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
原標題:科研人員幫助亞洲最大的完整恐龍化石“長”了2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社成都8月24日電(記者吳曉穎 張超群)亞洲完整恐龍化石中的最大者——合川馬門溪龍正型標本,近期完成了自1965年化石裝架后的首次大修。合川馬門溪龍標本保存了35節尾椎,此次尾椎按55節復原,修復后其骨架身長“長”了2米,總長增至24米,巍然矗立在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二樓“龍行川渝”展廳。
矗立在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的合川馬門溪龍正型標本。(8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攝
這具中國著名的恐龍化石,于1957年由一組石油地質勘探隊員在今重慶市合川區太和鎮附近發現。化石出土后,幾經輾轉,1961年交由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收藏保管。“中國恐龍研究之父”楊鐘健教授等人將其定名為合川馬門溪龍。
曾“稱霸”地球的恐龍家族極為龐大。馬門溪龍作為蜥腳類恐龍的一個屬,生存于侏羅紀晚期,以其超長的脖子聞名于世。它的頸脖長度相當于體長的一半,頸椎數量達19節,是已知恐龍中最多的。成年的馬門溪龍體型龐大,頸長近10米。
四川盆地產出的恐龍化石數量眾多、種類豐富。雖然四川盆地的蜥腳類恐龍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發現,但令專家興奮的是,合川馬門溪龍化石相當完整,骨骼完整度超過80%。
“恐龍個體越大,保存完整的機會越小。但合川馬門溪龍化石是個例外,它的脊椎基本上是完整的,第36節尾椎之前的所有脊椎均關聯保存。此外,它的腰帶和后肢的骨頭也保存較好,對研究蜥腳類恐龍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以及演化關系等具有重要意義。”成都理工大學教授歐陽輝介紹說,后來我國又陸續發現比合川馬門溪龍更大的蜥腳類恐龍,但化石完整程度都遠不及合川馬門溪龍,這正是它珍貴價值所在。
合川馬門溪龍化石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挖掘中未見頭骨、肩帶和前肢骨骼。1965年當它在北京進行首次裝架時,楊鐘健、趙喜進兩位專家著實為裝什么樣的頭骨犯難。經過對比,他們覺得這具恐龍與北美發現的“梁龍”相似,于是在合川馬門溪龍的骨架上裝了梁龍的頭骨模型。
直到20世紀90年代,歐陽輝兩次發現包含頭骨的馬門溪龍化石,才確認合川馬門溪龍的頭骨樣式,替換掉了梁龍頭骨模型。
2021年,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在搬入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新家”前,開始進行全身“體檢”和大修。針對恐龍化石存在的骨骼破裂、缺失部分復原不準確、裝配骨骼的鋼梁銹蝕等“病癥”,技術人員進行了重新復原、裝架等。被“修整”對象,除了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外,還有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收藏的30多具其他恐龍骨架和骨架模型。
此次對合川馬門溪龍正型標本的重新復原和裝架,參考了中外對蜥腳類恐龍化石的最新發現和研究成果。合川馬門溪龍標本尾椎按55節復原,不僅增加了尾椎數量,還在尾的末端安裝了尾錘。“過去認為蜥腳類恐龍這類素食性恐龍不具備防衛能力,隨著更多恐龍化石的出土,發現蜀龍、峨眉龍都有骨質尾錘。1996年在自貢發現的另一具合川馬門溪龍骨架中也有尾端脊椎愈合膨大的現象,于是在本次裝架中給它新增了尾錘。”歐陽輝說道。
在“龍行川渝”展廳里,除了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外,修復一新的眾多恐龍化石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甘氏四川龍、廣元馬門溪龍……一座座鋼架支撐起的恐龍骨架高低錯落、活靈活現,仿佛讓人置身于數億年前的侏羅紀世界。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新華全媒+丨原標題:科研人員幫助亞洲最大的完整恐龍化石“長”了2米新華社成都8月24日電(記者吳曉穎張超群)亞洲完整恐龍化石中的最大者——
2022-08-25 07:35
原標題:文物“活”起來變身可愛人物(主題)故宮出品首部兒童劇《甪端》(副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由故宮博物院和藝瑞奇國際文化(北京)有
2022-08-25 05:40
原標題:金派梅花大鼓非遺展演舉行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昨日,“金聲玉振”金派梅花大鼓非遺展演在中華曲苑上演。金派梅花大鼓是市級非遺
2022-08-24 16:41
原標題:中央芭蕾舞團來津上演“戲劇芭蕾曠世杰作”(引題)《奧涅金》十月登天津大劇院(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記者從天津大劇院獲悉,
2022-08-24 16:46
原標題:博物館文創產品頻頻“出圈”的背后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舒靜、施雨岑、韓佳諾“誓要拿下‘綠馬’”“等了20多天
2022-08-24 15:41
