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入人工智能、劇綜融合新元素下個綜藝“風口”在何處?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
(相關資料圖)
海風輕拂,白浪沙灘,三五老友,滿屋書籍。在一座遠離城市生活的小島書屋中,中國文學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家和詩人們,聊起關于文學、閱讀、書籍的舊事與領悟……綜藝節目《我在島嶼讀書》豆瓣斬獲9.1高分。這檔節目聚焦關于閱讀的點滴,成為了2022年末綜藝市場的一匹“黑馬”。
無論是唱跳競演、職場觀察,還是文化閱讀、傳統國風、情感交友……回看近年來的綜藝節目,可謂琳瑯滿目,讓人眼花繚亂。可細細揣摩,就能發現爆款仍舊難覓,口碑的保持更是難上加難。如何回歸綜藝的“本心”,踏踏實實做一檔“好看”的節目,這也許是當下綜藝市場需要思考的議題。
5月10日,江蘇衛視的演播廳傳來掌聲陣陣。22檔綜藝節目官宣,不僅有口碑綜藝官宣第二季回歸,更有新穎綜藝題材亮相。現場,當明星嘉賓黃宗澤、王勉,當代作家蘇童,還有外賣小哥劉壯一同點亮江蘇衛視第二季度的綜藝節目上新矩陣時,這些來自不同綜藝中的嘉賓亮相,也讓人好奇在綜藝賽道競爭激烈的當下,衛視的綜藝還有哪種“打法”。
閱讀、博物館、古建復原 文化類綜藝不斷深耕升級
蘸浪為墨、濤聲作歌的《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邀請余華、蘇童、祝勇、程永新等文壇老友重聚;在綜藝《非來不可》中,孟非、劉震云、馬頔將用“高級玩家”的方式打開中國地圖;《棟梁的回響》使用技術手段將消失的建筑展示在眾人面前……在活動現場,綜藝制作人紛紛登場,面對臺下來自全國各地的500余位觀眾,侃侃而談綜藝的制作故事、亮點創新。在他們的講述之中,除了10檔即將在二季度和觀眾見面的新品綜藝,還有12檔涵蓋多元題材的節目和晚會正式亮相。在20余檔包羅萬象、題材各異的節目中,不難看出,文化類綜藝在其中占據極大的比重。
在詩詞、典籍等傳統文化藝術精粹被不斷做成文化節目后,文化類綜藝也在內容題材上不斷拓寬新領域。譬如《我在島嶼讀書》的走紅,就是在“閱讀”這一小眾冷門的綜藝題材中,深入挖掘了讀書的意義和價值,又通過輕松愉悅的真人秀方式,讓觀眾感受到關于文學的日常。推薦會中,綜藝制作人帶著聚焦不同領域的文化類綜藝亮相,挖掘著更深度的文化題材。譬如,以古建筑為載體,以虛擬技術為表現手法,以明星嘉賓還原歷史故事為呈現手段的綜藝《棟梁的回響》,在活動現場首次亮相。在介紹這檔綜藝時,主持人以圓明園遺址舉例,深情地說道:“通過‘云重建’的方式,這座‘萬園之園’的昔日輝煌,我們不僅可以夢見,還可以看見。重建古建,還原經典。”
此外,全新沉浸式推理解謎節目《不可思議的博物館》上線,將采用博物館聯名歷史謎案推理劇本的方式,實景搭建加虛擬AR,營造身臨其境的推理體驗。“我們認為,歷史就是最好的‘劇本’。”該綜藝制作人說。
青年社交、戶外露營 真人秀綜藝方興未艾
真人秀綜藝長期以來占據著社交平臺的熱搜榜和話題榜。從2012年的“異軍突起”,到2013年的“蔚為大觀”,直至今日,真人秀綜藝仍是綜藝領域中最常見的題材之一。當下,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如何在這片浩瀚的海洋中做出新意,值得綜藝人不斷深思。
5月10日,演員黃宗澤、脫口秀演員王勉、歌手陳卓璇、張嘉元出現在演播廳的舞臺上。當日,由他們組成的卡司團隊正式開始青年文化社交真人秀《野挺有趣》的錄制。這檔定位為“周末脫宅指南”的綜藝,將目光轉向年輕人最愛的潮流戶外文化。
除了《野挺有趣》,現場官宣的真人秀綜藝也頗為“扯眼球”。比如由陳楚生、蘇醒、王櫟鑫、張遠擔任常駐嘉賓的《來活了兄弟》熱力開團,他們將在一次次“盲活”中體驗當地的特色美食和生活文化,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蘊,傳遞積極向上的“來活精神”。此外,《閃閃發光的你》《溫暖的客棧》《一起露營吧》等聚焦職場、田園生活、戶外露營的真人秀也蓄勢待發,既著眼當下的年輕人職場,也展現“詩和遠方”的浪漫。
人工智能、劇綜融合 綜藝賽道“新打法”升級
用ChatGPT寫一首歌曲,混雜在眾多音樂人創作的歌曲中,你能聽出其中的差別嗎?綜藝《音樂潮計劃》官宣開啟,其由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團隊傾情打造,將進行潮流音樂的探索。
“每期都會有一首由AI創作的音樂作品隱藏在眾多歌曲中,歌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挑選。”活動現場,這檔綜藝節目的負責人說。在“AI歌手”“AI翻唱”不斷被討論的當下,能看到綜藝領域也開始在這一板塊中布局。
同時,一檔劇綜結合真人秀也正在刷新著在場觀眾的認知。定位為熱播大劇“售后服務”的《幸福劇聯社》,將邀請曾經風靡全國的頂級熱劇中的超人氣劇組再聚首,并開啟20天真人秀生活,共創專屬劇情,填補劇迷們的“意難平”。
