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進行線上演播 “門票”19.9元 該劇導演田沁鑫表示——(引題)
付費是檢驗線上生存的真正標準(主題)
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部中國國家話劇院匯聚實力主創、明星矩陣、跨界力量創演的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十一期間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被觀眾稱作了解14年抗戰文藝歷史的同時,還可“數星星”。今晚20點,該劇將以戲劇電影的形式進行線上演播,對于線上“門票”19.9元的定位,國家話劇院院長、該劇導演田沁鑫表示:值!因為這不是一部簡單的舞臺紀錄片,而是一部明星矩陣的舞臺大片。
線上演播是新業態
國家話劇院第一部文獻話劇、第一部線上付費播出的戲劇,《抗戰中的文藝》承載著國家話劇院的多個“第一”。據田沁鑫介紹,文獻劇最早是德國取材于一些原始文獻資料編寫的戲劇,“嚴格依據文字和史料提供的事實,選材上也會有壓縮增補和加工,這些又都成了戲劇發揮的空間。雖然文獻劇對于國話來說近年來也是第一次,但其實國家話劇院的前身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曾經有過不少表現派戲劇的嘗試。因此《抗戰中的文藝》也是繼承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優秀傳統,再和影像進行勾連,算是一次有意義的探索。”
“戲劇電影的線上演播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個新業態,且只有收費才是檢驗其能不能生存下來的真正標準。”田沁鑫表示:“戲劇電影和線上戲劇是兩個概念,《抗戰中的文藝》在創作時其實就已經考慮到了線上觀眾。疫情三年來,舞臺藝術受到了巨大沖擊,線上演播既是勢在必行,也是大勢所趨,與其說是未來之路,不如說是當下之路。所以近幾年的劇目在創作之初國家話劇院就考慮到了文旅部提出的線上線下雙演融合的模式,去年《英雄時代》的高清戲劇電影,就嘗試了影視化拍攝,而此次《抗戰中的文藝》在排練場的時候,就已經有影視導演介入做好了線上演播的分鏡頭工作。”
于是,今年國慶期間國家大劇院的演出現場,攝像機在不影響觀眾觀看的前提下,“悄悄”進行了多機位多角度的錄制,甚至連側臺都有機位隨時捕捉獨特視角。算上下午為拍攝進行的演出,最終剪輯好的成片是從四場錄制的素材中遴選出來的。此外,幕后花絮及采訪也同期進行拍攝,所有的素材積累都是有規劃、有步驟的,而這些也都成為了此次線上演播預售前的預熱素材。
全國首屈一指的藝術家矩陣
李光潔、田雨、陳建斌、辛柏青、孫紅雷、廖凡、段奕宏、佟大為、宋佳、萬茜、吳謹言、關曉彤、羅一舟、李蘭迪等家喻戶曉的演員,分別飾演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的那些家喻戶曉的前輩文學家、藝術家甚至思想家,致敬與傳承的意味不言而喻。國家話劇院是表演藝術的重鎮,這些演員與文學藝術大家的這種關照關系也成為了值得期待的看點。
對于這一全國首屈一指的藝術家矩陣,田沁鑫逐一進行了解讀:段奕宏對應魯迅,田雨對應茅盾,孫紅雷對應金山,都經過了艱難的遴選過程,“創排之初,我們還曾經自我解嘲,國家話劇院有這么多文人氣嗎?我想了想說:有,辛柏青、李光潔、廖凡……起初我大膽想象廖凡能不能演巴金,我相信他的塑造能力,廖凡來了之后說,劇本寫得太好了,我太有感覺了。我說那是因為巴金先生說得太好了,因為你念的這些詞都是巴金先生的原話。結果那天錄制的時候他流淚了,不愧是演大電影的影帝,而我們的舞臺上是一個比大電影小一些的屏幕,他呈現出來的表情非常細膩?!?/p>
老舍先生由誰來扮演經過非常頭疼的挑選過程,“我是北京人,也是滿族,和老舍先生都是正紅旗的,所以對他有一種很深的感情,而我們的演員普遍比較清秀消瘦,后來我想到了陳建斌。他做過老師,語言的清晰度、臺詞的功夫,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他雖然不胖,但這次老舍先生的造型卻很親和,臺詞的處理更是恰到好處?!?/p>
剛剛斬獲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的辛柏青在劇中的角色是冼星海,田沁鑫說,“有一段充滿爆發力的激情戲,他一直眼含熱淚,又沒讓眼淚流下來,表達了冼星海對于《黃河》的闡釋,真的是靠影視化的表演和戲劇的內在張力共同完成的;演過很多大叔、警察形象的趙陽,在做完造型后,把我驚到了,他除了比郭沫若先生稍胖一點,在鏡頭前的這一段,非常非常的像;宋佳曾經演過蕭紅,她雖然從外形上并不接近,但卻能在細微處捕捉到蕭紅單純的氣質;萬茜本身就是湖南人,眼睛里的氣質比較接近丁玲;李蘭迪飾演的歌唱家孟于,是一個17歲就到了延安的年輕人,兩個人從年齡感上非常接近;佟大為扮演的賀敬之,從一看到賀敬之的照片,佟大為就說,這不就是我爺爺嗎?!?/p>
經過拍攝剪輯后比現場還好看
除了國家話劇院的硬核主創班底,全劇更有一些跨界藝術家的助力,是一次文化的致敬,更是用文藝的力量來展現14年的抗戰歷史中的文藝心路。因此,舞臺上呈現出一個文獻資料館的氣質,有閱讀,也有影像的呈現。而劇中的現場感和場景調度,經過拍攝和剪輯后,用田沁鑫的話說,“比現場還好看?!?/p>
在上中戲之前,田沁鑫曾經在北京電影學院旁聽了一年,對電影的熱愛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這兩年在舞臺嘗試戲劇與影像的結合,也是基于近三年來在央視做《故事里的中國》《典籍里的中國》積累的經驗?!斑@次的攝影團隊也是我們在《故事里的中國》里長期合作的,他們懂戲,是目前國內戲劇拍攝最好的團隊?!闭{集院內外的主創資源以及劇院的演員資源來做這樣一部技術合成非常復雜的文獻話劇,同時又要按照電影拍攝的要求來布局機位角度,耗時耗力,但田沁鑫覺得,能夠同時把國家話劇院的演員陣容通過互聯網向全國觀眾進行展示,這些嘗試都是值得的。
此外,18日18點30分,國家話劇院將以主創重聚的導賞直播,揭秘《抗戰中的文藝》幕后故事。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進行線上演播“門票”19 9元該劇導演田沁鑫表示——(引題)付費是檢驗線上生存的真正標準(主題)北京青年
2022-11-18 09:30
原標題:詩歌杰作儲存精神與生命(主題)——記俄羅斯詩人庫什涅爾和他的詩歌(副題)亞歷山大·謝苗諾維奇·庫什涅爾,1936年出生于列寧格勒
2022-11-18 09:39
原標題:“元宇宙2086”科幻電影啟動2022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于11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廈門舉辦,中國動漫集團控股子公
