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懸疑色彩、人文關懷、專業知識(引題)
“醫療+”劇集視角更豐富(主題)
(相關資料圖)
齊魯晚報記者 宋說
電視劇《謝謝你醫生》《促醒者》近日播出,同為醫療題材的劇集,《謝謝你醫生》主打情感,《促醒者》則有著懸疑色彩,兩部劇以另辟蹊徑的“醫療+”創作,為當下醫療題材劇集提供了更豐富的視角。
職業劇越來越專業
《謝謝你醫生》改編自小說《ICU48小時》,該劇眾多案例以現實事件為依據,從治病救人的過程中,折射出現實中病人和家人之間的關系。在劇中,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程國棟因患病不肯吃藥,大兒子程為良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打了父親一巴掌,事后他既自責又痛苦,意識到自己只顧著父親的健康,卻忽略了父親的身心狀態。余家父女的案例則是用幾度反轉的波折,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心。女兒余茗茗患上了尿毒癥,她卻拒絕做透析,因為怕花父親太多的錢。
《謝謝你醫生》講治病救人的同時,也堅持維護社會正義,劇中幾位患者或家屬雖然各有各的難處,但當其觸碰了法律底線時,還是需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謝謝你醫生》不僅僅是講職場故事,其實也是通過急診科這個小窗口,講述發生在我們身邊最普通也最真實的生活。
《促醒者》在講述疑難復雜病例的同時,劇集的故事也懸疑叢生。診療過程中,劇集穿插著九院神經內科主任丁學坤死亡真相的懸疑,在醫療案例中加入了懸疑元素,吸引觀眾跟著劇情一起抽絲剝繭尋找真相。
《促醒者》的故事不僅帶有懸疑色彩,還深挖醫療行業的細節,將中西醫結合診療作為故事的基礎,展現醫生溫暖而人性化的一面。比如受傷的滑雪運動員亟待手術治療,但是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極有可能在手術過程中出現腦死亡。經過一番爭執后,最終先通過中醫韓西林的促醒治療喚醒患者,再由剛從海外回來的醫生丁遠志實施手術,最終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除了懸疑色彩和中西醫結合的設計,《促醒者》還給觀眾科普了一些不常見的病例。一位患者突然從醫院失蹤,急壞了醫護人員,最后發現這位患者是漸凍人,想在自己還能行動的時候和女朋友去領結婚證;一位成熟知性的女性患者畏光、全身不明原因疼痛,醫生們為她翻閱大量資料查出這是發病率只有三十萬分之一的卟啉癥……
類型探索更加多元
《謝謝你醫生》《促醒者》等國產醫療題材劇大多根據真實案例改編,再現了醫護人員面臨的諸多難題、困境以及他們的奮斗,同時回應了社會對病患個體的關注以及精神世界的關懷。比如前段時間熱播的《關于唐醫生的一切》,不僅展示了精英醫生們的精湛醫術、執著的精神追求和對病人的關愛,還展示了他們為醫療科技創新所做出的貢獻,劇情上并不拘泥于說教,細節上非常打動觀眾。
國產醫療題材劇在類型化的探索上愈發多元。早期的醫療劇以呈現醫學的崇高性、醫德為側重點,在科普醫療領域專業知識的同時,對于醫患關系的討論更是其意義所在,代表劇集如《醫者仁心》《心術》等。
《醫者仁心》《無限生機》《心術》等劇集聚焦醫者仁心,之后也有不少國產醫療題材劇深挖各個科室的故事,創作方向更加細分化。比如2014年播出的“產科三部曲”《產科醫生》《愛的婦產科》《產科男醫生》,就深入講述了婦產科的故事,《產科男醫生》則更加細化,呈現了婦產科男醫生因身份獨特性帶來的爭議。2015年,白百何、陸毅主演的《長大》聚焦實習醫生群體,著眼于醫生的成長,《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則是將視角對準了兒童醫療。
國產醫療劇在創作中也曾有過低分潮,2014年就出現了《青年醫生》等多部作品被打出低分評價,醫療劇一度被貼上了“職業劇披著言情外殼”的標簽。但隨著去年《埃博拉前線》《腦海深處》兩部高口碑醫療劇的播出,國產醫療劇再次以好口碑登上熱搜。今年截至目前播出的五部醫療題材劇口碑表現不錯,“醫療+”敘事受到了觀眾的好評。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懸疑色彩、人文關懷、專業知識(引題)“醫療+”劇集視角更豐富(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宋說電視劇《謝謝你醫生》《促醒者》近日播出,同
2022-11-16 15:44
原標題:《我們這十年》收官后熱度不減(引題)“創作者走入田間地頭才能寫出有廣度的故事”(主題)羊城晚報記者王莉“貼近生活,真實感人”
2022-11-16 15:37
原標題:國內首檔外景紀實類閱讀節目日前開播(引題)《我在島嶼讀書》解鎖文學“圈粉”更多可能性(主題)文匯報記者許旸海風搖曳椰影,海浪
2022-11-16 15:31
原標題:《愛情神話》要拍“平行篇”(引題)網友希望“老白”愛情有歸宿(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在剛結束的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由女性
2022-11-16 15:43
原標題:影視劇頻遭短視頻侵權平臺以“技術中立”推卸責任專家建議(引題)提高短視頻平臺侵權賠償金額(主題)法治日報記者陳磊隨著短視頻用
2022-11-16 09:45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12月3日至10日在三亞舉行(引題)3761部影片報名金椰獎(主題)海南日報海口11月15日訊(記者尤夢瑜實習生盧家
2022-11-16 09:35
