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統文化發力,高科技視聽手段助推,多檔節目同期熱播(引題)
文化類綜藝節目創新再上臺階(主題)
(相關資料圖)
北京日報記者 李夏至
當“奇妙游”為代表的文化綜藝開啟元年之后,傳統文化還能怎樣被新技術賦能?近期,借著中秋佳節的東風,又一批文化類綜藝紛紛上新,它們以多種內容和形式的創新,證明了傳統文化題材依然大有可為。
形式創新
從“講說”向“綜藝”轉型
《閃耀吧!中華文明》今年9月初開始首播,是一檔由河南衛視與優酷聯合出品的文博類節目。節目主打文化探索紀實,由“文明追光者”陳坤攜手許丹睿深入三星堆、秦始皇帝陵、唐長安城、南海一號、殷墟、敦煌等六地考古現場和文博秘境。雖然節目結構看起來和過往的文博類節目大同小異,但實際播出時,節目充分借用了陳坤的表演優勢,將考古現場提出的問題作為主線貫穿始終,通過走訪現場、專業求助等多種手段抽絲剝繭,情景再現歷史謎題的解答過程。
有關歷史文博的知識不只是簡單地介紹后走走過場,而是彼此串聯,成為解謎的關鍵信息,彼此印證交叉,帶領著觀眾跟隨陳坤的節奏尋找答案。正如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頤武所指出的,我國近年來的文化類節目經歷了從“講說形態”向“綜藝形態”的轉型,原本以專家獨自講說為主的形式,逐漸轉變成為“專家+明星+素人”聯合登臺參與傳統文化演繹。
節目總監制李炳也表示,使用明星肯定不如專家權威,但是面對不同的觀眾需求,再綜合節目采用的探秘推理方式,能夠很好地使用明星,也是一種創新的表現方式。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師資博士后彭侃看來,成功的文化類節目會注意明星的適配性,不會一味地追求流量高的明星,要讓明星在節目中真正有用武之地,而不是成為“花瓶”。“例如《國家寶藏》《故事里的中國》《典籍里的中國》等節目,就邀請實力派演員,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舞臺表演能力。”
技術助力
節目表達耳目一新
從央視的《經典詠流傳》到河南衛視的“奇妙游”系列,活用傳統文化元素,使用現代視聽手段創新文化節目表達,幾乎是現在文化類節目的主流創新手段。今年開始,央視的《詩畫中國》就大量使用了新的視聽技術。
《詩畫中國》先后采用了XR、CG、裸眼3D、全息影像等先進技術,既有戴著VR眼鏡走入古畫《貨郎圖》的神奇體驗,又有從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走出來的三維動畫五牛,清代畫家任頤《公孫大娘舞劍圖》中由舞蹈家化身的主角在舞臺上演繹畫中人的劍法,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劍氣則借由特效逼真呈現。
據節目組介紹,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傳達,有賴于現代視聽技術的進步。以首期播出的《溪山行旅圖》為例,老戲骨李光復化身“山間行者”,踏入畫中,事實上,這幅《溪山行旅圖》是由中央美術學院的師生將其細細拆分出80多個元素,以超過1000小時的努力將各個元素重新繪制,再通過三維建模進行組合而成。與紙畫相比,絹畫的立體化難度更高,在長達兩個月的創作周期后,節目最終在保留國畫真實質感的前提下,打造出可容真人“進入”的山水空間。
活化元素
與觀眾建立情感聯結
近年來,文化類綜藝節目似乎出現了階段性的井噴期,從央視總臺到地方衛視,從書法、古曲、繪畫作品到傳統節氣時令,圍繞著傳統文化元素做文章的節目越來越多。時至今日,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系列已經拍到了第四季,央視也于近期開啟了節氣系列《古韻新聲》,它采用了“文物展演+文化訪談+古風樂舞”相結合的呈現形式來烘托節日氣氛,解鎖傳統佳節習俗。
北京衛視最近開播的《最美中國戲2》,將傳統戲曲元素搬到了臺前,將戶外園林真人秀與戲曲創演相結合,找到了解碼戲曲藝術的全新打開方式。節目設計了戲曲教學環節,讓不同劇種不同行當的老師,帶來戲曲知識、技能的教學和講解。圍讀會環節,老師們會分享和講述戲曲相關的故事,讓嘉賓與觀眾更有代入性地觀看后續的演出。
“戲曲為主題的綜藝節目因自帶‘高門檻’屬性,很容易拒普通觀眾千里之外。而《最美中國戲》用今人的方式、今人的語言、今人的技術來展現戲曲、傳播戲曲,讓傳統戲曲活了起來,為觀眾打開了認識戲曲文化的新視角。”綜藝評論者李楊這樣評價。這種向內、向深挖掘傳統文化內涵的做法,或許會成為后續文化類綜藝繼續深化創新的常態。
彭侃也認為,成功的文化類節目都有比較強的“觀眾意識”,要想方設法建立與觀眾之間的情感聯結。不好看的文化類節目往往都是走高冷路線,主創者可能覺得自己的內容格調很高,但是觀眾卻感覺遙不可及。真正好的文化類節目要讓觀眾從中產生共鳴感,能夠愿意去追隨和傳播節目。創作者要善于在傳統文化精神與當代社會生活之間建立巧妙連接,才能真正創作出讓大眾既喜聞樂見又受益匪淺的節目。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傳統文化發力,高科技視聽手段助推,多檔節目同期熱播(引題)文化類綜藝節目創新再上臺階(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當“奇妙游”為
2022-09-21 16:37
原標題:關注民族文化網絡文學創作(引題)第二屆石榴杯十部獲獎作品揭曉(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民族文化網絡文學創作論壇暨第二屆石榴
2022-09-21 15:32
原標題:當四川歷史名人遇上“秋分”: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封面新聞記者周琴9月23日,迎來秋分節氣。秋分日,白晝與黑夜均分,暖陽與涼風共
2022-09-21 15:44
原標題:40歲的表情包何以成為“溝通之鹽”這幾天,表情包迎來了自己的40歲生日。從1982年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法爾曼教授創造的“:-)”,再到擬
