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網紅”音樂節用心方能“長紅”

時間:2023-08-04 09:04:18    來源:人民日報    


(資料圖)

“新語”

原標題:“網紅”音樂節用心方能“長紅”

和朋友一起參加一場音樂節,在戶外釋放熱情、揮灑青春,成為許多年輕人這個夏天的“標配”。據統計,僅今年5月,全國就舉辦了超過70場音樂節。

為什么年輕人這么喜歡音樂節?有人是因為一段深入人心的旋律,有人是為了自己喜歡的樂隊和歌手……除了可以盡情享受音樂的魅力,提起音樂節,社交網絡上還有一個更高頻的詞:氛圍感。戶外音樂節帶來的是一種熱烈奔放、輕松愜意的氛圍。人們可以暫時忘卻生活的忙碌,大聲歌唱、盡情舞蹈,釋放壓力、享受青春,結識新的朋友。

音樂節不僅能點燃樂迷的熱情,還帶動了地方的文旅消費。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音樂節和演唱會項目帶動演出票房之外的交通、食宿等綜合消費規模超過12億元。近年來,舉辦音樂節也被越來越多的城市納入規劃。2019年,四川成都發布《成都市建設國際音樂之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2020年,山東在《山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2020—2025年)》中,明確提出將音樂節作為繁榮發展夜間旅游的主打文化產品。不難發現,音樂節已成為不少地方拉動文旅經濟的抓手之一。

隨著音樂節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也有許多問題亟須完善。主辦方缺乏規劃,現場混亂,硬件設施簡陋;票價飆升,“黃牛”泛濫;同質化嚴重,缺乏地方特色……種種問題令人擔憂,一些趁著市場熱潮匆忙入場的音樂節,短時間內聚攏的人氣也極易散去。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國音樂節第二年存活率分別為39.3%、48.7%、41.2%,3年均存活率僅為15%。

音樂節要想延續熱度,還需要更有力的“助燃劑”。破解音樂節品牌難以延續的難題,首先要提高主辦方的專業度,摒棄急功近利的思維,認真設計文化產品,增強品牌特色。例如,敦煌大漠音樂節就將敦煌曲子戲、秦腔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音樂節結合,打造地方特色鮮明的音樂節品牌;上海音樂學院國際數字音樂節融合音樂藝術、元宇宙元素、數字技術,同樣成功“破圈”。除此之外,音樂節的質量不僅在于演出者和主辦方,更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以“迷笛”音樂節為例,據統計,音樂節落地山東濱州時,當地組織了近100人的專項籌備小組全程24小時盯靠現場,強有力的保障贏得好評。

音樂節要從“網紅”變“長紅”,歸根結底靠的是用心二字。用心思考音樂節的特色,用心安排音樂節的各項流程,用心保障參與觀眾的需求。以心換心,做好用戶體驗,音樂節自然會贏得廣大樂迷的心。(李娜)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