塢公園有機縫合。萬泉河則通過構建區域水循環系統,建成濱水慢行系統9.3公里以及沿河“四區八景二十八泉”的濱水空間。

如今,園外園和圓明園片區水網沿線共完成23.3公里河道改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山五園河流脈絡,眾多新增濱水休閑空間成新晉網紅打卡地。

圓明園扇面湖現舊貌

按照《三山五園整體保護規劃》,今年海淀區將繼續完善整體規劃的水系框架,推進清河“七龍珠”計劃,先行啟動清河之源、清河之洲節點建設,共縫合藍綠空間74公頃。

清河“七龍珠”計劃,即沿清河打造清河之源、清河之洲、清河之驛、清河之澳四大綠色生態節點,在肖家河橋北、朱房、西三旗建設三個生活休閑設施節點,串聯成“七龍珠”。清河之源河道長度2.1公里,將采用柔岸、增綠、連山、山水風貌交融的設計理念,優化慢行系統4.2公里,搭建親水平臺,縫合藍綠空間48公頃。清河之洲建設項目已經開工,將通過修復濱水生態空間、建設濱水生態公園,新增慢行系統2.4公里,縫合藍綠空間26公頃。預計今年6月完工。

今年海淀區還將恢復圓明園扇面湖,扇面湖位于圓明園大宮門外,將通過改造恢復扇面湖及湖中御道,再現歷史風貌,縫合藍綠空間20.2公頃。

標簽: 循環系統 水系格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