在題材不斷被垂直細分的當下,綜藝賽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在江蘇衛視公布的22個綜藝節目里,能看到衛視在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的嘗試,也許其中正暗含著綜藝領域的下一個“風口”。
標簽:
上一篇:《平凡之路》講述新人“辛酸”日常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加入人工智能、劇綜融合新元素下個綜藝“風口”在何處?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海風輕拂,
2023-05-16 15:32
原標題:《平凡之路》講述新人“辛酸”日常文匯報記者衛中普通院校本科學歷的潘巖(郭麒麟飾)為了面試律師
2023-05-16 14:35
原標題:郭麒麟青年精神是一輩子的財富采訪郭麒麟那天,正值五四青年節。1996年出生的郭麒麟今年27歲,當天
2023-05-16 14:46
原標題:《狂飆》之后爆款是哪部?(主題)愛奇藝發布超270部片單(副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說
2023-05-16 14:37
原標題:專訪畫家周國軍:追尋丹青澄懷繪就世象萬千中新網沈陽5月16日電?中新網記者刁海洋“使情懷高尚起
2023-05-16 14:37
原標題:青州博物館新館啟用5月15日拍攝的山東省青州博物館新館。當日,山東省青州博物館新館開館。新館總
2023-05-16 13:37
原標題:山東即墨:傳承戲曲文化感受非遺魅力5月15日,在青島市即墨區第四實驗小學,國家級非遺項目柳腔傳
2023-05-16 13:49
原標題:開啟一場江南文化的“煥”新之旅(引題)長三角城市戲劇節周五啟幕(主題)新民晚報記者趙玥第二屆
2023-05-16 13:56
原標題:河南宋國故城“城摞城”為尋宋探商再添新證中新網商丘5月16日電(王宇)“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
2023-05-16 13:32
原標題:“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在滬開幕5月15日,媒體記者在“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
2023-05-16 13:50
原標題:中國文溯閣《四庫全書》原大原樣影印精選版面世中新社蘭州5月15日電(閆姣九美旦增)15日,中國文
2023-05-16 11:37
原標題:“玉楮流芳”展今起向公眾免費開放,多部“國寶”級珍品或孤本亮相(引題)宋元古籍首展,上博亮出
2023-05-16 10:35
原標題:當明星演員陸續登上舞臺之后——(引題)“流量”讓話劇變得更好了嗎?(主題)文匯報記者王筱麗“
2023-05-16 10:33
原標題:汪曾祺的旅美心史最近重讀汪曾祺先生的書信集《飛鴻傳書寄真情》(譯林出版社2021年),他從1987年8月
2023-05-16 10:44
原標題:博物館賦能美好生活故宮博物院“何以中國”展覽人氣火爆,引發熱議;甘肅省博物館銅奔馬毛絨玩具網
2023-05-16 09:36
原標題:《最后的真相》定檔8·18黃曉明首演“廢柴”律師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昨日,由黃曉明監制,李太閣執
2023-05-16 09:47
原標題:劉若英:說好的“下次見”讓你們等了三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壽鵬寰暌違七年,劉若英“飛行日巡回演唱會
2023-05-16 09:38
原標題:《乘風2023》:徐懷鈺被指“劃水”,冤嗎?于理《乘風2023》做到第四季了,固然人們多少擔憂這個IP
2023-05-16 08:46
原標題:“觀”和“演”成就鮮活的藝術生命(主題)──訪青春版《牡丹亭》柳夢梅的扮演者俞玖林(副題)天
2023-05-16 08:52
原標題:拉動夜間經濟促進文旅消費帶動周邊市場(引題)北京演唱會市場強勁復蘇(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韓軒5
2023-05-16 08:42
原標題:10年來組織上千場公益閱讀活動,江西贛州章貢區閱讀推廣人李剛——(引題)“一本書,就是一顆種子
2023-05-16 08:45
原標題:AI歌手刷屏或涉多項侵權(主題)生成式人工智能亟待規范(副題)北京日報記者袁璐繼繪畫、文案之后
2023-05-16 08:53
原標題:澳門特區第六屆“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閉幕新華社澳門5月15日電(記者李寒芳劉剛)為期一個月的澳
2023-05-16 07:33
原標題:“走讀江岸”傳承城市文脈5月13日,湖北武漢江岸區,志愿者正在為游客講解石庫門建筑群——咸安坊
2023-05-16 07:45
原標題:惹眾怒!演員被無限期停止工作,鈞正平發聲澎湃新聞綜合報道5月13日,有網友發文稱,笑果北京脫口
2023-05-16 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