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鯉魚,你可能忘記它吃著什么味兒,腦子里都是轉發過的錦鯉;說起“四大家魚”青草鰱鳙,你可能不知道它們都長啥樣,但嘴里已經有酸菜魚、水煮魚、紅燒胖頭魚的味兒了……
【資料圖】
天津名菜罾(zèng)蹦鯉魚,貌似還是彩頭大于吃頭
關于鯉魚與青草鰱鳙,還有很多故事,比如鯉魚為什么沒進四大家魚呢?美國人為什么如此害怕“亞洲鯉魚”?跳龍門的能不能是草魚?
美國人:祥瑞?我真的會謝
中國人把鯉魚當祥瑞,大洋彼岸的美國人卻一提鯉魚就頭疼。近年來,時常有美國鬧“魚災”的消息:原本為清理池塘水藻從中國引進的“亞洲鯉魚”,后來在洪水中逃散,逐漸繁衍成災。它們又貪吃又能長,大肆搶占本土魚類的生存資源,幾乎占領了美國中東部各大水系……最要命的是,美國人不愛吃它們!
2022年,美國人給亞洲鯉魚更名Copi,取自“copious”豐富多產的意思,鼓勵人們多吃,但不愛吃有沒有可能是你們廚藝不行……
圖源:央視財經
這所謂的“亞洲鯉魚”,是好幾種魚的統稱,并不都是我們中國人說的鯉魚。鬧得最厲害的兩種,美國人稱為“銀鯉魚”和“大頭鯉魚”,在中國的菜市場上分別叫做——白鰱和胖頭魚,大名鰱魚和鳙魚!它們與同樣入侵美國的青魚、草魚并稱為中國傳統的“四大家魚”,跟鯉魚同屬鯉形目、鯉科,算是堂兄弟。
認一認四大家魚
青魚:身軀細長壯實。個頭一般比較大,菜市場賣的動不動就超5公斤,體長破1米的也不少見。腹面外幾乎渾身青黑。頭部尖長,嘴朝下開,取食水底螺螄。鱗片較大。
草魚:身軀幾乎是細長圓筒形,便于穿行在水草叢中。菱形大鱗片整齊排列,閃亮醒目。頭部短而寬,嘴巴較寬且向前突出,嘴唇肥厚,適合撕草葉吃。
鰱魚:頭部較大,嘴向上開,因為以水體上層的浮游植物為主食。鱗片細小,體測亮白,又名白鰱。腹部突起的角質“腹棱”從腮后延伸到肛門。
鳙魚:俗稱“胖頭魚”,頭特別大。嘴朝上開為吞食水體上層的浮游動物。身軀厚重,前寬后窄。鱗片細小,體測有深色斑紋。“腹棱”從腹鰭到肛門。
滑動觀察四兄弟美貌
在分類學上,鯉科是一個包括2000多種魚的超大家族,我們熟悉的鯉魚、鯽魚、青草鰱鳙以及鯪魚、鳊魚(武昌魚)……都是其中成員。鯉科魚類中最大的暹羅巨鯉可達2米多長、超過120公斤重,最小的透體小dān(魚字旁加一個丹)只有12毫米,是目前已知最小的魚。
炫你嘴里?好的,張嘴
圖源:YouTube
鯉科魚類嘴里沒牙,喉部有鰓弓特化而成的“咽齒”幫助磨碎食物,許多種類在嘴邊長著“胡子”狀的肉質觸須。但它們興旺發達的秘訣,在于百花齊放的分化。鯉科魚類廣泛分布于亞歐大陸、北美洲和非洲西部,體型體態十分多樣,從水面上層的掠食者到趴伏河底的啃草能手,幾乎樣樣都有。
種類龐雜的鯉科魚類不光豐富了人們的餐桌,還裝點了人們的魚缸——平平無奇的鯉魚和鯽魚,被人工培育成了千姿百態的錦鯉和金魚;還有熱帶魚市場上的“斑馬魚”、“虎皮魚”、“黑線飛狐”、“紅尾黑鯊”……你能想到小巧玲瓏的它們也都是鯉科成員嗎?
自從知道金魚是鯽魚,看家養金魚能看出鯽魚湯的味道
四大家魚為什么沒鯉魚?
