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宋詞《滿江紅》的同名電影正在上映。提起滿江紅,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小學時就早已背的滾瓜爛熟的《滿江紅·怒發沖冠》,多年過去,內容大家可能忘了大半,但肯定還能記起當初背誦這首詞時被那慷慨激昂的詞句調動起的心中豪情,以及在了解背后歷史時的義憤填膺。
作為我國詩詞體系中一個重要的詞牌名,有關《滿江紅》這一詞牌的來源說法不一。一說是出自白居易《憶江南》中“日出江花紅勝火”一句;一說出自唐代朱慶余志怪小說《冥音錄》中載有的“上江虹”曲名,將“上”“虹”二字轉易而得;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該詞牌名是來源于一種水草,名字同為滿江紅。
(資料圖片)
這種水草多分布于南方地區的稻田、池塘、湖泊等水域,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水草。這樣一種不起眼的水草,卻擁有如此霸氣外露的名字,背后究竟有何秘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來源丨維基百科1
滿江紅是什么?
滿江紅(滿江紅屬Azolla)也叫紅萍或綠萍,屬于槐葉萍目,滿江紅科,是一種浮水蕨類植物。
浮水植物是指葉片漂浮在水面,而根系懸浮在水中或者生長在水下的植物,它們漂浮在水面上的葉片能夠很好的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進行光合作用,水下的根系則能直接吸收水體的養分,這樣的營養攝入方式讓它們得以快速成長。
來源丨中國植物圖像庫 白重炎攝
平時狀態下的滿江紅呈現綠色,多數人乍看之下并不能將其與浮萍區分開,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們呈羽毛狀分布的小圓葉。到了秋冬季節,滿江紅的**葉片將會合成大量花青素,使鋪滿水面的葉片呈現鮮艷的紅色,**滿江紅的名稱也就是由此而來。
來源丨中國植物圖像庫 周建軍攝
滿江紅算得上是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僅2~3天就能讓自己的生物量翻番,這得益于滿江紅與葉片內的魚腥藻形成的共生關系,**魚腥藻擁有高效的固氮能力,能夠把大氣中的氮元素集中并儲存起來,**滿江紅借助這些氮元素茁壯生長,再憑借數量優勢大肆吸收二氧化碳,就這樣,滿江紅能實現高效的碳氮匯聚。
滿江紅生長速度快,生命力卻算不上太過頑強,它對于生長環境有一定要求,低溫或高熱環境下都難以生長,只有在水位合適(3cm以上),溫度適宜(20~25攝氏度)的環境下才能以最快的速率生長,否則將很快凋零枯萎。
相較之下,同屬浮水植物的浮萍的生命力就頑強許多,不僅在遭遇低溫環境時能將體內的養分轉化為淀粉儲存起來,在干旱時還能將根系短暫插入土壤當中休眠,等到環境適宜時就會再度復蘇生長。
浮萍 來源丨維基百科
2
滿江紅在農業、生態中的作用
滿江紅對于農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首先它是一種優質的天然綠肥,尤其適合用于水稻的種植,稻田養萍增加土壤肥力由來已久,我國元代的《王禎農書》中就有稻田養萍喂豬的記載,農民會將滿江紅播種于灌水的稻田中,讓滿江紅與禾苗一同生長,滿江紅鋪滿水面能夠抑制雜草生長,在水稻成熟后農民會放干田里的水,滿江紅就會很快枯死,積累下來的氮元素就會釋放到土壤當中,增加土壤肥力。
稻田里的滿江紅
來源丨geolsoc.org.uk
北京農業大學曾進行過利用滿江紅作為底肥的水稻種植實驗,畝施3000kg作為底肥,當季可增產35%,后季可增產5~10%,且土壤結構明顯改善,含氮量明顯增高。
其次滿江紅還是一種廉價優質的飼料,滿江紅內含有大量家畜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氨基酸,再加上生長迅速的特點,只要能將其中所含的難以消化木質素去除,滿江紅就可以作為一種清潔安全且成本低廉的飼料。
來源丨pexels3
滿江紅事件
除了固氮,極快的生長速度還讓滿江紅擁有了強大的固碳能力。