2022-11-18 09:46
原標題:中國大美漆藝!來看2000多年前的?;韬钅过埣y漆盤新華社南昌11月17日電(記者袁慧晶、李宗胤)江西省博物館16日上新了一件?;韬顒①R
2022-11-18 07:49
原標題:《動植物疫病傳染人嗎》:可親可讀可信可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22年10月推出了科普圖書《動植物疫病傳染人嗎》。該書由人民日報科技
2022-11-18 07:38
原標題:人民藝起評:《延安記憶》,體味歷史中的溫情近日,8集微紀錄片《延安記憶》熱播。該紀錄片依托于原延安電影團攝影師程默遺留下來的近
2022-11-17 15:30
原標題:烏菲齊美術館:“鮮花之城”的藝術殿堂詩人徐志摩1925年在意大利創作了現代詩《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正是意大利城市佛羅倫薩,
2022-11-17 15:40
原標題:首屆央華×保利劇場戲劇節發布,藝術市集、戲劇沙龍與演出相結合(引題)為觀眾奉上一份新春戲劇大禮包(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
2022-11-17 15:29
原標題: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推出新作《入魂槍》呈現電競產業的熱血與悲歡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韋衍行)近日,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全新長
2022-11-17 15:31
原標題:《詩畫中國》開播帶觀眾“一同入畫”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第七期已于央視綜合頻道
2022-11-17 09:31
原標題:澳門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新華社澳門11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以“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
2022-11-17 08:25
原標題:22個項目獲得澳門科學技術獎新華社澳門11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2022年澳門科學技術獎勵頒獎典禮16日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22個項
2022-11-17 07:48
原標題:馬克·穆勒將擔任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中新網???1月15日電(張月和)海南省新聞辦公室15日舉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新
2022-11-17 05:48
原標題: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11月16日,記者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位于眉山市彭山區的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搶救性
2022-11-17 05:31
原標題:首次展出!一睹八大山人印章、?;韬钇崮酒髡嫒?hellip;…八大山人印章實物、海昏侯墓龍紋漆盤、疑似勾踐后人的龍鳳玉佩……這些重磅文物,
2022-11-17 05:45
原標題:內地與香港簽署深化考古和文物建筑領域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新華社香港11月16日電(記者蘇萬明、梁文佳)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與香港特區政
2022-11-17 05:44
原標題:“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再出水上萬件珍貴文物“榮世子寶”金印現世中新網成都11月16日電(記者岳依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對外公
2022-11-16 18:30
原標題:在地鐵站遇見達利新民晚報訊(記者徐翌晟)近幾日,你若從地鐵龍華中路站中轉,可以與薩爾瓦多·達利不期而遇。“薩爾瓦多·達利—魔
2022-11-16 17:35
原標題:海外華語脫口秀傳遞快樂近年來,脫口秀因其詼諧幽默的語言、貼近生活的話題、輕松娛樂的氛圍,而深受大眾喜愛。“人人都可以成為5分鐘
2022-11-16 15:29
原標題:懸疑色彩、人文關懷、專業知識(引題)“醫療+”劇集視角更豐富(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宋說電視劇《謝謝你醫生》《促醒者》近日播出,同
2022-11-16 15:44
原標題:《我們這十年》收官后熱度不減(引題)“創作者走入田間地頭才能寫出有廣度的故事”(主題)羊城晚報記者王莉“貼近生活,真實感人”
2022-11-16 15:37
原標題:國內首檔外景紀實類閱讀節目日前開播(引題)《我在島嶼讀書》解鎖文學“圈粉”更多可能性(主題)文匯報記者許旸海風搖曳椰影,海浪
2022-11-16 15:31
原標題:《愛情神話》要拍“平行篇”(引題)網友希望“老白”愛情有歸宿(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在剛結束的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由女性
2022-11-16 15:43
原標題:影視劇頻遭短視頻侵權平臺以“技術中立”推卸責任專家建議(引題)提高短視頻平臺侵權賠償金額(主題)法治日報記者陳磊隨著短視頻用
2022-11-16 09:45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12月3日至10日在三亞舉行(引題)3761部影片報名金椰獎(主題)海南日報???1月15日訊(記者尤夢瑜實習生盧家
2022-11-16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