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每日動態!天津博物館上演首部委約表演作品《進入雪景寒林之境》

時間:2023-03-27 14:36:41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天津博物館上演首部委約表演作品《進入雪景寒林之境》(引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代實驗戲劇演繹宋代傳世名畫(圖)(主題)

天津日報記者 劉茵

昨晚,天津博物館首部委約表演作品──實驗戲劇《進入雪景寒林之境》在該館一樓報告廳上演。該劇體現了天博深入挖掘館藏文物,讓文物“活”起來的多元思路。

建立當代觀眾

和宋代繪畫間獨特聯系

《進入雪景寒林之境》由青年藝術家閆小平編劇、導演,該劇用獨角戲的形式構建出一片雪和一個人相遇的故事。劇情從“雪”的視角出發,探究當代青年的情感世界,傳遞在對未來充滿不確定的今天更加需要彼此,具有獨特的洞察力。該劇以博物館為舞臺,以戲劇為介質,從年輕的、當代的視角出發,在當代觀眾和宋代繪畫之間建立了獨特聯系。

天博館藏《雪景寒林圖》被視為中國繪畫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理解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精神的重要入口。畫中充滿孤寂荒寒之美與開闊渾然之境,流露著宋代畫家范寬的理性光彩與情感意蘊。該幅作品的創作有特殊的歷史土壤,北宋時期頻繁降雪,外部氣候環境寒冷。同時,人文思想和美學風格發生巨大變化,畫家作為創作者的主體性得到空前彰顯。范寬的一生經歷了謀生挫折、風塵跋涉和任職磨礪,他感受到外部環境的寒冷,又受到社會思潮的浸染,《雪景寒林圖》橫空出世,傳達出他對傳統“天人關系”的理解,在畫中揮發出生命的極致和精神的升騰。

作為天博的特別委約項目,實驗戲劇《進入雪景寒林之境》創作團隊反復觀看原畫,查閱了大量學術資料。“解讀作品,就先要理解它的精神實質,在理解原作人文精神的基礎上想象和放飛,形成戲劇的表現樣式。”閆小平導演介紹,“范寬非常有趣地處理了自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畫中的山下草堂中,有一個人獨自面對渺渺雪林,奇妙構思提供了多維度的想象空間,產生了復雜且豐富的審美內涵,也為現代創作者提供了重新創作表達的豐富可能性。”

按下經典作品

現代解讀刷新鍵

全劇節奏輕靈、詼諧幽默,舞臺氛圍轉換巧妙,兼具觀賞性與思考性。劇中,主演代鵬飛站立于舞臺之上,舞動白雪、揮灑墨綢,表演充滿張力。當談到在博物館演出有什么不同時,代鵬飛坦言,此次排演非常艱難,導演希望通過多元化、試驗性的表演方式,帶來充滿開放性和參與感的整體呈現。代鵬飛說:“在排演過程中,導演為我解讀北宋文化,也講了傳統戲劇在宋、元、明時期的不同樣式。對我而言,這是一次表演能力的刷新,劇中不僅有肢體的元素,還有寫意的精神以及戲劇的游戲感,希望觀眾能和我一起按下經典作品現代解讀的刷新鍵。”

田湛是此劇的服裝造型設計師,他被宋代絹本畫卷特有的暗金色與筆墨深深觸動,充滿氣韻的樹枝讓他聯想到人體經絡的錯綜相連,并將其確定為本次服裝設計的主要元素──暗金色薄紗、黑色透明的巴厘紗與絹本材質相呼應,錯落纏繞的黑色線條暗示著樹枝和雪。田湛數易其稿,在現代的設計中加入中式傳統剪裁,使上衣沒有接縫。他說:“雪從天降,所以他的衣服必須天衣無縫。”最終,他制作出的服裝神氣十足、精美絕倫,時代活力和傳統工藝巧妙融合。

這部戲的視覺呈現并不以寫實為基點,而是用燈光設計捏合表演與影像。青年燈光設計師袁野說:“傳統藝術虛實相生、黑白互表,我要學習這種智慧,力求為‘雪景寒林’創造一個美好且有趣的世界!”

讓優秀傳統文化

與公眾產生鏈接

對觀眾而言,欣賞傳統繪畫并不僅是欣賞技法,也可以還原到個體和藝術家心靈的感知共振。主創團隊希望通過戲劇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參與進來。在他們眼中,宋元繪畫不僅有技法的突破、成熟,也是藝術家對其所處時代的思考與表達。歷史上的每件偉大作品都有自己的精魂,他們努力去觸碰、喚醒這片精魂,并將其帶入新的場域,與公眾及社會產生鏈接。

今晚,《進入雪景寒林之境》在天博再演一場。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