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元音遺響》作者張達新考
《元音遺響》被收入《四庫全書》卷一百八十八,并獲得四庫館臣很高評價。又因關涉遺民、隱逸文學研究及地域文學研究等,一直受到學界關注。《元音遺響》系胡布、張達、劉紹三人合撰。學界結合地方史志及各類詩集和碑刻,對作者胡布、劉紹作了較翔實的生平考證(參見王媛《〈元音遺響〉作者考》、《元人總集敘錄·元音遺響》),但對作者張達的研究,卻一直付諸闕如。筆者新近檢得新資料,恰好可以推進《元音遺響》的相關研究。
《元音遺響》目前通行本是四庫全書本,卷一至卷八題元胡布撰,卷九題元張達撰,卷十題元劉紹撰。對作者生平仕履,《四庫全書總目》云:“三人皆元之遺民,而他書罕稱其詩者,且亦罕稱其人者,故其出處莫之能詳。”僅提及“布字子申,達字秀充,皆盱江人;紹字子憲,黎川人也”。但國家圖書館藏鈔本三冊(12行21字),卷一至卷八題“盱江胡布子申撰述,后學張烈光啟校刊”;卷九題“古盱張達季充遺稿,盱江胡福元澤類集”;卷十題“黎川劉紹子憲遺稿,盱江胡福元澤類編”。上海圖書館藏抄本同。對張達之字,《總目》作“秀充”,但鈔本作“季充”。楊紹和《楹書隅錄續編》卷四、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卷十八、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等著錄鈔本時均未指出四庫本和鈔本的此處異同。又抄本未受到學界的充分關注,缺少“張達”“字季充”“張季充”的過渡,作者問題一直沒有突破。
筆者發現國家圖書館藏本《續真文忠公文章正宗》卷二十四收錄王英《張氏族譜序》:“建陽知縣張君光啟,修其家譜成,謁予請序。張氏其先居京兆郿縣,至宋橫渠先生式倡道學于關右,師表百世,屹為儒宗。先生之四世孫選,為京西團練使。靖康末,扈從南幸,因從居盱江。選生一俊,監廣州都作院。一俊四子:震雱雲霖,皆貴顯。而震為皇城司檢法、舍人檢法,三子:日明,淛江帥干,號梅莊;日靖,湖廣制干;日中,通判守興化軍,起兵應文丞相,死王事。日明之子克己,克己生士元,士元生玄瑋,二世皆弗顯,然亦讀書為士。玄瑋子季充,洪武初以明經薦授濟南府教授。季充三子:曰庠、曰序、曰雍。庠以孝廉征入朝,凡兩遷,為石首縣主簿致仕。序有隱德,二子,長曰履道,孝感縣丞;次即光啟也。自光啟泝而上至橫渠,凡十有七世。”王英(1376-1450),字時彥,號泉坡。江西撫州府金溪人。永樂二年(1404)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正統初進禮部左侍郎。南京禮部尚書致仕。《明史》卷一五二有傳。該序系王英應江西南城張光啟所請而作,然現存《王文安公詩文集》十一卷,未見該文。《續真文忠公文章正宗》卷五還收有鄒矩《張子字說目》:“旴江張君季充既父,有三子而命之名。于是長曰庠,而字以孟虞;次曰序,而字以叔夏;幼曰雍,而字以孺文。”鄒矩洪武初以通經儒士,薦任南城縣學訓導。鄒矩與張季充交游較久,為張季充的三子“命名”之義予以闡釋。
王英和鄒矩二文的發現,可以藉此厘清張達家世的基本情況。張達字季充,或號既父,系著名理學大師張載橫渠先生的裔孫。其祖士元,父玄瑋,皆讀書不仕。張達有三子:長子張庠,字孟虞,以孝廉征辟,兩遷為湖廣荊州府石首縣主簿致仕;次子張序,字叔夏,因詿誤謫戍遼海,早逝;次子張雍,字孺文,亦早逝,其妻劉氏以節婦在正統三年受到旌表。其孫男可知者有三:張序長子張理,字履道,孝感縣丞;次子張烈,字光啟,以字行,以賢良薦任上杭縣知縣,再遷建陽縣知縣;張孺文遺孤張熺,字履善。
遺憾的是,張達生平事跡不詳。據鄒矩《虛直軒記》,張達在盱江曾建書齋“虛直軒”。《譜序》提及張達“洪武初以明經薦授濟南府教授”,《(正德)建昌府志》卷十四“選舉·薦舉”載:“張達,字季充,以明經薦任山東濟南府學訓導。”但無論是“教授”還是“訓導”,張達由元入明,乃不爭之事。張達不宜再稱元遺民。
張達入仕新朝的發現,使得原有的相關論斷需要修正。如《四庫全書總目》“三人皆元之遺民”,朱彝尊《曝書亭書跋》“及洪武初,此邦隱居之士猶撰《元音遺響》一編”,曾燠輯《江西詩征》卷三十六“達字秀充,南城人。入明,抗志不仕,與胡布劉紹齊名”,《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七“三人皆元遺民,而他書罕見。故其出處莫詳”等等,皆為誤判。現在《元音遺響》的三位作者,至少有劉紹、張達在洪武初仕明,那么《元音遺響》當不屬于元遺民詩集。陳田《明詩紀事·甲籖》卷十二曾予以辨正:“布字子申,達字季充,皆以隱居終。惟子憲入明,曾通仕籍。《提要》云‘三人皆元遺民’,緣編輯者既題《元音》。而子憲在明初,名不甚著。故誤稱遺民耳。”題名“元音”二字,或有他意。四庫本題《崆峒樵音》,鈔本題《悾恫樵音》,值得注意。
