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執法檢查報告出爐(引題)?
(相關資料圖)
中軸線申遺保護駛入“快車道”(主題)
三山五園地區山水田園風貌逐漸恢復(副題)
北京日報記者 高枝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一年多以來,中軸線保護取得多點突破,老城整體保護有效加強、城市肌理愈發清晰,三山五園地區山水田園風貌逐漸恢復,三條文化帶建設有序推進,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昨天,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聽取審議關于檢查《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緊扣法規條款,執法檢查組指出了保護騰退工作較為緩慢、保護利用“活”性不足、文保資金績效管理需要加強等主要問題。
老城內百余項文物修繕動工
作為條例規定的重要內容,中軸線申遺保護已取得長足進展。皇史宬北院重新亮相,中軸線南段御道景觀整體貫通,先農壇內部的“一畝三分地”恢復展示。申遺文本及保護管理規劃編制完成,國家文物局已確定推薦“北京中軸線”作為我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中軸線申遺保護已駛入“快車道”。
老城和三山五園地區保護也取得顯著成效。胡同環境整治持續發力,為老城“通筋活血、固本培元”,胡同、四合院已成為“網紅打卡地”。老城內百余項文物修繕工程相繼啟動,北大紅樓、李大釗故居等革命文物得到保護修繕。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有序推進,山水田園風貌逐漸恢復。頤和園東宮門公交場站實現騰退,功德寺、一畝園等村莊完成拆遷。玉泉山地區循環水網實現連通,稻田景觀再現京西,歷史水系格局基本成型。
三條文化帶建設持續發力。大運河重新煥發蓬勃活力,白浮泉遺址公園建設順利實施,“京西小故宮”——萬壽寺已對外開放,大運河京冀互聯互通段62公里實現通航。400公里“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亮相。永定河26年來首次實現全線貫通入海,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全面啟動,新首鋼成為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活”性不足
“保護利用‘活’性不足,條例的政策潛能沒有充分釋放”是執法檢查組發現的問題之一。條例第六十四條至第六十七條對如何更好盤活歷史文化遺產、讓其煥發新活力作出了規定,如歷史建筑可以依法轉讓、抵押、出租;鼓勵歷史建筑引入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和服務功能等。執法檢查組認為,此類允許和鼓勵歷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措施還沒有充分運用。工業遺產在符合結構、消防、環保等要求的前提下,申請變更用途仍存在較多障礙。文物等保護對象騰退后使用用途較為單一,貼近市民生活、符合市民文化需求的活化利用方式還不豐富。
“要激活歷史文化遺產價值寶藏,激發全社會共同保護利用的積極性。”執法檢查組建議,研究出臺更管用、更好用、更具操作性的支持政策,打破規劃、消防、環保等方面的限制門檻,打通工業遺產、名人故居、掛牌院落等歷史建筑利用渠道,豐富歷史文化遺產利用場景。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現代科技手段,將優秀歷史文化賦予更加現代化、年輕化的展示形式。總結京報館、正乙祠戲樓、曹雪芹故居紀念館等運營經驗,引入專業能力強的第三方運營主體拓展文化和服務功能。
加快確定保護對象的騰退路徑
文物騰退仍然任重道遠。執法檢查組指出,條例第四十五條、第五十九條規定的文物保護騰退要求還需要加快落實,“中軸線申遺保護范圍內文物項目騰退時間緊迫,目前先農壇慶成宮院落騰退工作還未完成,部分項目騰退資金已經到位,但入戶調查、簽訂征收協議等騰退工作還未開展。孚王府、崇禮住宅等重點文物項目騰退工作仍存在較大困難。”同時,部分文保單位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配套設施不全,供電、排水設備老化,文物保護環境欠佳,在住居民的生活條件也需要改善。
“要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的責任感緊迫感抓緊推進中軸線文物騰退工作。”執法檢查組建議,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機遇,強化與中央單位的服務對接,加快確定保護對象的騰退路徑,合理規劃騰退置換的空間和場地。按照不同地域、不同形態和不同項目類型,分別編制好保護對象騰退規劃和實施計劃。
標簽: 保護對象 歷史建筑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執法檢查報告出爐(引題)?中軸線申遺保護駛入“快車道”(主題)三山五園地區山水田園風貌逐漸恢復(副題
2022-09-22 08:48
原標題:“好評中國”作品持續征集中申報延至12月31日紅網時刻新聞9月21日訊?(記者王嫣)“品”山河壯美,“評”奮進中國。2022“好評中國”
2022-09-22 07:43
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楊召奎)由靳東、成毅、蔡文靜領銜主演,張志堅、吳彥姝、翟萬臣、畢彥君、王勁松等老戲骨傾情加盟的電視劇《底
2022-09-21 22:36
原標題:傳統文化發力,高科技視聽手段助推,多檔節目同期熱播(引題)文化類綜藝節目創新再上臺階(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當“奇妙游”為
