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里頭遺址發現更多道路及兩側墻垣”意味著什么(引題)?
(資料圖片)
最早的王朝都邑現“網格化”布局(主題)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嘉儀 梁笑宇
近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公布多項重要新發現。其中,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更多道路及兩側墻垣”等表述,看上去平平無奇,實則意義重大——這些新發現進一步印證,中國最早的王朝都邑已經用上了“網格化”的理念來規劃和管理。
“發現更多道路及兩側墻垣”,說明二里頭都邑中可能不止“九宮格”
“網格化”管理,是近年來的一個常見詞。比如,社區里有“網格”,每個“網格”還設有網格員、網格長等。
在二里頭遺址,考古人員也發現了類似的“網格化”布局和理念,在二里頭遺址中心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系統。這種道路網絡,不僅連接交通,而且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區,形成“九宮格”的宏大格局。
在“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領隊趙海濤用“發現更多道路及兩側墻垣”描述此次的新發現。這些表述,其實與二里頭遺址的“網格”息息相關。
趙海濤介紹,自2021年以來,他們陸續發掘了多處城市道路和道路兩側夯土墻,并發現宮城西側道路夯土墻向北延伸200余米,據此推測已知作坊區、宮殿區、祭祀區以西至少各存在一個分區。
“這意味著二里頭遺址中可能不止‘九宮格’,而是由更多的‘網格’組成。”趙海濤說,二里頭都邑以道路和墻垣規劃為多個方正、規整的功能區,形成“多網格式”宏大格局,確立了都邑規劃布局的基礎框架:祭祀區、宮殿區和官營作坊區這三個最重要的區域恰好在中路,宮殿區位居中心,重要遺存拱衛在宮殿區的周圍。這完全符合“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的都城規劃特點。這種嚴謹、規整的規劃布局,顯示二里頭文化社會結構分明、等級明顯,統治格局井然有序,是進入王朝國家的最重要標志。
其實,在中國古代都城建設史上,“網格化”的規劃設計屢見不鮮,比如北魏洛陽城,其都城中軸線兩側整齊分布著320個里坊;而在隋唐長安城內,中軸線兩側對稱分布著東市、西市和110個里坊,同時期的隋唐洛陽城,也是基本一致的布局。
目前,不少專家認為,中國古代都城中的里坊與二里頭都邑的“網格”,有著一脈相承的規劃設計理念。二里頭都邑的“網格化”布局,開后世里坊制度的先河。
發現豐富手工業遺存,填補二里頭都邑布局和手工業考古空白
“確定手工業產品生產地點不僅可以復原手工業生產流程與工藝,而且也有助于對產業布局、生產組織等問題展開研究。”趙海濤說,目前,二里頭遺址已發現鑄銅作坊、制骨作坊、綠松石器加工作坊及部分陶窯等。近年,工作人員又在二里頭遺址西北部發現了大量可能與漆器加工有關的遺存,該區域或是探索制漆作坊的重要區域。
同時,在二里頭遺址新發現的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中,出土的陶片多屬于二里頭文化四期晚段,即二里頭文化的最晚階段。這些遺存不僅為二里頭遺址手工業考古研究提供了寶貴實物資料,還有助于對二里頭文化最晚階段的政權興替等重要問題進行探討。
“手工業是社會運轉的重要基礎。”趙海濤說,二里頭都邑存續200多年,有著強大的經濟基礎,除農業生產外,手工業同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二里頭時期部分手工業產品品類或已實現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比如,二里頭遺址中的鑄銅作坊和綠松石器加工作坊設施齊全,工序繁多,技術水平高超,都經過長期反復使用,表明這一時期的青銅冶鑄和綠松石器制作已經實現了專業化、規模化。其中,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綠松石制品更是達到中國歷史上最為興盛發達的階段。
趙海濤說,二里頭文化二期以后,鑄銅活動開始集中于圍垣作坊區中專門的鑄銅作坊,作為高端復雜的手工業技術,鑄銅作坊坐落于毗鄰宮城區的地方,顯然是為了方便王室貴族進行控制與監管,體現出明顯的官營性質。此外,研究結果表明,二里頭遺址各個時期存在多個具有獨立礦料來源的制陶作坊,這些則可能是以家庭或家族為基本單元的小作坊式生產。這表明,二里頭時期或已分化出獨立式和依附式兩種形式的手工業生產組織方式。
同時,二里頭時期或已誕生了一定形式的手工業產品貿易。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教授郜向平說,手工業產品的交易,很早就已經出現,但目前難以確定二里頭時期手工業貿易的規模和形式。一些重要的生產門類,如青銅器、玉器、白陶器等,應是由貴族甚至王室控制,部分可能以貢納、賞賜的模式進行分配;而陶器、石器之類的產品,或許存在民間生產和交易。有學者認為,商代已有發達的貿易,包括青銅器在內的貴重器物都有作為商品的可能。據此推斷,二里頭時期也未嘗沒有青銅及其原料的貿易。
“居葬合一”,體現二里頭文化的引領作用
會上,趙海濤還公布了另一項重要發現——“居葬合一”的二里頭文化貴族聚居區。
趙海濤介紹,他們在二里頭遺址“井”字形道路劃分的祭祀區以西的網格中,發現二里頭文化貴族住房及房院中的高規格墓葬,形成“居葬合一”的格局。其中,多座墓葬的墓主存在截肢、砍頭跡象。此外,還有一座多人亂葬的合葬墓葬,這些墓葬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均較少發現。
“‘居葬合一’的這種布局結構,在中原龍山文化中少見,此時得到強化和提升。在偃師商城、鄭州商城,特別是安陽殷墟包括周原的殷人聚落都有類似發現,表明這種制度被商王朝繼承,體現了二里頭對中華文明總進程的引領作用。”趙海濤說,這些發現,為了解該區域的遺存分布情況、認定該區域為貴族居住和墓葬區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為認識該區域的布局及歷時性變化情況、當時的社會關系等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是綜合研究夏朝的規劃思想、社會結構和關系、禮儀制度、統治制度的重要資料。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二里頭遺址發現更多道路及兩側墻垣”意味著什么(引題)?最早的王朝都邑現“網格化”布局(主題)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光明日報通訊