入侵美國的鰱魚、鳙魚都以浮游生物為食,是不折不扣的大胃王,一天最多能吃掉相當于體重40%的食物。它們的繁殖效率還超高,一條成熟的雌性鰱魚或鳙魚,每年能產300萬枚卵!這么多大魚像凈水機一樣吸干了水中的營養,讓當地魚類難以生存。
霸道的“亞洲鯉魚”坑苦了美國魚,古代中國人卻用它們造福自己的肚腸。最早被人工馴養的是鯉魚,春秋時越王勾踐的謀臣范蠡,退隱后化名陶朱公,一度靠養鯉魚成了大富翁。后來人們又把鯉魚引入稻田,搞起了“魚稻共作”。
《狂飆》里想致富先賣魚的原型(bushi
圖源:網絡
到唐代隨著社會富裕,吃魚的需求越來越大,光靠鯉魚已不能滿足。加上唐代皇帝姓李,“鯉”字成了避諱,甚至一度規定全國上下都不準吃鯉魚……漁民們只好大力開發新品種,最終挑出了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這四種鯉科魚類。
青草鰱鳙和鯉魚一樣能在魚塘里飼養,而且都比鯉魚個頭大、生長快,價格便宜量又足。更重要的是,這四位棲息的水層、需要的食物各不相同,按比例混養在一起正好互補:青魚在水底取食螺螄等軟體動物,草魚在中上層取食水草,鰱魚、鳙魚則待在水體上層,其中鰱魚主食浮游植物,鳙魚主食浮游動物。
青魚可不怕螺螄殼,喉部咽齒能直接碾碎殼
再殼肉一起吐出,挑著找肉吃
圖源:Wikipedia
這種充分利用空間的混養技術,到宋代基本成熟,“四大家魚”也就此叫響。盡管鯉魚仍受到人們喜愛,但在養殖業上不得不屈居青草鰱鳙之下了。
能跳龍門的不只是鯉魚
四大家魚在文化領域一直比較低調,沒有“鯉魚跳龍門”那樣的著名典故。其實四大家魚由于體型更大、力氣更猛,跳躍能力并不比鯉魚差。
轉發這條小鯉魚,下個躍過龍門的就是你
圖源:動畫片《小鯉魚跳龍門》
尤其是外表清秀的鰱魚,擁有流線型的身材和充沛的體力,在鯉科食用魚中是出了名的“運動健將”。同樣是棲息在水體上層,鳙魚總是懶懶散散不愛動,鰱魚卻是火爆性子,感到緊張時就會猛烈竄跳。
在美國伊利諾伊河中下游河段,只要駕船在河面上開一圈,就能看到許多鰱魚受驚躍出水面,足有兩三米高。為對付這個入侵物種,美國人設置了堤壩、電網,卻經常被它們跳過去。
鰱魚:不愛吃我還不讓我運動運動
還有人開發了一項極限運動,用弓箭射殺躍出水面的鰱魚,不過這樣也有危險——若是幾十斤的大魚撞到人身上,輕則皮肉受傷,直接把人撞進河里甚至撞成鼻梁骨折、腦震蕩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而在我國浙江千島湖,每年秋天都會進行“巨網捕魚”活動,成百上千的鰱魚們在漁網上跳來跳去,水面如同炸開了鍋,煞是壯觀。再仔細一瞧,漁民師傅們個個都戴著頭盔呢……
鰱魚:我脫水!
四大家魚的鄉愁
說來難以置信,四大家魚被養殖了上千年,但在魚塘里一直難以繁殖,古人只能從河湖里撈魚苗回去養!直到20世紀中期,我國科學家才發現這幾種魚的卵巢在特定的水溫、水流條件下才能發育成熟,魚卵也要在流水中才能順利孵化。
如今終于有了人工繁殖它們的技術,可是由于濫捕、污染和水利工程影響,野生青草鰱鳙的數量正在暴跌……別看它們在美國水系威風八面,在長江里卻要靠人工放流來拯救了。
今年湖北宜昌放流約10萬斤江魚,含四大家魚
圖源:宜昌消防
除了人類,四大家魚在故鄉還有魚類天敵,其中之一便是它們的鯉科同族,鳡(gǎn)魚。鳡魚是中國特產魚類,在許多地方的俗名就叫“水老虎”。它嘴里沒牙,卻有著魚雷般的細長身體和無比貪婪的胃口,整日在水中高速追擊吞食小魚,一兩條就能“承包”掉一個魚塘里的魚苗。如果把鳡魚的生活拍成一部電影,一定叫《速度與激情》。
早些年時常有近2米長、30~40公斤重的大鳡魚被捕撈上來,不過它們實在太遭漁民痛恨,加之味道實在太鮮美,如今也已不太常見了。
鳡魚:我的弱點還是太好吃了……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鄉村春節舞獅重拾傳統年味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位于鄂東南地區的陽新縣周堡村,地處長江之濱,幕阜山腳下,全村人口約2300人,
2023-02-03 09:38
原標題:猜燈謎做燈籠賞蘭花觀大展(引題)市屬公園35項文化活動鬧元宵(主題)北京日報記者代麗麗“萬戶千家今夜好,張燈結彩鬧元宵”。記者
2023-02-03 09:35
原標題:《尼雅宣言》在疆發布倡導戶外探險“零廢棄”據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2日電(記者周曄)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獲悉,近日,
2023-02-03 09:41
原標題:戲曲、音樂會、音樂劇、脫口秀總有一款適合你(主題)我市劇場陪市民花樣鬧元宵(副題)武漢晚報訊(記者王娟通訊員周媛媛黃影滑凌云
2023-02-03 08:46
