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網文IP改編為何頻頻翻車

時間:2023-08-14 08:05:05    來源:大眾日報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網文IP改編為何頻頻翻車

李夢馨

眼下,網文IP已然成為影視改編的富礦,說其占據國產影視劇的半壁江山絲毫不為過。具備一定知名度的網文,其文本已經被網文市場先行驗證,改編時也自帶粉絲和關注度,可謂占盡了先機。但近來,廣受歡迎的大熱IP改編劇卻接二連三折戟。《偷偷藏不住》因劇情“低幼”引來網友吐槽,《長月燼明》和《我的人間煙火》因底層價值觀崩盤被觀眾大范圍討伐。這些改編時被大為看好的網文IP,如何淪落到被群起而攻之的地步?

分析這些翻車案例不難發現,選角、演技等屬于影視制作環節的問題尚在次要,反倒是最依賴于原著的劇情從根本上走偏了。《長月燼明》女主以救贖之名與“天生壞種”的男主展開的動人愛情,卻在二者看似正義實則偽善的人設映襯下失去了魅力,原本被設定為反派的女二反而意外受到觀眾垂憐。《我的人間煙火》沿用了傳統的“富家女愛上窮小子”的故事模板,女主反抗原生家庭、勇敢追求愛情的劇情,似乎是《泰坦尼克號》的翻版,但由于主角的行為動機欠缺主體性,便造成了一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面對女主的“出走”,觀眾更多的是困惑而非感動。

若再進一步深究,會發現文本中更深層次的癥結。在這些網絡言情小說中,愛情當然是故事的核心,承擔愛情職能的男女主行為動機應具備天然的正義性和合理性。但問題恰恰在于作者無力寫愛,愛情的“甜度”要么只能用工業糖精充值,要么只能強化配角的工具人屬性、人為制造障礙來反襯,結果就是愛情欠缺合理性、無法動人,主角也淪為愛情的附庸、喪失角色魅力。文本的先天不足,是改編劇輿論翻車的根由所在。

這就不得不帶來一個殘酷的事實,即作為影視劇生產的最前沿陣地,網文的質量在直線下滑。前不久,有博主發文選取晉江年度收藏排行榜,得出結論,以2017年為分水嶺,此后網文逐漸趨向快餐化,內容降級嚴重。一番言論引起很多網友附和,相關討論還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從表面上看,這是網文風格和質量的變化,實際上是網文生產者和受眾群體的變化。根據網絡文學研究者提供的結果,晉江的用戶年齡主要集中在18-29歲,17歲以下用戶占比次之;而從作者角度,90后作家已成創作中堅,00后作家成新增主力,閱文集團2022年新增注冊作家中,00后占比達60%。可以說,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趨向低齡化。固然,我們不能武斷地得出結論,即低齡作者就寫不出好的網文。但總體來看,至少就言情題材的小說而言,囿于閱歷的不足,對愛情的想象總是虛浮的,對人物的理解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寫作更多停留在模仿層面,文本的完成度不高也在所難免。此外,造成網文質量下滑的另一原因還有更底層的網絡文學生產機制的問題。

對網文的審美差異,在影視改編后被成倍放大。比起網絡小說,影視劇的受眾群體無疑更廣。如果說在網文的領地,讀者往往能按照口味各取所需,圈地自萌、自娛自樂,不會有太多人去深究其中的問題,那么這些小說一旦搬到電視上,更多書粉之外的群體加入其中圍觀審視,原本隱藏在文本中的問題就暴露無遺,也就更容易發酵成話題。

當然也不能忽視時間這個重要的因素。就拿《我的人間煙火》來說,對2017年出版的小說版本基本都是正向評價,評分7.2,但劇版評分已跌落至3.2。近些年,輿論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觀眾審美日新月異,他們已經不滿足于“有情飲水飽”的浪漫神話,更關注女性意識覺醒和自我成長等命題。

問題還要落腳在“改編”二字上,改編不應該僅僅是媒介呈現方式的變化,更要貼合時代價值觀,講出更適合當下的故事。影視行業面臨一個共性的問題,從購買IP版權到影視劇拍攝,再到劇集上線,中間經過很多環節,少則一兩年,長則四五年。及時跟進時代觀念,摒棄落后的思維,需要影視從業者具備更高的敏感性。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