2022-09-22 15:46
原標題:這只兔從神話中走來——(引題)?《故宮日歷》又上新了(主題)光明日報北京9月21日電(記者李韻)故宮博物院日前舉行2023年《故宮日
2022-09-22 15:39
原標題:生動講述思政教師育人故事(引題)?《我和我的思政老師》獻禮二十大(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天津市教委指導、海河教育園區
2022-09-22 15:27
原標題:評分一路跌至2 1,《東八區的先生們》刷出國產劇低分下限(引題)?“差到冒犯觀眾”,這部劇給創作者敲響了哪些警鐘(主題)文匯報記
2022-09-22 15:30
原標題:用戲劇講述城市的動人故事(新語·讓好聲音成為最強音)今年6月底,北京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開啟試運營。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的前身
2022-09-22 15:40
原標題:袁運生個展在798藝術區開展(引題)?“眺望遠方”聚焦抽象水墨繪畫(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奔放的水墨線條在紙面游走,其中
2022-09-22 09:31
原標題:永定門御道斑駁間講述中軸線故事何巖巍在2022年5月通過的《北京中軸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中,有一處整體保護對象需要人們俯身才能
2022-09-22 09:46
原標題:琵琶演奏家趙聰國樂新作《三星堆·神鳥》“數實融合”限量發行3千份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記者應妮)為致敬三星堆文化,中央民族樂團團
2022-09-22 08:48
原標題:《故宮里的大怪獸》第二季開啟打造中國孩子自己的傳統文化幻想世界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記者高凱)御花園里的那扇朱門再度開啟,名叫李
2022-09-22 08:28
原標題:更豐富、更便捷、更對味兒(引題)?86 6%受訪青年感到可選擇的文化活動變多了(主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品芝實習生朱銳?近十年來
2022-09-22 08:44
原標題: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執法檢查報告出爐(引題)?中軸線申遺保護駛入“快車道”(主題)三山五園地區山水田園風貌逐漸恢復(副題
2022-09-22 08:48
原標題:“好評中國”作品持續征集中申報延至12月31日紅網時刻新聞9月21日訊?(記者王嫣)“品”山河壯美,“評”奮進中國。2022“好評中國”
2022-09-22 07:43
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楊召奎)由靳東、成毅、蔡文靜領銜主演,張志堅、吳彥姝、翟萬臣、畢彥君、王勁松等老戲骨傾情加盟的電視劇《底
2022-09-21 22:36
原標題:傳統文化發力,高科技視聽手段助推,多檔節目同期熱播(引題)文化類綜藝節目創新再上臺階(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當“奇妙游”為
2022-09-21 16:37
原標題:關注民族文化網絡文學創作(引題)第二屆石榴杯十部獲獎作品揭曉(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民族文化網絡文學創作論壇暨第二屆石榴
2022-09-21 15:32
原標題:當四川歷史名人遇上“秋分”: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封面新聞記者周琴9月23日,迎來秋分節氣。秋分日,白晝與黑夜均分,暖陽與涼風共
2022-09-21 15:44
原標題:40歲的表情包何以成為“溝通之鹽”這幾天,表情包迎來了自己的40歲生日。從1982年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法爾曼教授創造的“:-)”,再到擬
2022-09-21 15:39
原標題:國風新青年,請就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戴月婷 2022年國風大典即將于“十一”國慶節期間在江蘇東方鹽湖城開幕,數百名國風青年屆時
2022-09-21 15:34
原標題:“閱讀之城”邀市民選年度好書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首都圖書館20日起啟動第九屆“閱讀之城”圖書推薦活動。推薦活動發布200本“城市
2022-09-21 15:40
原標題:用音樂“看見”世界這是一群在黑暗中歌唱的人,渴望用音樂追逐生命的微光。“總有溫暖的手牽著我,總有溫柔的話送耳旁,總有一個聲音
2022-09-21 09:32
原標題:電影《平凡英雄》首映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9月1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根據2021年救治新疆和田斷臂男孩真實
2022-09-21 09:39
原標題:“天臺山文化系統梳理”研討會在臺州舉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亮天臺山的歷史文脈是什么樣的?如何打造天臺新的文旅增長點,掀起“
2022-09-21 08:25
原標題:探班、參演、沉浸式體驗,當孩子們走進創作現場,興趣的種子已經悄然種下(引題)拉近物理心理距離激活戲曲傳承密碼(主題)在文藝界
2022-09-21 08:28
原標題:《萬里歸途》新預告片出爐(主題)張譯王俊凱出演外交官(副題)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岸)昨日,由饒曉志執導,郭帆、王紅衛監制
2022-09-21 07:40
原標題: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舉辦(引題)古城深度游樂享新體驗(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王玨推出“京城坐標打卡地圖”“京城水系地圖”;舉辦京郊
2022-09-21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