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引進中文世界40年后再譯新版(引題)
(相關資料圖)
“寶藏教授”為《梵高傳》作導讀(主題)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吳雨珂
溫森特·梵高,一個視藝術為信仰,以生命為火把,在暗影重重的人世間負重前行的探尋者。梵高生活的時代距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但他的故事不論過去多久,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勵著讀者克服困難,直面挫折,保持初心和熱愛。
收錄40張全彩梵高畫作
一百多年來,研究和敘寫梵高的著作有很多,歐文·斯通的傳記小說《渴望生活:梵高傳》是其中繞不開的經典。1982年,這本書首次正式引進中文版,國內大批藝術工作者受其影響。作家莫言在談到梵高作品對他文學寫作的影響時說:“感到心中隱藏很久的一種感受被他激活……梵高畫面上旋轉的星空、擰著生長的樹,讓我在寫作《紅高粱》時感覺到有一種力量,感覺到一種巨大的沖動,于是無形當中轉換成我的小說語言。”
時隔40年,該書中文經典版譯者常濤再譯此書,精細修訂,推出新版《渴望生活:梵高傳》。書中特別收錄40張全彩梵高畫作,所有畫作信息考證自梵高博物館、奧賽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等,仿佛一場紙上展覽,我們通過這些畫作看完梵高的一生,感受他的精神成長及流變。書中還新增“梵高年表”,梳理梵高短暫一生的重要事件;“他們都愛梵高”部分,則呈現世界對梵高的致敬。
1927年春,年僅24歲的歐文·斯通在巴黎看到溫森特·梵高的畫展。那一年梵高已去世37年,美國公眾尚不知道這位荷蘭畫家。梵高的畫作令斯通震撼不已:“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整個世界豁然開朗。”“一切生命的有機成分都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偉大崇高的統一體。”這位畫家是個什么樣的人?于是斯通細讀梵高與弟弟的信件,“肩背旅行袋,走遍了歐洲,住在溫森特曾經居住和作畫的每一處房屋,跋涉在布拉邦特和法國南部的田野上,尋覓溫森特曾經安插畫架,把大自然變成不朽藝術的確切地點。”斯通回到紐約的公寓后,六個月內四易其稿完成本書。
完成《渴望生活:梵高傳》后的三年間,因梵高當時在世人心中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畫家,關于他的故事被多家出版社拒絕,直到1934年才得以初次出版,此后暢銷不衰,至今全球已發行160余種不同版本,售出數千萬冊。
對梵高的成長作了梳理
在《渴望生活:梵高傳》中,歐文·斯通基于梵高書信、實地走訪、采訪梵高在世親友等事實,對梵高的精神成長做了梳理和總結,既有小說的盎然生動,又有傳記的客觀嚴謹,讓大眾得以對梵高其人、其精神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梵高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在作畫,從他手下涌現出來的成百上千圖畫中的每一幅,仿佛都帶走了他的一小部分生命,讓他在這些畫中不朽。
此次出新版,被網友稱為“寶藏教授”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專門撰寫了萬字導讀文章,“讀梵高,最大的意義是解放自己,在他畫出的向日葵金色光芒中,我們都要想一想:如果遇上他那樣的困厄,我們將如何開辟人生?”
