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西城為文物找“管家”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 通訊員 張紫旖 鄧白露
(相關資料圖)
四月春暖,花滿枝頭。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條海派弄堂——泰安里。4月3日,作為西城區首批文物活化利用計劃中首個中標項目,修繕一新的泰安里“變身”為泰安里文化藝術中心,正式對外開放。海派與京派在這里“握手言歡”。
還原京城民國海派弄堂
走在曾經的香廠新市區,一座極具老上海石庫門風格的建筑屹立街角。“泰安里文化藝術中心”幾個大字懸于墻面上,灰白相間的外立面干凈有序,石庫門、老虎窗被深度還原。弄堂長約70米的小道,把6座小樓分為兩排,小道上點綴著綠植和裝飾石材,兩邊的咖啡廳、劇本社、小酒館,構成一條既有歷史滄桑感又有現代藝術氣息的小街。春日的陽光透過斑駁的樹影照下來,一路走一路看,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大上海。
西城區虎坊橋至天橋一帶曾是民國初年香廠新市區的所在地。地處其中的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間,其建筑形式獨特,是仿上海的里弄式格局,由兩排六座帶內天井的二層圍樓組成,突破了北京城市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是民國時期建筑主動西化的代表。
據《宣南鴻雪圖志》記載,泰安里最初是達官貴人的聚集之地。后來由于民國政府南遷、經濟蕭條以及自身商業定位失準等,香廠新市區逐步衰落,泰安里也逐漸衰落而變成居民住宅。
2009年,西城區政府啟動泰安里騰退工作,2018年完成騰退,2019年修繕竣工。2021年,泰安里被公布為北京市級文保單位。2020年,西城區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計劃對外發布,擬優選社會力量對包括新市區泰安里在內的7處騰退文物建筑進行活化利用。2021年,西城6處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方案確定,新市區泰安里計劃用于建設泰安里文化藝術中心。
如今,煥然一新的泰安里成為當地的地標建筑,與南邊著名的天橋地區相映成趣。
西城區文旅局局長靳真說:“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方向,重點要考慮與文物建筑的歷史文化內涵相契合,與所在街區的功能定位相匹配,還要考慮補充街區公共文化服務短板。泰安里的定位是文化藝術展示和交流平臺,符合天橋演藝區的整體功能。”
從“閉門保文物”向“開門用文物”轉變
新市區泰安里“變身”泰安里文化藝術中心,不只是“面子”上煥新,“里子”更是完成了飛躍,其點睛之筆恰是文物活化利用。
在4月3日舉行的西城區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項目簽約儀式上,共有9處文物建筑實現了落地簽約。
根據簽約計劃,楊椒山祠將用于建成“中軸以西、古都新貌”文化藝術社區,紹興會館用于建設北京魯迅博物館紹興會館分館,宜興會館用于建設宜興會館文化展示中心,護國觀音寺+五道廟用于建設大柵欄文化數字館+京話館,錢業同業公會用于建設古玉文化博物館,梅蘭芳祖居用于建設梅蘭芳美學藝術展示中心,朱家胡同45號茶室用于建設京派茶樓,云吉班舊址用于建設服飾文化研究與新國風體驗中心。
與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計劃相比,第二批參與申報的機構有了新變化:成分更多樣了,既有國企又有民企,還有社會公益機構、民非組織等。來源地也更加廣泛,除了北京本地機構,還有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湖南、海南等地企業參與提交方案,文物活化利用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逐步擴大。2021年第二批計劃發布后,共收到47家社會組織及機構提交的63份項目申請報告,有44家機構入圍初審,最終23家單位的27個方案進入專家評審。
作為首都核心區,面對文物建筑數量眾多的資源優勢,西城區主動作為,堅持頂層設計和實踐探索相結合,穩步推進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家把關、市場化運作”的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
“從‘閉門保文物’向‘開門用文物’轉變,文物保護依靠社會,文物利用服務社會,從而實現文物合理利用的可持續性。”靳真表示,“新市區泰安里正式對外開放,為南中軸又增添了一處特色文化空間。”
融合多種業態 激發區域生機
“新市區泰安里雖然開放了,但還要通過融合多種業態,吸引不同人群,激發周邊區域生機,讓社區和文物一起‘活起來’,共同推動這里成為地標性建筑。”靳真說。
以泰安里項目為藍本,西城區總結出文物活化利用項目“新”的運營模式,即“1+1+X”,以西城區文旅局作為文物管理主體,對運營主體進行監督;宣房大厚公司作為運營主體完成持續運營;“X”包括青島出版集團、泰州文旅集團、上海浦江物業有限公司、磨雅文化等內容合作商,參與共創合作運營。以公益性+商業化的運營模式,融合文化、消費、科技、沉浸式體驗等元素,將公益服務和文化旅游、創新科技和現代商業有機結合,在保護與傳承的基礎上,推動古老文物煥新為可見、可感、可分享的城市新文化空間,煥活周邊區域生機,讓周圍社區“活起來”。
在探索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的同時,西城區還首創文物建筑信用融資,新市區泰安里也成為全國首個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資項目。西城區與北京銀行前門文創支行合作打造了“文物有信用”的全新概念,為泰安里文物活化利用項目提供低息信用貸款綜合授信1000萬元。
靳真表示:“未來,西城區將繼續聚焦破解文物活化利用的難點問題,構建路徑清晰、多方參與、運行順暢的文物活化利用實施機制,讓更多的文物真正‘活’起來,與城市現代生活融合發展,成為新的文化地標。”
標簽:
上一篇:屬于中生代女演員的春天來了嗎
