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春節,電影《流浪地球》上映,掀起熱潮,令人記憶猶新。超過46億的火爆票房,源自電影撲面的震撼與交心的真誠。雖然電影在幻想未來,但卻讓許多人體驗到真實感與親切感。
這其中,感觸最深的,可能要數以拯救與探索為己任的航天人。
電影《流浪地球》畫面1
(資料圖)
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強權爭霸,強敵環伺,威脅著重獲新生的中國。為保衛來之不易的和平,搶出民族復興的時機,中央啟動前所未有的恢弘計劃,獨立研制導彈、原子彈,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以形成有效的戰略威懾能力與進入空間能力,牽引提升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
這一計劃,史稱“兩彈一星”。
作為發展導彈、火箭工業的主導力量,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于1956年10月8日正式成立,這一天后來被認定為中國航天事業創建的日子。
正如電影《流浪地球》中軍人(劉培強、王磊等)、知識分子(老何、李一一)、工人(韓子昂、劉啟)的組合,誕生于人民軍隊中的國防部五院,集結了身經百戰的解放軍將士,海外歸來與本土培養的優秀科學家、工程師、高校學生以及全國的能工巧匠,上萬人投入到航天事業的創建中來。
軍人將人民軍隊政治過硬、紀律嚴明、艱苦奮斗等優良作風帶入新隊伍中,振奮組織動員力,保證工程執行力,同時將人民軍隊中“戰前諸葛亮會”等軍事民主方式與海歸學者的學術民主相結合,營造創新環境。
無論是以錢學森和航天“四老”為代表的海歸知識分子還是以謝光選為代表的“國產”知識分子,都具有直指國際前沿的戰略眼光和對國內科技工業現實與發展潛力的深刻認識,從而制定最適合的技術路線并予以履行。
謝光選等人研討東風二號導彈方案來自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則負責將科學家們的設計付諸實踐。他們既是設計方案忠實的執行者,又是工藝革新勇敢的創造者。
在危急的局勢下,這是保證龐大的系統工程全速開進的最科學的組合。
2
電影中,行星發動機是地球旅行的關鍵;在“兩彈一星”中,導彈/火箭發動機也是重中之重。
發動機技術搞不定、方案不敲定,導彈、火箭總體方案就無法確定,具備戰略威懾、進入空間能力的節點就會延誤,這就是所謂的**“動力先行”**。
導彈發動機真實的火箭發動機比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還要“賽博朋克”,百轉千回的管路和密密麻麻的噴注器等結構讓人頓覺密集恐懼。在幾年之內吃透其技術并獨立發展新型號,難度可想而知。
在自行設計東風二號導彈發動機時,雖然還有蘇聯產品作為參照,但還是在焊接工藝上遇到了難題。國防部五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今航天科技集團一院703所)專家周萬盛通過改進焊接工藝,成功解決了問題,實現了發動機制造技術的一次創新。
導彈發動機試車當獨立研制東風三號中程導彈使用的全新發動機時,徹底甩開洋拐棍的航天人遭遇了數不清的坎。其中最難對付的,就是發動機的高頻不穩定燃燒問題。
高頻不穩定燃燒會使發動機燃燒室發生機械破壞或融化燒毀。錢學森稱高頻不穩定燃燒是“魔鬼”,勉勵大家必須降服這個魔鬼!
于是,一院副院長兼液體發動機研究所(今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1所)所長任新民帶領馬作新、張貴田等年輕人負責設計攻關,周萬盛等負責材料工藝技術研究,一院211廠以焊接技能大師陳際鳳為代表的優秀工人負責產品制造,一場“降妖除魔”的會戰打響了。
當時,國防部五院大多數設計人員都有軍籍,其中,馬作新在抗戰時就參加革命,還曾留學蘇聯。這是一支典型的“三結合”隊伍。
基于同一型發動機分別研制出東風三號中程導彈、東風四號中遠程導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一級四機并聯發動機(左)和后兩者的二級高空發動機(右),以利控制工程周期、成本和質量在黑暗中摸索,碰壁在所難免。一臺臺發動機被送上試車臺,又在燒穿甚至爆燃中終結。但這支隊伍從未退縮,也確實沒有退路了。在研制沖刺階段,陳際鳳等焊接工人創造了通宵25天完成25臺發動機的焊接任務的奇跡;211廠發動機裝配車間的工人也爭分奪秒,在簡陋的防護條件下,對試車后的發動機進行分解,助科研人員分析原因……
經過幾個方案的比較和上百次試車,終于確定了采用了隔板和液相分區的方案。當發動機噴射出強勁而穩定的火焰時,這支撥云見日的隊伍沸騰了,歡呼聲融入發動機轟鳴聲,久久回蕩在山谷。錢學森欣慰地說:“今天,標志著我國大型火箭發動機走向自由王國!”