習慣了地球北極總是處于冰天雪地狀態的我們,恐怕很難相信在很久以前北極會是一大片茂盛的叢林,而且北極由森林變為雪原最關鍵的過程只發生了很短時間,在地質尺度上看幾乎是一夜之間,而這個關鍵過程,就和滿江紅固碳的能力有關。
距今約5000萬年的始新世,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高的驚人,達到了2500~3500ppm,遠高于現在的400ppm,由此引發的溫室效應讓整個地球都很熱,此時被稱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PETM)。
那時的北冰洋被群山環繞,與之交匯的河流注入的淡水在北冰洋表面形成了水體分層,淡水處于上層,滿江紅便在淡化的北冰洋里繁殖。遼闊的水域,適宜的溫度和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為滿江紅的生長提供了絕佳條件,讓它幾乎呈指數級增長,很快就覆蓋了大片水域,冬天到來時它們會枯萎并沉入海底,由于缺少能夠分解它們的微生物,它們所匯聚起來的大量碳源也就此沉沒在海底,溫度合適時海面存活的滿江紅又開始大量繁殖。
化石中的植物形態與現代滿江紅的相同
來源丨Dr Ian Miller of the Denver Museum of Science
如此往復循環近80萬年,直到弗拉姆海峽打開,臨近海洋的海水注入,滿江紅才開始逐漸消失在北冰洋海面,在此期間滿江紅吸收的二氧化碳讓整個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了將近一半,北極也因此加快了變成冰雪世界的腳步。這一次神奇的地質事件被稱為滿江紅事件,是地質學上的重要發現,該事件表明滿江紅對當今地球生態環境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滿江紅事件對氣候的影響
來源丨theazollafoundation.org
總結以上,我們可以看到有著高效固碳固氮作用的滿江紅不僅可以作為優質的綠色肥料,更能開發成廉價安全的家畜飼料,另外從其對地球當今生態環境的塑造作用來看,只要合理利用,滿江紅也能夠作為匯碳機器來為如今又開始“熱”起來的地球降降溫。
伴隨著綠色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類似滿江紅這種具有優良生態價值的生物必將在未來綠色世界的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讓那樣的世界早日化作現實。
上一篇:天天快訊:微生物:我們是土壤物質循環的發動機!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半熟戀人2》分寸之間、果敢相愛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三十而立,談一場棋逢對手的戀愛。去年,騰訊視頻推出了輕熟齡戀愛觀察真人
2023-02-09 09:32
原標題:“把小說里最重要的東西提煉出來了”(主題)──馮驥才談話劇《俗世奇人》(副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莉莉昨日舉行的話劇《俗世奇人》發
2023-02-09 09:38
原標題:《大博弈》:抒寫中國制造業崛起之路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張鵬禹從《人間正道》到《人民的財產》,作家周梅森始終將目光投向火熱的現實
2023-02-09 09:35
原標題:搭檔于謙楊冪新片開機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岸)昨日,由導演丁晟執導的懸疑喜劇《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正式宣布開機,領銜
2023-02-09 09:42
原標題:《狂飆》之后好劇連連今年春節期間,《狂飆》的“爆火”讓觀眾對國產電視劇有了更多的關注。如今,《狂飆》已經收官,但觀眾們熱情依
2023-02-09 09:47
原標題:全球連線丨這座“基因庫”解碼了600年前的青花料配方青花瓷是中華文明與阿拉伯文明互相碰撞融合的產物,尤以元明清時期的景德鎮青花瓷
2023-02-09 08:45
原標題:全球連線丨中國首座生態博物館守護古老苗族文化位于大山深處的貴州省六盤水市梭戛苗族彝族回族鄉(以下簡稱“梭戛鄉”)高興村,坐落