原標題:世界濕地日|珍愛“地球之腎”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濕地被喻為“地球之腎”,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節氣候和
2023-02-03 08:49
原標題:《流浪地球2》來漢路演,主創揭秘拍攝幕后:(引題)劉德華水下玩命吳京開心“挨打”(主題)記者萬旭明上映十余天,《流浪地球2》的
2023-02-02 16:36
原標題:《流浪地球3》已有大框架?劉德華演笨笨,吳京演Moss?武漢晚報訊(記者萬旭明)《流浪地球2》正在沖擊30億元票房大關,觀眾們已經化
2023-02-02 16:40
原標題:《深海》中“南河”配音演員蘇鑫:一句臺詞就配了五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王金躍由田曉鵬導演花了7年時間制作的動畫電影《深海》于大年
2023-02-02 15:40
原標題:專訪|高葉:好演員的底氣澎湃新聞記者楊偲婷拿到《狂飆》中陳書婷一角,高葉自認,是一種幸運。幾年前,高葉偶然聽留白影視的創始人
2023-02-02 15:35
原標題:安欣、高啟強最后對話太催淚,《狂飆》大結局觀眾意猶未盡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邱偉昨晚,隨著最后兩集大結局的播出,《狂飆》在網友的
2023-02-02 15:52
原標題:《狂飆》迎來大結局(引題)全民追劇魅力何在(主題)新民晚報記者吳旭穎要說最近熱度最高的電視劇,非《狂飆》莫屬。昨晚,這部由徐
2023-02-02 15:39
原標題:產量高整體品質不高(引題)輕喜劇也救不了的“中年懸浮”(主題)記者 師文靜在熱度很高的科幻劇《三體》、刑偵劇《狂飆》的夾擊下
2023-02-02 15:42
原標題:上海歌劇院2023年演出季:歌劇經典煥新,愛讓冰雪消融(引題)《波西米亞人》《托斯卡》打頭陣(主題)解放日報記者吳桐最近,意大利
2023-02-02 14:54
原標題:《狂飆》上演大結局觀眾還想再看50集(引題)最后一“飆”意猶未盡(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昨晚,隨著最后兩集大結局的播出,《狂飆
2023-02-02 14:40
原標題:開年上演現象級“出圈”《狂飆》“狂飆”的背后中新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高凱)2月1日晚,39集掃黑除惡題材劇《狂飆》收官,開播以來一
2023-02-02 14:52
原標題:大唐遺寶在吉林展出:重現盛世燦爛文化中新網長春2月1日電(譚偉旗)彩繪釉陶騎馬女俑、“十四兩三分”墨書銀碗、三彩三足罐、彩繪打馬
2023-02-02 14:44
原標題:我們算了下,《狂飆》竟然怒刷了120條熱搜中新網2月2日電2023開年爆款劇《狂飆》2月1日晚迎來大結局。不過,《狂飆》的熱度并沒因劇情
2023-02-02 14:40
原標題:佛山元宵歡樂夜系列活動即將上演(引題)15場嶺南民俗活動“鬧”元宵(主題)羊城晚報訊記者景瑾瑾報道:2月1日,“最嶺南之佛山元宵
2023-02-02 13:36
原標題:營業性演出場次9400余場、票房收入3 78億元、觀演人數323 80萬……(引題)春節假期演出市場強勁復蘇(主題)姜琳琳中國文化報記者劉
2023-02-02 13:39
原標題:將一本書的表情進行到底何啟明《百手聯彈》是作家葉夢從1997年開始,歷經20年的一次文學創作實踐。她以散文的形式,為100位藝術家進行
2023-02-02 13:33
原標題:廣州再添一座新美術館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李巧蓉)經過四年的籌備和建設,2月1日,位于廣州番禺的“另一個美術館”正式開館,廣州
2023-02-02 13:49
原標題:描繪原生態傳統圖景,塵封數十年后——(引題)黃胄藏“樂亭皮影”炎黃藝術館首展(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廣燕半個多世紀以前的皮影從
2023-02-02 11:51
原標題:農民畫里寄鄉愁中國文化報駐江蘇記者王煒走進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冶山街道,農民畫之鄉的鄉親們正熱熱鬧鬧地忙年。六合農民畫非遺傳承
2023-02-02 11:32
原標題:圖片新聞春節期間,中國美術館以精心策劃的“美在致廣——全國小幅美術精品展”賀新春之禧。精品展展出了近600件征集作品,另有中國美
2023-02-02 11:45
原標題:非遺過大年:讓傳統節日過得生動中國文化報記者?王彬如果你幾年沒回家鄉,再回來,鄉愁中可能要夾雜一些游客心態了。這倒不是因看得
2023-02-02 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