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北京京劇再添一朵“梅花” 青年演員郭偉憑借《石評梅》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天天微動態

時間:2023-05-23 15:45:12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北京京劇再添一朵“梅花”(主題)

青年演員郭偉憑借《石評梅》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副題)


(資料圖)

北京晚報記者 高倩 方非 攝

5月21日,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公布終評結果。本屆梅花獎涵蓋了京劇、昆曲、粵劇、越劇、黃梅戲等戲曲劇種以及話劇、歌劇等不同舞臺藝術形式,15名獲獎演員最終脫穎而出,北京京劇院青年演員郭偉憑借在京劇《石評梅》中的精彩表演位列其中,摘取“梅花”大獎。

身段和念白是演現代戲最大挑戰

郭偉工青衣,宗程派,畢業于第六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師從李文敏、李金鴻等。“小時候,還不知道京劇到底是什么,我就對它特別感興趣。”郭偉說。京劇雖非家學,但漂亮的水袖和扮相,對小姑娘有著難以形容的吸引力。10歲那年,北京市戲曲學校招生,郭偉試著去考京劇,“沒想到一下子就考上了。”

學戲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郭偉而言也不例外。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后,郭偉就離開父母,開始了住校生活。“練功很苦,每天又想家,天天流眼淚,但我也很佩服那個時候的自己,再苦再累,我從來沒有想過不學了。”在學校里,花旦、青衣、刀馬旦……剛剛開蒙的郭偉什么都要學,打下了相當全面扎實的基礎。三四年后,她開始慢慢沿著程派青衣和刀馬旦的方向發展。

郭偉17歲時,嶄新落成的長安大戲院需要一出作為旅游劇目的新戲。北京市戲曲學校接下了創排《白蛇傳奇》的任務,尖子生郭偉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這部作品的主演。

“演新戲和演傳統戲有很大的區別。”郭偉說,“傳統戲有前輩藝術家們一代代的傳承,它的身段、表演、唱腔都是有‘模’的,我們需要去認真地學習和鉆研,但新戲什么都沒有,拿到劇本以后,什么都要靠自己來創造。”在此基礎上,新編現代戲更加難演,“傳統戲可以依靠程式的水袖、唱腔來輔助表演,但很多手段在現代戲里都展示不出來。現代戲的念白也和傳統戲不同,不上韻,但又不能演成話劇。身段和念白,是我演現代戲最大的挑戰。”

希望打造一出程派精品

作為北京市文藝院團唯一入選本屆梅花獎終評的演員,郭偉這次參評的作品《石評梅》,恰恰就是一出很有挑戰的新編現代京劇。“坦白說,壓力很大,因為我代表的從來不是自己一個人。”郭偉說。《石評梅》首演于2022年,由京劇教育家李文敏任藝術指導,孫國毅編劇,安鳳英導演,著名戲曲音樂家朱紹玉任唱腔設計、作曲,刻畫了新文化運動時期,新青年石評梅、高君宇追求革命理想的崇高精神和純潔愛情,展現了“五四”浪潮里青年人不畏犧牲的堅定信仰。

郭偉在劇中塑造的石評梅入木三分。她翻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從石評梅留下的詩文中揣摩她的性格與思想,她也曾走到石評梅與高君宇的墓前瞻仰憑吊,“排練時,導演、編劇等各位老師幫助我們一起分析人物的想法和感情,細膩到每個手指尖應該做什么動作,可以說,我們把這部作品的細節磨‘爛’了。”程派“綿里藏針”的唱腔,也與石評梅剛強堅貞的性格特點相得益彰,“一唱出來,石評梅外柔內剛的形象就立住了。”郭偉同時在劇中充分而巧妙地展現了具有程派特色的圓場、水袖、翻身、臥魚等身段動作,令戲迷大呼過癮。

“排一出新戲,特別能讓我清楚地認識到,沒有集體的共同努力,這部作品就不能完美地呈現在舞臺上,也就更不可能有這次的梅花獎。”郭偉說。首演一年半以來,《石評梅》始終在不斷打磨提升,“演一次改一次,現在已經修改了5版。所有人都非常認真、非常謹慎,想要把它打造成一部留得下的精品,讓它成為程派新編現代戲的代表劇目之一。”

“滿腹才華,能把青春燃作火;一身肝膽,已將熱血灑成梅。”5月12日晚,肩負責任,頂住壓力,郭偉在廣東省友誼劇院再次上演《石評梅》,這場角逐梅花獎的終評演出贏得了滿堂喝彩。“能為北京京劇院、為北京市爭得這份榮譽,我真的感到非常自豪。”郭偉說。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