下一篇:春臺會上觀“巨龍”巡游_世界今日報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春臺會上觀“巨龍”巡游這是4月5日在成都崇州市元通古鎮拍攝的“匯江老龍”巡游隊伍(無人機照片)。當日,崇州元通清明春臺會在四川
2023-04-06 14:56
原標題:北京西城為文物找“管家”光明日報記者張景華通訊員張紫旖鄧白露四月春暖,花滿枝頭。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條海派弄堂——泰安
2023-04-06 14:33
原標題:屬于中生代女演員的春天來了嗎蔣雯麗、劉敏濤、宋佳……近期,一批演技派女演員集中出現在熱播都市劇之中,令人頗為期待。然而遺憾的
2023-04-06 14:34
原標題:僅一天假期的清明,近十部類型各異、分眾明顯的影片撐起近兩億元票房(引題)只有黃金檔才可能產生好票房?(主題)文匯報記者王彥沒
2023-04-06 13:34
原標題:陜西舉行癸卯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4月5日,演員在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上演唱歌曲《黃帝頌》。當日,癸卯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
2023-04-06 13:41
原標題:走進洪都拉斯科潘瑪雅古城遺址這是4月1日航拍的洪都拉斯科潘瑪雅古城遺址(無人機照片)。科潘瑪雅古城遺址位于洪首都特古西加爾巴西
2023-04-06 13:47
原標題:專家學者共議古文獻的珍貴價值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黃敬惟?日前,“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對現代的啟迪”學術交流活動在北京國
2023-04-06 12:43
原標題:細致品味故宮建筑文化【著書者說】故宮又名紫禁城,為明清皇宮,且擁有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筑群。自明
2023-04-06 12:50
原標題:廣覆蓋+強創新,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成果(主題)十年間,上海市民文化節舉辦40萬項活動,惠及2億人次(副題)文匯報記者李婷“原以為公
2023-04-06 12:53
原標題:江南古鎮“軋蠶花”4月5日,在德清縣新市古鎮舉行的蠶花廟會上,“蠶花娘娘”在撒蠶花。當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市古鎮舉辦第二十
2023-04-06 12:41
原標題:《非常懸疑》十年重裝再登臺(主題)編劇導演王子川第一次“當觀眾”(副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由王子川編劇、導演的《非常懸疑》,
2023-04-06 12:33
原標題:藝術電影怎樣叫好又叫座(主題)——第五屆“巫山神女杯”藝術電影周專題座談會側記(副題)光明日報記者張國圣黃漢鑫藝術電影怎樣才
2023-04-06 11:53
原標題:百廿學府山西大學學子“清明射柳”弘揚中華傳統射藝文化中新網太原4月5日電(楊靜李佳威)清明時節,百廿學府山西大學內多名學子身著
2023-04-06 11:50
原標題:細探故宮建筑里的秘密【光明書話】?參觀故宮的人,常常驚嘆于其輝煌的外觀、嚴謹的形制、優美的造型、絢麗的色彩、精湛的技藝,然而
2023-04-06 11:50
原標題:在國家大劇院,赴一場跨越南北的“萌新”非遺之約皇城京韻云蒸霞蔚,浙里婺風氣象萬千。一條運河通聯南北,連接起北京和浙江的文化傳
2023-04-06 11:49
原標題:詩歌劇《大海的回聲》上演人民日報廣州4月5日電(記者羅艾樺)近日,紀念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詩歌劇《大海的回聲》在廣東廣州中山紀念
2023-04-06 11:33
原標題:作品類型多樣,小眾題材扎堆(引題)4月新片口碑高,冷門檔期不冷(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 ???剛進入4月,本年度影市第13周
2023-04-06 10:51
原標題:海內外古槐后裔齊聚“華人老家”山西洪洞尋根祭祖中新社臨汾4月5日電?中新社記者楊杰英又是一年清明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中華兒
2023-04-06 10:50
原標題:人生之路(引題)青春美學,叩問自我與時代(主題)央視在播的《人生之路》散發著濃郁的時代感,劇中人物的青春時光相遇了中國改革開
2023-04-06 09:43
原標題:北京工業遺產建筑活化利用再添新范例——(引題)窯火重燃(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潘福達永定河畔,西山腳下。位于門頭溝區琉璃渠村的原
2023-04-06 08:48
原標題:《不止不休》的力量(主題)——青年導演王晶談影片創作(副題)天津日報記者張鋼新片《不止不休》上映后,當即在網上形成熱議,并在
2023-04-06 08:43
原標題:甘肅榆中:千年古鎮上演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城隍出府”中新網蘭州4月5日電(田鵬鶴安方江)城隍出府、青城小調、秧歌表演……清明期間
2023-04-06 08:50
原標題:B站UP主發起停更潮?記者采訪發現,內容品質、創作生態、激勵機制都面臨新問題(引題)面對大流量,眾多平臺都在吸引UP主發布視頻(主
2023-04-06 08:36
原標題:半熟的愛情:“寫實派”戀綜突出重圍進入2023年,戀綜市場依然熱鬧。與過往的同質化內容不同,如今的戀綜已然有了百花齊放的態勢——
2023-04-06 08:39
原標題:贛州于都:《長征第一渡》致敬英烈專場迎來“特殊觀眾”4月4日晚,在贛州于都長征大劇院,大型文旅史詩舞臺劇《長征第一渡》推出致敬
2023-04-06 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