梁永安還寫道,“看梵高37歲的一生,每次與一個女性相愛之后,總是走入悲傷的結局。悲傷之后他總是發生重要的轉折:離開一個地方,前往下一個未知。神奇的是,他每次到一個新的地方,總是有新的藝術生命打開,似乎冥冥中有一種詭異的決定性力量,不停地割斷他俗世的幸福,讓他在迷宮中處處碰壁,最后找到偉大藝術創造的出口……他如火山,如一夜綻放的葵花,如一瞬降臨的滿天星斗,化入無垠的宇宙運行。”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引進中文世界40年后再譯新版(引題)“寶藏教授”為《梵高傳》作導讀(主題)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實習生吳雨珂溫森特·梵高,一個視藝術
2022-11-18 15:27
原標題:湖北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發布中新網武漢11月18日電(梁婷王昱峰魯黎)湖北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匯報會近日公布了該遺址多項考古成果
2022-11-18 15:29
原標題:因《皮囊》被稱“現象級作家”蔡崇達8年后出版長篇小說《命運》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實習生吳雨珂8年前,80后蔡崇達的文集《皮囊》暢銷400
2022-11-18 15:33
原標題: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進行線上演播“門票”19 9元該劇導演田沁鑫表示——(引題)付費是檢驗線上生存的真正標準(主題)北京青年
2022-11-18 09:30
原標題:詩歌杰作儲存精神與生命(主題)——記俄羅斯詩人庫什涅爾和他的詩歌(副題)亞歷山大·謝苗諾維奇·庫什涅爾,1936年出生于列寧格勒
2022-11-18 09:39
原標題:“元宇宙2086”科幻電影啟動2022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于11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廈門舉辦,中國動漫集團控股子公
2022-11-18 09:46
原標題:中國大美漆藝!來看2000多年前的海昏侯墓龍紋漆盤新華社南昌11月17日電(記者袁慧晶、李宗胤)江西省博物館16日上新了一件海昏侯劉賀
2022-11-18 07:49
原標題:《動植物疫病傳染人嗎》:可親可讀可信可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22年10月推出了科普圖書《動植物疫病傳染人嗎》。該書由人民日報科技
2022-11-18 07:38
原標題:人民藝起評:《延安記憶》,體味歷史中的溫情近日,8集微紀錄片《延安記憶》熱播。該紀錄片依托于原延安電影團攝影師程默遺留下來的近
2022-11-17 15:30
原標題:烏菲齊美術館:“鮮花之城”的藝術殿堂詩人徐志摩1925年在意大利創作了現代詩《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正是意大利城市佛羅倫薩,
2022-11-17 15:40
原標題:首屆央華×保利劇場戲劇節發布,藝術市集、戲劇沙龍與演出相結合(引題)為觀眾奉上一份新春戲劇大禮包(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
2022-11-17 15:29
原標題: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推出新作《入魂槍》呈現電競產業的熱血與悲歡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韋衍行)近日,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全新長
2022-11-17 15:31
原標題:《詩畫中國》開播帶觀眾“一同入畫”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第七期已于央視綜合頻道
2022-11-17 09:31
原標題:澳門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新華社澳門11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以“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
2022-11-17 08:25
原標題:22個項目獲得澳門科學技術獎新華社澳門11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2022年澳門科學技術獎勵頒獎典禮16日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22個項
2022-11-17 07:48
原標題:馬克·穆勒將擔任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中新網海口11月15日電(張月和)海南省新聞辦公室15日舉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新
2022-11-17 05:48
原標題: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11月16日,記者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位于眉山市彭山區的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搶救性
2022-11-17 05:31
原標題:首次展出!一睹八大山人印章、海昏侯漆木器真容……八大山人印章實物、海昏侯墓龍紋漆盤、疑似勾踐后人的龍鳳玉佩……這些重磅文物,
2022-11-17 05:45
原標題:內地與香港簽署深化考古和文物建筑領域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新華社香港11月16日電(記者蘇萬明、梁文佳)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與香港特區政
2022-11-17 05:44
原標題:“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再出水上萬件珍貴文物“榮世子寶”金印現世中新網成都11月16日電(記者岳依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對外公
2022-11-16 18:30
原標題:在地鐵站遇見達利新民晚報訊(記者徐翌晟)近幾日,你若從地鐵龍華中路站中轉,可以與薩爾瓦多·達利不期而遇。“薩爾瓦多·達利—魔
2022-11-16 17:35
原標題:海外華語脫口秀傳遞快樂近年來,脫口秀因其詼諧幽默的語言、貼近生活的話題、輕松娛樂的氛圍,而深受大眾喜愛。“人人都可以成為5分鐘
2022-11-16 15:29
原標題:懸疑色彩、人文關懷、專業知識(引題)“醫療+”劇集視角更豐富(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宋說電視劇《謝謝你醫生》《促醒者》近日播出,同
2022-11-16 15:44
原標題:《我們這十年》收官后熱度不減(引題)“創作者走入田間地頭才能寫出有廣度的故事”(主題)羊城晚報記者王莉“貼近生活,真實感人”
2022-11-16 15:37
原標題:國內首檔外景紀實類閱讀節目日前開播(引題)《我在島嶼讀書》解鎖文學“圈粉”更多可能性(主題)文匯報記者許旸海風搖曳椰影,海浪
2022-11-16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