3
1966年10月27日,東風二號甲核導彈熱試驗成功,“兩彈”結合,將中國送入威懾紀元。同年12月,采用新型發動機和可貯存燃料的東風三號中程導彈首飛成功。
“兩彈結合”熱試驗1970年1月,在東風三號中程導彈基礎上研制的東風四號中遠程導彈飛行試驗成功,標志著中國已突破多級火箭等關鍵技術;4月24日,基于東風四號導彈研制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首飛,送東方紅一號衛星上太空,中國進入空間時代。
1971年9月,更為強大的東風五號洲際導彈首飛基本成功。一個半月后,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隨即,西方大國紛紛解除對我封鎖,與我建交,為后來我國平等融入世界市場奠定基礎。
跨越大洋的握手中國航天人,中國軍工人,用自己的雙手,將祖國從墜入戰亂的“洛希極限”徹底推離,送上平安繁榮的航程。
而中國這支戰略力量的崛起,也為制衡當時兩極爭霸的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為維護世界和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幸福,只能靠我們自己。當看到電影《流浪地球》中救援小分隊在各自崗位上舍生忘死地拼搏,看到李一一奮力按下“點火”,我們也看到了自己。
航天人也是平凡人,只是為了保衛我們所珍愛的一切,承擔起了不凡的使命。
不是我們偏愛宏大敘事,而是我們做的,本就是宏大的事。(作者:高一鳴)
上一篇:全球速看:還記得“臭氧層空洞”嗎?它自己悄悄長好了!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上海歌劇院2023年演出季:歌劇經典煥新,愛讓冰雪消融(引題)《波西米亞人》《托斯卡》打頭陣(主題)解放日報記者吳桐最近,意大利
2023-02-02 14:54
原標題:《狂飆》上演大結局觀眾還想再看50集(引題)最后一“飆”意猶未盡(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昨晚,隨著最后兩集大結局的播出,《狂飆
2023-02-02 14:40
原標題:開年上演現象級“出圈”《狂飆》“狂飆”的背后中新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高凱)2月1日晚,39集掃黑除惡題材劇《狂飆》收官,開播以來一
2023-02-02 14:52
原標題:大唐遺寶在吉林展出:重現盛世燦爛文化中新網長春2月1日電(譚偉旗)彩繪釉陶騎馬女俑、“十四兩三分”墨書銀碗、三彩三足罐、彩繪打馬
2023-02-02 14:44
原標題:我們算了下,《狂飆》竟然怒刷了120條熱搜中新網2月2日電2023開年爆款劇《狂飆》2月1日晚迎來大結局。不過,《狂飆》的熱度并沒因劇情
2023-02-02 14:40
原標題:佛山元宵歡樂夜系列活動即將上演(引題)15場嶺南民俗活動“鬧”元宵(主題)羊城晚報訊記者景瑾瑾報道:2月1日,“最嶺南之佛山元宵
2023-02-02 13:36
原標題:營業性演出場次9400余場、票房收入3 78億元、觀演人數323 80萬……(引題)春節假期演出市場強勁復蘇(主題)姜琳琳中國文化報記者劉
2023-02-02 13:39
原標題:將一本書的表情進行到底何啟明《百手聯彈》是作家葉夢從1997年開始,歷經20年的一次文學創作實踐。她以散文的形式,為100位藝術家進行
2023-02-02 13:33
原標題:廣州再添一座新美術館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李巧蓉)經過四年的籌備和建設,2月1日,位于廣州番禺的“另一個美術館”正式開館,廣州
2023-02-02 13:49
原標題:描繪原生態傳統圖景,塵封數十年后——(引題)黃胄藏“樂亭皮影”炎黃藝術館首展(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廣燕半個多世紀以前的皮影從
2023-02-02 11:51
原標題:農民畫里寄鄉愁中國文化報駐江蘇記者王煒走進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冶山街道,農民畫之鄉的鄉親們正熱熱鬧鬧地忙年。六合農民畫非遺傳承
2023-02-02 11:32
原標題:圖片新聞春節期間,中國美術館以精心策劃的“美在致廣——全國小幅美術精品展”賀新春之禧。精品展展出了近600件征集作品,另有中國美
2023-02-02 11:45
原標題:非遺過大年:讓傳統節日過得生動中國文化報記者?王彬如果你幾年沒回家鄉,再回來,鄉愁中可能要夾雜一些游客心態了。這倒不是因看得
2023-02-02 11:39
原標題:張頌文、《孫子兵法》、江門街景……都被帶火啦!(引題)《狂飆》一路狂“飆”(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兔年剛到,電視劇《狂飆》
2023-02-02 11:45
原標題:電影“周邊產品”是門好生意嗎經濟日報記者姜天驕□隨著影視行業的快速發展,電影市場產業鏈不斷延長,基于熱門影片推出的衍生品逐步
2023-02-02 10:33
原標題:湖北陽新民俗文化鬧元宵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通訊員易相志2月1日,湖北省陽新縣舉辦“稚域之春”新春文化節活動,濃郁的地方民俗
2023-02-02 10:36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點亮元宵節夜空的花燈匠人元宵節(淄博花燈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元宵節前夕,記者來到山東淄博,走近傳統花燈制作
2023-02-02 10:54
原標題:東城增文化產業空間15萬平方米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瑤)近日,東城區召開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東城區高質
2023-02-02 10:42
原標題:新春惠民公益鑒寶活動開場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昨天,西城區琉璃廠文化街“萃珍齋”里,不少市民一大早就排起隊,帶著自己的“寶
2023-02-02 10:38
原標題:這個春節,我們一起看電影從大江南北電影院里人潮涌動,到一張張社交平臺上“曬”出的電影票根;從2023年春節檔創下影史春節檔票房第
2023-02-02 09:37
原標題:小而美盡精微(主題)——中國美術館千幅“小畫”迎春光(副題)聞逸方寸之間,能容寰宇萬象;咫尺之內,可收世間百態。癸卯新年之際
2023-02-02 09:46
原標題:北京751園區——(引題)工業遺址時尚氣息(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潘俊強走進北京751園區火車頭廣場,工業風與時尚感撲面而來。一列上世
2023-02-02 08:49
原標題: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引題)森林劇院沉浸體驗(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曹玲娟在上海奉賢,有座建在森林中的藝術空間,名為“
2023-02-02 08:38
原標題:浙江杭州“文藝星火賦美”工程——(引題)街頭巷尾藝韻流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竇皓夜幕初垂,浙江杭州西湖邊,浙江音樂學院的學生
2023-02-02 08:38
原標題: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加強文物市場行政執法工作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文物市場行政執法工作的通知
2023-02-02 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