2022-09-21 15:39
原標題:國風新青年,請就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戴月婷 2022年國風大典即將于“十一”國慶節期間在江蘇東方鹽湖城開幕,數百名國風青年屆時
2022-09-21 15:34
原標題:“閱讀之城”邀市民選年度好書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首都圖書館20日起啟動第九屆“閱讀之城”圖書推薦活動。推薦活動發布200本“城市
2022-09-21 15:40
原標題:用音樂“看見”世界這是一群在黑暗中歌唱的人,渴望用音樂追逐生命的微光。“總有溫暖的手牽著我,總有溫柔的話送耳旁,總有一個聲音
2022-09-21 09:32
原標題:電影《平凡英雄》首映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9月1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根據2021年救治新疆和田斷臂男孩真實
2022-09-21 09:39
原標題:“天臺山文化系統梳理”研討會在臺州舉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亮天臺山的歷史文脈是什么樣的?如何打造天臺新的文旅增長點,掀起“
2022-09-21 08:25
原標題:探班、參演、沉浸式體驗,當孩子們走進創作現場,興趣的種子已經悄然種下(引題)拉近物理心理距離激活戲曲傳承密碼(主題)在文藝界
2022-09-21 08:28
原標題:《萬里歸途》新預告片出爐(主題)張譯王俊凱出演外交官(副題)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岸)昨日,由饒曉志執導,郭帆、王紅衛監制
2022-09-21 07:40
原標題: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舉辦(引題)古城深度游樂享新體驗(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王玨推出“京城坐標打卡地圖”“京城水系地圖”;舉辦京郊
2022-09-21 07:29
原標題:《披荊斬棘》第二季制作精良、用心十足,話題熱度卻“差一口氣”(引題)?極致絢爛舞臺“燃炸”現場,然后呢?(主題)文匯報記者黃
2022-09-20 16:38
原標題:潘家園古舊書博覽會周四開幕北京日報訊(記者孫杰)記者昨天獲悉,2022潘家園第四屆古舊書博覽會(簡稱“書博會”)將于9月22日在潘家
2022-09-20 15:34
原標題: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引題)?生動呈現大漢盛景(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張丹華????????????家陵
2022-09-20 15:48
原標題:《俗世奇人》北京首演劉敏濤時隔13年再登臺中新網北京9月19日電“刷子李、蘇七塊、狗不理、張大力、酒婆、虞姬、賀道臺、榮祿大人、巴
2022-09-20 09:45
原標題:蘇州發現新石器至明清大型遺址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尹曉宇)記者近日從江蘇省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織的塘北遺址考古工作論證會上獲悉
2022-09-20 09:41
原標題:來故宮看古代眾生百態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搖動紡車的婦女、雪地放牧的農人、挑擔進村的貨郎、嬉笑玩樂的孩童……在故宮博物院文
2022-09-20 09:35
原標題:有讀者問:昨日發布“危機四伏”版預告(引題)?《萬里歸途》首次揭秘撤僑幕后故事(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電影《萬里歸途》19
2022-09-20 08:36
原標題:有讀者問:《閃耀吧!中華文明》熱播(引題)?六大考古現場還原歷史上的高光時刻(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是誰在甲骨上刻下了
2022-09-20 08:44
原標題:“典亮世界叢書”在京發布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記者史競男)由國際儒學聯合會主辦的“典亮世界叢書”發布會19日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
2022-09-20 07:29
原標題:“中華風韻”交響音樂會在新西蘭首都成功舉辦新華社惠靈頓9月19日電(記者盧懷謙 郭磊)“中華風韻”交響音樂會19日晚在新西蘭首都惠
2022-09-20 07:39
原標題:現場|故宮舉行文物古建消防演習,雷霆之勢外還有“溫柔呵護”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宇白繼開作為全世界現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代皇宮
2022-09-20 05:37
原標題:他們是手藝人更是“守藝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聞樂便能起舞,無樂不成聚會,樂器是維吾爾人生
2022-09-19 22:33
原標題:四川網友鄉間徒步偶遇精致“龍頭石橋”(主題)當地回應:系建于清代的交通要道(副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袁偉網“10余米長,有4
2022-09-19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