原標題:古老戲曲掀起一場“青春革命”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 戲曲雖然古老,卻從來緊跟媒介變革。遠的——唱片技術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
2022-11-16 09:41
原標題: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因病去世五十余載教學生涯桃李滿天下(主題)生前不斷探索民族聲樂之路曾創建民族聲樂“七字標準”(副題)北京
2022-11-16 09:32
原標題:上海舉辦國際藝術品交易周人民日報上海11月15日電(記者曹玲娟)近日,第四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據悉,從今年
2022-11-16 09:26
原標題:調查顯示,超8成受訪者購買漢服的原因是喜愛中華傳統文化——(引題)國潮國風緣何走紅青年朋友圈?(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尹曉
2022-11-16 08:45
原標題:特色文創讓畢業設計更鮮活生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龐慧敏通訊員謝裕增楊愷源“江黛水客”“鳳凰俠客”“紫荊墨客”“江中秀客”“酸爽
2022-11-16 08:30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視覺海報發布(引題)向光而生與影同行(主題)海南日報海口11月15日訊(記者尤夢瑜實習生盧家寧)11月15日
2022-11-16 08:43
原標題:紀錄片《百年巨匠》再添新篇——(引題)在影像中重溫大師精神(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鄭娜?在延安提出“窯洞之問”的黃炎培,同
2022-11-16 08:36
文|孫德宏善于描寫愛情的俄羅斯文豪屠格涅夫,終生未婚,他對愛情充滿了矛盾:猶豫中蘊含著堅定,堅定中又不免彷徨,把追求極致愛情的審美過
2022-11-16 07:39
原標題:蘇澳青少年同畫祖國傳遞家國情懷新華社澳門11月15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同畫中國”蘇澳青少年繪畫作品征集活動評選結果15日在澳門
2022-11-16 07:41
原標題:沈陽故宮博物院迎來建院96周年展出百余件清宮仿古文物中新網沈陽11月15日電(記者韓宏)在沈陽故宮博物院建院96周年即將來臨之際,“大
2022-11-16 05:35
原標題:德壽宮將揭開神秘面紗施工方述復原細節故事中新網杭州11月15日電(王題題馬敏)日前,由浙江省三建建設集團(下稱“浙江三建”)承建的南
2022-11-15 17:25
原標題: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引題)向世界講好中國港口故事(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主題)作者方彭依夢?在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梅山灣新城,
2022-11-15 16:25
原標題:擁抱新媒體巡演長三角(主題)?上海民營院團活力十足(副題)新民晚報記者朱光發售數字藏品、每天抖音直播,明天起至20日,2022上海
2022-11-15 15:27
原標題:在香港,聽敦煌對話故宮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李欣然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第25周年,全國各地都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典活動。為慶祝香港回
2022-11-15 15:30
原標題:譚利華執棒北京交響樂團演奏大型交響組曲《江姐》(引題)國家大劇院響起“紅巖上紅梅開”(主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韓軒)“今天是一
2022-11-15 15:36
原標題: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于實踐之中(引題)北大青年考古隊:在田野上探源中華文明(主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許革許子威 “既然選擇
2022-11-15 15:42
原標題:中國戲曲文化周:新空間新形式呈現更多精彩中國文化報記者劉淼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簡稱“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在北京
2022-11-15 09:45
原標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陶寺遺址博物館主體工程封頂中新網太原11月14日電(任麗娜)14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陶寺遺址博物館主體工
2022-11-15 08:37
原標題:2022年北京中軸線文創大賽終評全部結束中新網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李雙南)日前,“2022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大賽”中的“北京
2022-11-15 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