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因《皮囊》被稱“現象級作家” 蔡崇達8年后出版長篇小說《命運》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吳雨珂
8年前,80后蔡崇達的文集《皮囊》暢銷 400萬冊,他本人也被稱為“現象級作家”。不斷有讀者問:蔡崇達還會出書嗎?8年后,蔡崇達拿出一部長篇小說《命運》,回答了這個問題。在新書中,他講述了一個活到99歲的阿太和命運搏斗的故事,獲得了讀者的高度認可,豆瓣評分9.1。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涉及中國人生命根性的一本書
《命運》的主人公阿太15歲時聽到了自己到老時將無子無孫送終的命運啟示,為了改寫這個命運,她做了一個女性所能做的全部努力,包括孕育子女、收養孩子,與艱難且無常的生活抗爭。《命運》以阿太的視角追憶似水年華,書寫了一個活了99歲的中國女性形象,也寫了阿母、神婆等其他別具一格的女性形象。
近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的《命運》新書首發暨研討會上,李敬澤、閻晶明、賀紹俊、潘凱雄、陳福民、張檸、梁鴻鷹、何向陽、李舫、付秀瑩、張莉、林秀美、石一楓、徐剛、楊慶祥、叢治辰、行超、李壯等20余位專家學者一起分享閱讀《命運》的感受。
8年前為《皮囊》寫序的時候,李敬澤完全沒想到這本書可以如此暢銷,甚至像《平凡的世界》那樣成了很多人的人生之書和信念之書。對于蔡崇達的新作《命運》,李敬澤認為讀者可以在其中找到我們生命里、我們精神中一個幾乎沒有被充分言說的底部邏輯,“讓我們領悟到支配著、支持著、激勵我們祖先的那些東西,實際還在激勵著、支撐著我們的生命。”
李敬澤說,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艱難困苦的時候,支持我們的未必來自書,而是來自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特別基本但又特別堅韌頑強的信念,而蔡崇達通過《命運》中的主人公阿太很好地展現了這種信念,“我覺得崇達是要讓這些無聲的信念、讓這些無聲的信念所植根的長久的澎湃的生命力獲得聲音,能夠有一個言說。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這本《命運》是一個關于中國的、普通的、最基本的或者說涉及我們中國人生命根性的一本書。”
包含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內涵
《命運》全書借99歲高齡的主人公阿太之口,以這位“我命由我”非凡女性的人生經歷為主線,串聯起福建閩南沿海小鎮幾代人的人生故事、命運選擇與時代浮沉。從書里,我們得以窺探祖輩與命運抗爭的傳奇人生。“我們都是聽著別人的故事活下來的,看向故事里我們的歷史與來處,就能望見我們的選擇與未來。”世世代代的命運,都是有聯結的。
從《命運》里,讀者可以看到閩南極具特色的民間傳統。開場關于老人面對死亡的描寫就讓人大吃一驚,在這里,一個老人看待自己死亡的態度是那么的輕松和樂觀,他們都是提前幾天有預感,就告訴家人“得搬到大堂去睡了”,如果最后像主人公阿太那樣弄了好幾次都沒“成功”,反而還會自覺不好意思。而且在閩南地區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不同的寺廟,因為“人生需要解決的問題真的太多,一個神明遠遠不夠”。
在文學評論家閻晶明看來,《命運》講了一個充滿煙火氣的人間故事,“阿太這樣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村女性,我們不太清楚她上過什么學,在舊社會怎么過來的,知識儲備是哪里來的,不知道。但是她說的話做的事都能上升到普遍的人生哲理。”而讀者不在乎她有什么社會身份,也不去追問她的知識儲備,覺得她應當如此,這是小說非常有趣的部分。這種原創的綿密細致的敘事風格,涉及對于生和死、神和鬼、靈魂有無等的探討,包含著獨特且不可復制的地域文化內涵,閻晶明認為將為大家帶來很多啟示。作家、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則從《命運》的敘述中,看到蔡崇達展現了一種先進的文明化的女性觀,“中國人是特別忌諱死亡的,人在99歲的時候應該很老很丑了,但阿太臨死之前生命到終點的大美和光芒,顯示出藏在褶皺里的生命也是非常美麗的。”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因《皮囊》被稱“現象級作家”蔡崇達8年后出版長篇小說《命運》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實習生吳雨珂8年前,80后蔡崇達的文集《皮囊》暢銷400
2022-11-18 15:33
原標題: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進行線上演播“門票”19 9元該劇導演田沁鑫表示——(引題)付費是檢驗線上生存的真正標準(主題)北京青年
2022-11-18 09:30
原標題:詩歌杰作儲存精神與生命(主題)——記俄羅斯詩人庫什涅爾和他的詩歌(副題)亞歷山大·謝苗諾維奇·庫什涅爾,1936年出生于列寧格勒
2022-11-18 09:39
原標題:“元宇宙2086”科幻電影啟動2022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于11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廈門舉辦,中國動漫集團控股子公
2022-11-18 09:46
原標題:中國大美漆藝!來看2000多年前的海昏侯墓龍紋漆盤新華社南昌11月17日電(記者袁慧晶、李宗胤)江西省博物館16日上新了一件海昏侯劉賀
2022-11-18 07:49
