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書中的那些瞬間,敦煌不再遙遠
■作者以其獨特的機緣和經歷,孵育一種欣賞和解讀敦煌藝術的新視角,從深邃博大、靜穆滄桑的敦煌藝術中提取鮮活與親近,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成長和情感建立共鳴
每當我們說起敦煌,既心向往之,又不免覺得其高遠。在敦煌與我們普通人之間似乎需要某種聯結,來促成彼此的互通。
(資料圖片)
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之一蔣理在敦煌學習、生活了40天后,寫成了一部《敦煌守望四十天》(中華書局出版),以其獨特的機緣和經歷,孵育一種欣賞和解讀敦煌藝術的新視角,從深邃博大、靜穆滄桑的敦煌藝術中提取鮮活與親近,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成長和情感建立共鳴。
視角
“敦煌文化守望者”項目是一個全球志愿者派遣計劃,每年在全球招募來自各領域的10名志愿者,在莫高窟進行體驗式培訓與上崗,參與莫高窟的保護與傳承。相對于莫高窟的735個洞窟、45000平方米壁畫和2400余身彩塑而言,40天遠遠不夠,只能觸及皮毛;但對于既非研究者又非專業保護人員的普通人而言,40天足以完成一段深入的文化旅行。這群“守望者”得以浸淫于敦煌的獨特氣息間,他們對于敦煌藝術,不再是驚鴻一瞥,而是可以從傷痕累累的石壁上感受歲月的侵蝕、風沙的磨洗、歷史的沉淀和無聲的回響。
“守望者”身上帶著普通人的特質。在這本由日記整理而成的《敦煌守望四十天》中,既可觸碰到歷史的深邃、信仰的莊嚴,亦能感受到凡人心事。雖然講述的是神秘洞窟、高渺藝術和悠遠歷史,但又在晦澀之處戛然而止,以生動的故事代替了歷史溯源,以感受和體驗替換了藝術解析,從而于古老的彩塑、壁畫里折射出一種讀者熟悉的親近。與此同時,“守望者”又不同于普通人,畢竟他們曾那樣切近地凝視過敦煌、與石窟有過“對話”,這足以穿過表層,見到常人所不能見,從目之所及看到心之所及。是以,這本書較之尋常游記更為深入,足以成為普通人打開敦煌藝術之門的一把鑰匙。
解讀
寫敦煌,不易。若過于專業則枯燥,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若過于淺顯則無味,畢竟敦煌是一處獨一無二的存在。而這本書介乎兩者之間,并配以近140幅圖片,圖文并茂。
書中對敦煌藝術的解讀,有定識,亦有作者的獨特體認。他從隋代420窟的《法華經變》中聯想到展子虔“細密精致而臻麗”的風格,又在220窟的《帝王圖》里,看出閻立本筆下王者之氣的影響;他敢于奇思妙想,站在《狩獵圖》前,他看見“突然,一只猛虎從密林中向他撲來。在虎爪就要搭上獵人肩頭的一刻,駿馬奮蹄前沖,獵人猛地扭身張弓,瞄準猛虎,利箭即將離弦”。他久久凝望45窟的“最美彩塑菩薩”,“恍惚間,有風輕輕吹起了裙裾,梅花飄飛,我感受到那種包容一切的平和彌漫開來”。不同于專業學者的嚴謹持重,作者對于敦煌,帶著普通觀眾“初見”般的驚詫,他與莫高窟相逢,是無言的木石與生命之碰撞,兩者互相點燃,于凝重間擦亮星火,“飛入尋常百姓家”,化作一種生動的能量。在那些瞬間,敦煌不再遙遠。
“守望者”前期需做充分的準備,作者經過了三輪考核、兩年等待,在此期間,他悉心查閱資料、惡補相關知識,他是帶著大量歷史、故事和傳說抵達敦煌的,每到一處,又為它們找到了恰當的位置。見到三危山、宕泉河,他想起樂僔開窟;見到茫茫絲路,他想到“陽關三疊”和蒼涼玉門關;他在61窟的《五臺山圖》中,回憶梁思成和林徽因尋找大唐佛光寺的故事;又苦尋鳴沙山和三危山的交會處,找到矗立千年的宋代華塔……閱讀此書,仿佛聆聽一場準備充分、富有學術性的講解,既深入淺出,又妙趣橫生,無論熟悉還是不熟悉敦煌文化的人,都能見到一個別樣的莫高窟——點染了故事、潛藏著驚喜、有血有肉的莫高窟。
發現
日記是“心泉流過的痕跡”,《敦煌守望四十天》脫胎于日記,自然也留下了一顆心成長、求索的印跡。
蔣理是四川人,機緣際會定居江南,又作為“守望者”來到敦煌;江南與敦煌,在他的身上以某種方式會合,故而在敦煌尋找江南,順理成章地成為他此行的另一個任務,亦為讀者打開別開生面的角度。從而,在盛唐130窟,找到江南學子的題記;在敦煌曲子詞里,讀到春雨、龍舟、江南;在復繡作品《涼州瑞像圖》上,領略江南藝術的魅力;更在初唐323窟中,驀然回首、見到“壁上江南”……原來,敦煌有如此多的江南印記,千百年來,兩地雖各分南北,卻從未真正遠離。“哪條路、哪道水,沒有關聯,哪陣風、哪片云,沒有呼應;我們走過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們的生命。”(馮至詩)這正是敦煌的精神,也是江南的魅力。
目之所及有限,心之所及無窮,故而作者愛用“發現”二字,他所“發現”的,不只有敦煌和江南的緣分,亦有眾多普通人所“不知”的敦煌:石窟守護者數十年如一日與風沙的斗爭;一代代默默無聞的洞窟修復者和數字信息采集員;還發現,帶著淡淡苦澀的清溪水、汁甜如蜜的李廣杏……40天,從初見到別離,作者用心捕捉每一個帶來觸動的瞬間,然后,像所有普通人一樣感動、體悟、震撼著,又通過文字與讀者建立了情感共鳴。這些共鳴,是關乎人生、歸宿和生命深度的,又帶著敦煌藝術的啟迪。
而閱讀此書,也是一個發現的過程:不僅發現敦煌藝術之美,發現每一種經歷的同與不同,更將發現自己內心的熱愛和執著。
于是乎,在掩卷之際,“發現”了一個新的開始(李佳)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在書中的那些瞬間,敦煌不再遙遠■作者以其獨特的機緣和經歷,孵育一種欣賞和解讀敦煌藝術的新視角,從深邃博大、靜穆滄桑的敦煌藝術
2022-11-10 15:34
原標題:吉祥大戲院全本大戲正乙祠戲樓京昆經典中山音樂堂群英專場(引題)中國戲曲文化周首次走出園區(主題)北京晚報記者王潤11月10日,為
2022-11-10 15:28
原標題:精致高效的現實哈哈鏡和社會融合劑(主題)——作為語言喜劇之一種的脫口秀何以成功(副題)《脫口秀大會》在2022年來到了第五季,這
2022-11-10 15:46