因張達家世的厘清,筆者發現《元音遺響》中胡布有多首詩贈張達父子。《元音遺響》留存多篇胡布題注或序贈劉紹之詩,可知胡布與劉紹系姻親關系,但二人與張達關系如何,學界無考。《元音遺響》卷三《張子玄畫梅詩》,題注“為季充先生賦”,即胡布題贈張達。“清河之子鐵石腸,寒玉為操冰為裳。湘簾風靜小窗夜,月澹梨云飛夢長。夢中仿佛孤山下,西湖處士知我者……補之寫手近代奇,清河獨帥王會稽。平生自得冰玉骨,脫略毫素回天機。閩南十九征揮翰,萬幅瑤花蒼鐵干。”卷四《君子行》,題注“奉寄玄瑋張先生”,即胡布題贈張達之父;卷一《南山秋灝軒》,題注“為張孟虞作”,即胡布題贈張達長子;卷三《題畫》,題注“為張孺文作”,即胡布題贈張達第三子。贈送張達次子張叔夏的詩,現確定的有二詩,即卷四《歸隱圖》,題注“為張叔夏作”;卷五《有道寫寄叔夏隱士》。另卷五《偶題四首寄張隱士》(耕鑿此山中),此“張隱士”是否就是張叔夏,待考。但該組詩與張叔夏相關可能性很大。可見胡布與張達家庭的關系非同一般。可惜的是,胡布的題贈詩未透露出較多的可供考辨的生平信息。
因張達家世的厘清,《元音遺響》的刊刻問題亦得到合理解釋。《續真忠文公文章正宗》卷三十九連續收錄“張季充”詩21篇(均見于《元音遺響》),僅在首篇署名“盱江張季充”,嚴重破壞《續真忠文公文章正宗》作為選本篇下署名的通例,實與張達之孫張光啟在建陽知縣任上“捐俸刊刻”時“入私”相關。而鈔本《元音遺響》卷一至卷八卷端題“后學張烈光啟校刊”,由其署名可知,張光啟系張達之孫。《江西詩征》卷三十六“張達”條:“張啟嘗輯三人詩為《元音遺響》”。雖然把張光啟誤作“張啟”,但也說明了《元音遺響》是由其編輯。張光啟生年不早于洪武五年,卒年不遲于正統十二年。永樂十五年(1417)至二十二年(1424)任職上杭知縣,因丁母憂去職;宣德二年(1427)至正統二年(1437)三月任職建陽知縣。張光啟校刊《元音遺響》,不按照常理校刊其祖張達的詩,似乎與卷九、卷十署名的“盱江后學胡福元澤”有意交換,似有隱衷。校刊很有可能在其未薦任之時,即永樂年間。(詳參拙文《張光啟家世及相關問題考略》,待刊)《元音遺響》所記胡福應是名福字元澤,當屬胡布后人。待考。
(作者:向志柱,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元音遺響》作者張達新考《元音遺響》被收入《四庫全書》卷一百八十八,并獲得四庫館臣很高評價。又因關涉遺民、隱逸文學研究及地域
2022-08-23 05:34
原標題:北影節特別放映電影《茶館》修復版北京晚報訊(記者李俐)作為北京人藝的金字招牌,話劇《茶館》1982年由謝添導演搬上銀幕。為紀念該
2022-08-23 05:41
原標題:原創話劇《驚夢》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引題)?陳氏喜劇有笑有淚,更有人生況味(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潤從去年盼到今年,由毓鉞編劇,
2022-08-22 15:35
原標題:以“真秦之聲”見證薪火相傳王思蕊為了紀念秦箏陜西流派領軍人、秦箏教育家、演奏家周延甲為古箏藝術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近日,由
2022-08-22 15:26
原標題: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創新表達女主角之外其他角色均為男性飾演(引題)?以李雪蓮半生起伏透視個體命運(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潤從劉
2022-08-22 15:46
原標題:“打開藝術之門”12小時上演6場音樂會(引題)“古典馬拉松”帶觀眾文藝一整天(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韓軒昨天早上9時,中山公園音樂堂
2022-08-22 15:26
原標題: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8月20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圓滿落下帷幕。頒獎典禮現場,“天壇獎”評委李雪
2022-08-22 15:25
原標題:聚焦漢字文化傳揚中華文明(主題)——第八屆中國文字發展論壇側記(副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黃敬惟從遠古的刻符到甲骨文、金文,從
2022-08-22 08:44