“解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原標題:安徽合肥三十頭鎮中心小學教師楊波帶領學生組建音樂社團(引題)田埂上長出合唱團(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游
2022-08-24 15:43
原標題:探索中國上古時期的年表(主題)——《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發布(副題)光明日報記者韓寒“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們終于能向整個項目組
2022-08-24 15:47
原標題:賈平凹之女賈淺淺擬入中國作協引爭議,作協回應8月17日下午,中國作家協會公示2022年會員發展名單,擬發展會員994人。其中,著名作家
2022-08-24 15:48
原標題:人間好時節丨處暑點擊觀看視頻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元代吳澄所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
2022-08-24 05:33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那些事兒處暑央視網消息:“處暑,七月中。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該節氣后,我國大部分地
2022-08-24 05:36
原標題:處暑:最好新秋時“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23日我國將迎來處暑節氣,這標志著炎熱暑天即將結束。此時節,涼意漸起,秋水瀲滟,秋
2022-08-24 05:36
原標題:暑期社會實踐課堂搬進一線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黃洪濤通訊員肖漢仲冉7月至8月暑假期間,南京工程學院電力工程學院組織學生深入企業一線
2022-08-23 15:49
原標題:天津兒藝經典木偶劇回歸(引題)《沒頭腦和不高興》下月省親(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高爽)由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獨立出品制作的兒童
2022-08-23 15:24
原標題:《歡樂頌3》中飾演不討喜角色(引題)張慧雯:演員要敢于接受挑戰(主題)今晚報記者劉桂芳正在東衛視播出的電視劇《歡樂頌3》(上圖
2022-08-23 15:31
原標題:今日處暑(引題)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主題)陜西日報記者張家禎伴隨著清爽的秋風,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到來了。8月
2022-08-23 15:35
原標題:故宮上新發布“國寶南遷傳奇”中國旅游報訊(見習記者魏彪)8月22日,故宮博物院舉行《故宮回聲:國寶南遷的傳奇》新書發布會。文化和
2022-08-23 15:41
原標題:老手藝新商機8月18日,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二六七二街道東高河村,游客在體驗織布。8月18日,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二六七二街道東高河村
2022-08-23 09:26
原標題:串聯南中軸精品館藏資源北京大興魏善莊開展2022年“花馬”線上活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8月22日,北京市大興區魏善莊開展2022年
2022-08-23 09:29
原標題:“安大簡”最新整理成果發布(主題)對研究《論語》成書、流傳、文本的發展變化等有重要意義(副題)人民日報記者田先進?近日,《安
2022-08-23 09:39
原標題:北京科技周航天元素多202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正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展。一批航空航天展品讓到場的觀眾大開眼界,連連
2022-08-23 09:25
一批惠民文物藝術品起拍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2022金秋文物藝術品拍賣月”近日啟動,一批惠民文物藝術品起拍,拍賣企業、文物藝術品專家
2022-08-23 09:40
全球連線|原標題:英國導演柯文思:把中國人的故事講給世界聽隨著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的揭曉,電影節國際評委會成員、曾獲得十六座
2022-08-23 08:24
原標題:上博領略夏商周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觀眾在上海博物館參觀“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展出的刻辭卜甲。王初攝(人民圖
2022-08-23 08:36
解碼二十四節氣丨原標題:處暑:漸有新涼遞好秋袁瑾8月18日,重慶市南川區冷水關鎮秋收助農突擊隊員將稻谷從田間背到農戶院壩晾曬。瞿明斌攝(
2022-08-23 08:27
原標題:故宮開講“中軸線”故事(主題)10堂公開課講到11月(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劉冕)8月21日至11月6日,“中軸線上讀懂故宮”——故宮
2022-08-23 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