原標題:《動植物疫病傳染人嗎》:可親可讀可信可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22年10月推出了科普圖書《動植物疫病傳染人嗎》。該書由人民日報科技
2022-11-18 07:38
原標題:人民藝起評:《延安記憶》,體味歷史中的溫情近日,8集微紀錄片《延安記憶》熱播。該紀錄片依托于原延安電影團攝影師程默遺留下來的近
2022-11-17 15:30
原標題:烏菲齊美術館:“鮮花之城”的藝術殿堂詩人徐志摩1925年在意大利創作了現代詩《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正是意大利城市佛羅倫薩,
2022-11-17 15:40
原標題:首屆央華×保利劇場戲劇節發布,藝術市集、戲劇沙龍與演出相結合(引題)為觀眾奉上一份新春戲劇大禮包(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
2022-11-17 15:29
原標題: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推出新作《入魂槍》呈現電競產業的熱血與悲歡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韋衍行)近日,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全新長
2022-11-17 15:31
原標題:《詩畫中國》開播帶觀眾“一同入畫”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第七期已于央視綜合頻道
2022-11-17 09:31
原標題:澳門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新華社澳門11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以“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
2022-11-17 08:25
原標題:22個項目獲得澳門科學技術獎新華社澳門11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2022年澳門科學技術獎勵頒獎典禮16日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22個項
2022-11-17 07:48
原標題:馬克·穆勒將擔任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中新網海口11月15日電(張月和)海南省新聞辦公室15日舉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新
2022-11-17 05:48
原標題: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11月16日,記者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位于眉山市彭山區的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搶救性
2022-11-17 05:31
原標題:首次展出!一睹八大山人印章、海昏侯漆木器真容……八大山人印章實物、海昏侯墓龍紋漆盤、疑似勾踐后人的龍鳳玉佩……這些重磅文物,
2022-11-17 05:45
原標題:內地與香港簽署深化考古和文物建筑領域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新華社香港11月16日電(記者蘇萬明、梁文佳)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與香港特區政
2022-11-17 05:44
原標題:“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再出水上萬件珍貴文物“榮世子寶”金印現世中新網成都11月16日電(記者岳依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對外公
2022-11-16 18:30
原標題:在地鐵站遇見達利新民晚報訊(記者徐翌晟)近幾日,你若從地鐵龍華中路站中轉,可以與薩爾瓦多·達利不期而遇。“薩爾瓦多·達利—魔
2022-11-16 17:35
原標題:海外華語脫口秀傳遞快樂近年來,脫口秀因其詼諧幽默的語言、貼近生活的話題、輕松娛樂的氛圍,而深受大眾喜愛。“人人都可以成為5分鐘
2022-11-16 15:29
原標題:懸疑色彩、人文關懷、專業知識(引題)“醫療+”劇集視角更豐富(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宋說電視劇《謝謝你醫生》《促醒者》近日播出,同
2022-11-16 15:44
原標題:《我們這十年》收官后熱度不減(引題)“創作者走入田間地頭才能寫出有廣度的故事”(主題)羊城晚報記者王莉“貼近生活,真實感人”
2022-11-16 15:37
原標題:國內首檔外景紀實類閱讀節目日前開播(引題)《我在島嶼讀書》解鎖文學“圈粉”更多可能性(主題)文匯報記者許旸海風搖曳椰影,海浪
2022-11-16 15:31
原標題:《愛情神話》要拍“平行篇”(引題)網友希望“老白”愛情有歸宿(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在剛結束的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由女性
2022-11-16 15:43
原標題:影視劇頻遭短視頻侵權平臺以“技術中立”推卸責任專家建議(引題)提高短視頻平臺侵權賠償金額(主題)法治日報記者陳磊隨著短視頻用
2022-11-16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