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天天熱消息:重慶:借“村晚”帶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時間:2023-02-14 14:41:02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

重慶:借“村晚”帶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資料圖】

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 彭澳麗

“村晚”是農民自編自導、自演自賞的鄉村文藝活動,已成為活躍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展現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的重要舞臺。兩年來,線上看“村晚”、線下參與“村晚”已經成為“新民俗”。

▲ 黃莊村村民表演的廣場舞《菜籽花開遍地黃》亮相“村晚”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重慶市積極鼓勵引導具備條件的鄉村自辦“村晚”,呈現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重慶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魯廣峰介紹:“在重慶40個區縣中,有25個區縣開展了‘村晚’活動。我們有意識地要求‘村晚’的舞臺盡可能地靠近大地、靠近優質的民宿、靠近村民原始生活狀態,舞臺不要求奢華,盡可能起到宣傳和推介地方特色的作用。”

今年1月初,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有關事項的通知》,公布了2023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點名單,重慶市江津區永興鎮黃莊村就位列其中。

作為江津區鄉村振興黃莊示范片項目涉及地,黃莊村環境優美、田園連綿,這里的“江小白·金色黃莊”更是一處充滿詩意又不乏童趣的農文旅綜合體。1月14日,黃莊村舉辦“村晚”活動當天,附近的村民、重慶主城區居民以及游客紛紛前來看年戲、趕年集、吃年飯、喝年酒、賞年俗,選購“村晚”年集上展示的各種各樣的特色農副產品。據悉,黃莊“村晚”活動通過央視頻、國家公共文化云等平臺同步直播,累計吸引了逾584.6萬人次在線觀看。

為擴大群眾對“村晚”的知曉度,重慶在“村晚”活動前期就以微信小視頻、抖音短視頻等形式推出宣傳片,并通過村支書或鄉賢代言等方式增加地域辨識度。“游客到這里可以觀光體驗現代農業項目,如花卉觀賞、種植或是酒的釀制等。通過參與‘村晚’,他們也能了解我們農文旅相融合、深融合、真融合的進展,對于鄉村振興會有更直觀、全面的認識。”魯廣峰表示。

鄉村振興,文化振興是思想保障。“村晚”活動中,重慶市首次推出了聘請江津籍文化名人到鄉村當“文化村長”的舉措。“之所以選擇在這一天推出首批‘文化村長’,也是想借‘村晚’的熱度,引領全市各區縣鄉鎮推廣這一舉措,吸引更多人關愛家鄉、熱愛家鄉,為鄉村振興、山鄉巨變出力。”魯廣峰介紹,“文化村長”主要負責鄉村文化建設,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開展文化結對幫扶,推動形成新的農村文化建設力量。未來,這些“文化村長”將利用他們的影響力帶動區域文化傳播,讓地方特色“走出去”,讓更多人“走進來”,助推旅游、農產等良性發展。

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創意呈現也是“村晚”的一大亮點。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巫山烤魚”傳承人陳嗣紅,在竹賢鄉下莊村“村晚”活動現場表演了烹飪制作“巫山烤魚”;石柱縣楓木鎮風竹村村民的舞獅表演《采青》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妙泉鎮大田村帶來的花燈歌舞《搬新家》,生動展示了當地特色;在璧山區七塘鎮將軍村的“村晚”上,特別增設了新年畫聯展、民俗活動表演和猜燈謎過大年等活動,讓群眾觀看演出的同時,多視角了解地方傳統民俗文化。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要內容。在重慶,“村晚”已發展出“直播帶貨”功能。魯廣峰介紹,早在2021年重慶市竹賢鄉下莊村舉辦的“村晚”活動中,巫娃山妹就實踐了在直播平臺上現場帶貨巫山特色美食產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在七塘鎮將軍村“村晚”大聯歡活動現場,20多名來自重慶12個區縣的鄉村“網紅”扮演起家鄉“寶藏”推薦官的角色,熱情洋溢地推介本地土特產和文創產品,有效促進了本土特色產品的展銷。

“村晚”的帶動作用還體現在鄉村治理優化方面。“當一個村在組織籌辦‘村晚’時,70%以上的村民都參與其中,從鼓勵村民提點子到選拔村民參與排練,村民間的溝通變多了、關系也更加融洽和諧,大家團結一致,想為鄉村作貢獻。”魯廣峰說,“村晚”的演出水準雖然不高,但群眾在各項環節的介入,增強了他們的幸福感、滿足感、獲得感、認同感,也營造了良好鄉風。

“我們的‘村晚’不只是百姓表演的平臺,更是展示鄉村特色的平臺。我們舉辦‘村晚’不只是搞一場演出,更想讓城里人了解鄉村、走進鄉村,感受濃郁的鄉土氣息,讓全國人民體會到‘村晚’已經逐步發展為集文化傳播、旅游宣傳、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等功能于一體的活動。”魯廣峰說。今后,重慶將繼續打造鄉村“村晚”品牌活動,幫助有條件的鄉村舉辦自己的“村晚”,讓“村晚”發揮更大效益,用文化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標簽: 巫山烤魚 文化建設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