2023-02-09 08:52
原標題:盤錦葫蘆島文學遺址遺存田野調查完成(引題)新發現李龍石故居等8處文學遺跡(主題)遼寧日報記者趙乃林核心提示我省文學遺址遺存田野
2023-02-09 05:44
原標題:《熊出沒·伴我“熊芯”》:歡樂的親子時光春節檔上映的“熊出沒”系列第九部動畫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累計票房破12億元,
2023-02-08 18:50
原標題:《散樂圖》在央視華美“展卷”遼寧日報訊記者楊競報道遼代壁畫藝術綿延千年,其中,不乏樂舞元素的出現。近日,沈陽音樂學院創排的中
2023-02-08 18:42
原標題:天津博物館文博盛宴多姿多彩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璽通訊員程志會博物館里觀看民樂快閃,逛逛小而美的文創市集,欣賞國寶《雪景寒林
2023-02-08 16:52
原標題:長篇小說《你好,朋友圈》出版:在朋友圈辨識他人看見自己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近日,冰心散文獎得主王潔推出全新長篇小說力作
2023-02-08 16:48
原標題:湖北黃梅:“正月唱大戲”,滿滿“煙火氣”2月4日,元宵節前夕,黃梅縣東禪公園早早就被前來觀看鬧元宵活動的群眾圍個水泄不通。耍龍
2023-02-08 16:53
原標題:正月十四“蠐蟆節”重啟南充蠐蟆燈似火龍游河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謝杰蠐蟆燈“十四夜,搖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樣高;
2023-02-08 16:34
原標題:專訪趙兆:不追爆款,做爆款的引領者《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前,外行觀眾對音樂制作人趙兆或許并不熟悉,但在音樂圈,幾乎沒有人不知道
2023-02-08 15:35
原標題:“黑豹”“蟻人”交接棒(引題)漫威電影能帶火春季檔嗎?(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 漫威電影《黑豹2》2月7日在內地正式公映,而10
2023-02-08 15:54
原標題:曲藝名家趙俊良保護文物陳偉今年的正月十七日,是筆者的恩師、曲藝名家趙俊良先生(1933-2014)的90歲冥壽。趙俊良先生,滿族,北京人
2023-02-08 15:45
原標題:新年喜迎“開門紅”!北京人藝屢掀觀演熱潮人民網北京2月8日電(記者劉微)兔年春節剛過,兩部文化大餐《正紅旗下》《茶館》在北京人民
2023-02-08 15:50
原標題:甜寵式戀情救不了偶像劇套路(主題)好演員遇上爛題材演技也會被“消費”(副題)在《狂飆》和《三體》熱播的夾縫中,由殷桃主演的都
2023-02-08 15:32
原標題:《去有風的地方》:我們為何熱衷治愈系故事李靜從開播到收官,劇集《去有風的地方》貓眼實時數據的網播累計播放量達32 35億,豆瓣評分
2023-02-08 14:43
原標題:《風再起時》:傳統題材與類型突破新嘗試程波“廉政風暴”“雷洛”“跛豪”等可以說是香港警匪等類型片常常處理的、甚至已經“原型”
2023-02-08 14:50
原標題:李小冉、李乃文、周依然、周奇領銜主演(引題)《我們的日子》奏響生活交響曲(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年代劇《我們的日子》6日
2023-02-08 14:32
原標題:電影導演拍網劇:是降維打擊還是審美冒險李寧張大磊執導的網劇《平原上的摩西》在熱播的同時引發了兩極分化的評價。質疑者認為其拖沓
2023-02-08 14:34
原標題:劇場鐫刻城市風華方家駿乍暖還寒時,演藝業復蘇無疑是溫暖人心的好消息。去往劇院的路,三年來第一次走得輕松,一路樹木亦是玲瓏模樣
2023-02-08 14:46
原標題:滿滿“煙火氣”湖北黃梅“正月唱大戲”好戲連臺經濟日報記者柳潔通訊員吳慕楓迎春接福舞龍獅,張燈結彩鬧元宵。2月4日,元宵節前夕,
2023-02-08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