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廣州黃埔區成立全國首個校園考古工作站

時間:2023-02-14 14:36: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廣州黃埔區成立全國首個校園考古工作站


【資料圖】

文教融合,實現考古“破圈”

中國文化報駐廣東記者 譚志紅

學生不僅可以在學校參與文物修復、鑒定,還有機會參與考古田野發掘。這是廣東省廣州實驗中學在新學期帶給同學們的新體驗。2月6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黃埔工作站、黃埔區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中心在廣州實驗中學成立。這是全國首個校園考古工作站,也是廣州市首個實體化運作的區級文物研究及展示平臺。黃埔區將以此為新起點,提升區域文物保護力度,打造大灣區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黃埔樣板”。

文教融合,推動考古體驗進校園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黃埔工作站、黃埔區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中心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是集整理、研究、展示、傳播、互動、體驗于一體的科研和公共文化設施,將致力于黃埔區考古成果的整理、研究、闡釋工作,策劃文物考古成果展覽,組織公眾考古體驗活動。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黃埔工作站是考古文博界、教育界的一次創新與探索。以該工作站成立為契機,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廣州實驗中學簽訂了館校合作協議,共建教育教學實踐基地。“成立工作站,就是要發動社會力量,特別是聯合教育部門做好考古成果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將其轉化為社會公共資源、教育教學實踐資源。”廣州市考古研究院院長易西兵表示。

該工作站將通過館校合作平臺向學生普及考古知識、開展鄉土歷史教育,激發學生對考古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為雙方利用文物資源深度開展教育教學合作創造了良好的契機,也為館校合作工作搭建了更為廣闊的平臺。黃埔區副區長何宇鴻表示,工作站的成立是市區聯手、文教融合,在文化研究和展示領域的全新謀劃,將有效實現考古“破圈”“突圍”,以豐碩的考古成果啟發、滋養孩子們的心靈,講好黃埔故事。

活動現場舉辦了“探索未知 揭示本源”黃埔區重要考古發現概覽圖片展,全面介紹了茶嶺遺址、甘草嶺遺址、沙嶺遺址、欖園嶺遺址等16處黃埔區重要考古遺址。現場還播放了陂頭嶺遺址考古紀錄片,展出黃埔考古出土部分文物,展現了近年來黃埔區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示了考古工作對延伸歷史軸線、增強歷史信度、豐富歷史內涵、活化歷史場景作出的積極貢獻。“原來我們黃埔的歷史這么悠久,歷史在我們面前‘活’起來了!”廣州實驗中學初一學生王藝嘉說。

在當天舉行的“穿越時空隧道,探尋歷史回聲”廣州市黃埔區2023春季學期開學思政第一課活動上,易西兵以“走近考古”為主題,結合多年考古工作經驗,為黃埔區中學生講授“什么是考古”“為什么要考古”“怎樣做考古”等內容,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

廣州實驗中學負責人劉金軍表示,工作站設立后,可以通過項目式學習的模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和人文素養。接下來,廣州實驗中學將有計劃、分階段、按步驟、全方位地推進考古教育工作,通過師生培訓、社團活動、微課題研究、舉辦主題展覽、校本課程開發、研究性學習等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培育特色校園文化。

走在前面,在開發中探索遺產保護新路徑

“黃埔區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南海神廟、黃埔軍校享譽海內外,考古新發現層出不窮,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亮點紛呈。”廣州市文物局局長劉曉明說。據了解,黃埔區的考古工作肇始于1954年原蘿崗區聯和街石馬村五代南漢昭陵的發掘,1965年又在蘿崗鎮暹崗蘇元山發現了春秋時期的遺址,從此拉開了黃埔區考古與文物保護的序幕。

伴隨著黃埔區的繁榮發展,經過幾代考古人的接續努力和辛勤耕耘,黃埔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發現,特別是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片區陸續發現了茶嶺、甘草嶺、沙嶺、欖園嶺、陂頭嶺等一大批具有極高歷史文化價值的考古遺址,對構建珠江三角洲史前文化發展序列有重要意義,為重構嶺南早期歷史,尤其是回答“何以南越國”“何以廣州”等問題提供了更為充分、更為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對豐富歷史內涵、活化歷史場景、助力嶺南文明溯源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這也是考古工作站選址于中新廣州知識城的意義所在。這里有豐富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考古遺址,也有如火如荼日新月異的開發建設現場。考古工作站的設立將為騰飛的中新廣州知識城追根溯源,以厚重的文化底蘊賦能城市建設。

梳理家底,將現代生活與鄉土文化相融合

長期以來,黃埔區秉承敢為人先、真抓實干的精神,文物保護傳承工作走在前列:2014年,全國首創文化遺產監督保育工作站模式,引進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巡查監督管理;2020年,出臺《黃埔區文化廣電旅游局服務城市更新工作八條措施》《三舊改造涉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指引》,在全國率先提前主動介入指導、服務、監督舊改項目涉及文物保護工作,加強城市更新過程中的文物管理;2022年,全省首創文化遺產檢察官制度,實現行政執法權和司法監督權有機融合;2022年,在全市率先劃定公布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完成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四有”檔案的制作工作,夯實文物保護基礎。

2022年以來,黃埔區全面梳理歷史文化遺產家底,開展全區古屋、古道、古井等10類古遺存摸查和保護工作,采用“微改造”繡花功夫,最大限度還原歷史風貌,將現代生活與鄉土文化相融合,打造出一系列歷史文化遺存展示區:在九佛街蓮塘村里,時尚的“鏈咖啡”咖啡館、新派的“荷塘月色”茶室和圖書館,與鴻佑家塾、青蓮戲臺相映成趣;在南崗街融德里,傳統風貌展示區嶺南文化意趣盎然;在文沖街幸福里片區,歷史文化與黨史教育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相結合。

標簽: 文化遺產 實驗中學 傳統文化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