2022-09-21 16:37
原標題:關注民族文化網絡文學創作(引題)第二屆石榴杯十部獲獎作品揭曉(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民族文化網絡文學創作論壇暨第二屆石榴
2022-09-21 15:32
原標題:當四川歷史名人遇上“秋分”: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封面新聞記者周琴9月23日,迎來秋分節氣。秋分日,白晝與黑夜均分,暖陽與涼風共
2022-09-21 15:44
原標題:40歲的表情包何以成為“溝通之鹽”這幾天,表情包迎來了自己的40歲生日。從1982年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法爾曼教授創造的“:-)”,再到擬
2022-09-21 15:39
原標題:國風新青年,請就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戴月婷 2022年國風大典即將于“十一”國慶節期間在江蘇東方鹽湖城開幕,數百名國風青年屆時
2022-09-21 15:34
原標題:“閱讀之城”邀市民選年度好書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首都圖書館20日起啟動第九屆“閱讀之城”圖書推薦活動。推薦活動發布200本“城市
2022-09-21 15:40
原標題:用音樂“看見”世界這是一群在黑暗中歌唱的人,渴望用音樂追逐生命的微光。“總有溫暖的手牽著我,總有溫柔的話送耳旁,總有一個聲音
2022-09-21 09:32
原標題:電影《平凡英雄》首映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9月1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根據2021年救治新疆和田斷臂男孩真實
2022-09-21 09:39
原標題:“天臺山文化系統梳理”研討會在臺州舉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亮天臺山的歷史文脈是什么樣的?如何打造天臺新的文旅增長點,掀起“
2022-09-21 08:25
原標題:探班、參演、沉浸式體驗,當孩子們走進創作現場,興趣的種子已經悄然種下(引題)拉近物理心理距離激活戲曲傳承密碼(主題)在文藝界
2022-09-21 08:28
原標題:《萬里歸途》新預告片出爐(主題)張譯王俊凱出演外交官(副題)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岸)昨日,由饒曉志執導,郭帆、王紅衛監制
2022-09-21 07:40
原標題: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舉辦(引題)古城深度游樂享新體驗(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王玨推出“京城坐標打卡地圖”“京城水系地圖”;舉辦京郊
2022-09-21 07:29
原標題:《披荊斬棘》第二季制作精良、用心十足,話題熱度卻“差一口氣”(引題)?極致絢爛舞臺“燃炸”現場,然后呢?(主題)文匯報記者黃
2022-09-20 16:38
原標題:潘家園古舊書博覽會周四開幕北京日報訊(記者孫杰)記者昨天獲悉,2022潘家園第四屆古舊書博覽會(簡稱“書博會”)將于9月22日在潘家
2022-09-20 15:34
原標題: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引題)?生動呈現大漢盛景(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張丹華????????????家陵
2022-09-20 15:48
原標題:《俗世奇人》北京首演劉敏濤時隔13年再登臺中新網北京9月19日電“刷子李、蘇七塊、狗不理、張大力、酒婆、虞姬、賀道臺、榮祿大人、巴
2022-09-20 09:45
原標題:蘇州發現新石器至明清大型遺址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尹曉宇)記者近日從江蘇省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織的塘北遺址考古工作論證會上獲悉
2022-09-20 09:41
原標題:來故宮看古代眾生百態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搖動紡車的婦女、雪地放牧的農人、挑擔進村的貨郎、嬉笑玩樂的孩童……在故宮博物院文
2022-09-20 09:35
原標題:有讀者問:昨日發布“危機四伏”版預告(引題)?《萬里歸途》首次揭秘撤僑幕后故事(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電影《萬里歸途》19
2022-09-20 08:36
原標題:有讀者問:《閃耀吧!中華文明》熱播(引題)?六大考古現場還原歷史上的高光時刻(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是誰在甲骨上刻下了
2022-09-20 08:44
原標題:“典亮世界叢書”在京發布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記者史競男)由國際儒學聯合會主辦的“典亮世界叢書”發布會19日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
2022-09-20 07:29
原標題:“中華風韻”交響音樂會在新西蘭首都成功舉辦新華社惠靈頓9月19日電(記者盧懷謙 郭磊)“中華風韻”交響音樂會19日晚在新西蘭首都惠
2022-09-20 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