原標題:在縣級博物館發現“國家寶藏”(主題)臺州黃巖弘揚“宋韻今聲”(副題)新民晚報記者毛麗君“如果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去黃巖博物館看
2022-11-10 15:30
中工網記者鄂璠11月8日下午,“中華五千年實證看良渚”兩岸新媒體聯合采風活動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啟動。此次采風活動聚焦“文化”主題,
2022-11-10 08:34
原標題:高度同質化帶來審美疲勞“劇情愛情”已難被大眾買單(引題)國產愛情電影面臨12年之癢(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貓眼娛樂旗下貓眼研
2022-11-10 08:34
原標題:西班牙兒童文學(引題)用想象締造的世界無限廣闊(主題)1從謠曲到寓言詩西班牙兒童文學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有人認為最早可以追溯至
2022-11-10 08:28
原標題:《我們的滾燙人生·騎行季》上路,為公益挑戰極限之旅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我們的滾燙人生·騎行季》上周末播出了第二期,穿
2022-11-10 07:41
原標題:江蘇:各美其美小劇場文旅融合大舞臺邰子君日前,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第二批江蘇省示范小劇場和小劇場精品劇目。據統計,截至目前
2022-11-10 07:30
原標題:好故事讓觀眾念念不忘國創動畫作品回音響亮文匯報記者衛中“2022年一部國創作品突破千萬播放量的需要天數,從3個月縮短至41天。”日前
2022-11-09 15:38
原標題:觸屏快時代,讓我們慢下來體悟紙質“悅”讀(引題)年度“最美的書”揭曉,25種圖書獲獎(主題)文匯報訊(記者許旸)2022年度“最美
2022-11-09 15:29
原標題:站上風口之后,微短劇如何飛得更高?李瑋當下,微短劇正值風口。2022年僅快手平臺的單部播放量就達3 5億,微短劇日活躍用戶增長到了2
2022-11-09 15:37
原標題:長篇小說《野芙蓉》:70后的心靈回溯中新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高凱)一部“70后女性”的心靈成長史,由此探究世界與內心疆域的隱秘凝視
2022-11-09 15:32
原標題:薦書︱《望花》:貼著生活書寫,刻畫當代年輕人的真實生存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近日,譯林出版社推出了青年作家鄧安慶的首部長
2022-11-09 15:48
原標題:進博會發布全新中國文化元素玩具新品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竇菲濤11月5日,樂高集團于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發布五款靈感源自中國文
2022-11-09 09:43
原標題:目前國產電影票房前十均經歷過密鑰延期(引題)密鑰延期成常態院線電影短跑變長跑(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2022年的電影市場,除了
2022-11-09 09:28
原標題:山東持續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延伸華夏文明歷史軸線中新網濟南11月8日電(李明芮)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
2022-11-09 09:46
原標題:紀錄片《個十百千萬》揭秘“長津湖”背后故事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全面展現電影《長津湖》和《長津湖之水門橋》拍攝幕后的紀錄片《個十
2022-11-09 09:34
原標題:第九屆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延期至12月舉辦中新網上海11月8日電(王笈)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組委會8日發布公告稱,原定于11月18日至20日在
2022-11-09 08:43
原標題:金庸武俠世界導演陣容官宣?創新系列武俠劇新宇宙開啟山西晚報記者范璐由企鵝影視攜手耀客傳媒共同出品,騰訊視頻播出,徐兵、鄧科、
2022-11-09 08:25
原標題:上海圖書館東館:智慧之地,城市之窗作者王笈遠觀似一枚“玉石”,“漂浮”在城市森林之上;內部如太湖石般相互連通,智慧型閱讀體驗
2022-11-08 16:24
原標題:再現《長津湖》系列拍攝幕后(主題)?紀錄片《個十百千萬》定檔11月18日(副題)揚子晚報訊(記者孔小平)7日,全面展現電影《長津湖
2022-11-08 16:27
原標題:中國2022年度“最美的書”揭曉中新網上海11月8日電(王笈)2022年度“最美的書”評選結果8日在上海揭曉,《鳥語四季》《豆腐》《北橋船
2022-11-08 16:30
原標題:歌劇《邊城》:展現濃淡相宜的湘西詩意世界中國文化報記者?胡芳10月28日晚,由中央歌劇院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聯合
2022-11-08 16:41
原標題:《喀什古麗》等三部新疆題材電影將參加金雞百花電影節展映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8日電(馬曉東)2022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將于11月10日至12
2022-11-08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