原標題: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落幕人民日報北京8月21日電(記者韓鑫)21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在江蘇南京
2022-08-22 08:28
原標題:第三屆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舉行人民日報廬山8月21日電(記者鄭少忠)日前,中國電影基金會、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九江市委市政府等單位
2022-08-22 08:39
原標題: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落幕“中國故事”為世界影壇注入強心劑????中新網北京8月21日電(徐婧)8月20日,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
2022-08-22 07:35
新華全媒+丨原標題:“蠟染姑娘”回鄉傳承非遺技藝家住貴州省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航街道的苗族姑娘張娟娟是一名“95后”,由于外婆和母親都是
2022-08-22 07:37
原標題:李雪健挑戰《流浪地球2》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郭帆導演、劉慈欣監制、幕后原班人馬悉數回歸的電影《流浪地球2》近日再度啟程,發
2022-08-22 05:37
原標題:北京西城發布“京劇發祥地之旅”南北兩條線路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8月20日,在北京西城區“京劇發祥地”品牌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
2022-08-21 15:47
原標題:情懷之外,文藝工作者用行動詮釋“披荊斬棘”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8月19日,由芒果TV自制的全景音樂競演綜藝《披荊斬棘》正式上
2022-08-21 15:46
原標題:科幻元素與中華文化相結合(引題)?《百川文明訣》試水文綜新方向(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短視頻自制綜藝《百川文明訣》近日播
2022-08-21 15:44
原標題:高天流云古書院李曉一棵飽讀詩書的古垂楊柳,盤踞于書院正中,儼如老僧入定。在古樹的濃蔭匝地里,我恍然看見一個衣袂飄飄的先人,從
2022-08-21 08:39
新華全媒+丨原標題:理念創新箭扣長城修繕的“新”與“舊”時值末伏,北京市北郊山脊上,箭扣長城的兩個修繕段施工正酣。位于箭扣長城西面的“
2022-08-21 08:46
原標題:江夏散記朱小平江夏建縣有千年的歷史,號稱楚天首縣。如今的江夏區是武漢市最大的一個區,有亞洲最大的城中湖——湯遜湖,水域占全區
2022-08-21 05:30
原標題:睡在月光里王曉睡在月光里,就是夏天的模樣。老家的房子青磚砌墻,蓋小瓦。這種房子,看起來氣派,就是不隔熱。暑氣穿過屋頂,直達室
2022-08-21 05:44
【守靜觀海】原標題:了解自然才會有敬畏歐陽就彭州龍門山龍漕溝山溪奪命,各種解讀滿屏,鄙人也是唏噓不已。然而,在悲憫之外,內心里還有良
2022-08-21 05:30
原標題:淺秋染時光張曉杰《沃格蒙特的玫瑰》皮埃爾·雷諾阿[法]?瑪咖供圖清晨或黃昏,走在路上,不經意間,常有清涼的風撲面而來。兩場秋雨
2022-08-21 05:26
原標題:安源路礦工人夜校包華其這是1922年的春天安源老后街福齋巷已是深夜,一盞不知疲倦的煤油燈在黑夜中顯得特別醒目一群年輕人來不及脫下
2022-08-21 05:27
原標題: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北京地區群眾文化系列活動啟動人民日報北京8月19日電(記者潘俊強)18日下午,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北京地區群眾文化
2022-08-20 22:47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27期)活動空間北京趙思蕊走神江蘇任堅自我樹碑陜西李天躍百密一疏天津龐平另類上海李濟川麻將迷陜西姬大利都有來頭
2022-08-20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