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黃河凌汛是什么?

時間:2022-12-06 15:52:15    來源:科普中國網    

目前,黃河已經進入2022—2023年度凌汛期。料峭的寒冬,滔滔大河仿佛凝固在北方大地。可平靜冰蓋下的母親河,卻在不斷積蓄著巨大力量。俗話說“伏汛好搶,凌汛難防”,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在欣賞黃河凌之美的同時,了解黃河凌汛的知識吧!

三湖河口水文斷面

封凍的巴彥高勒 李鈺景 劉寧請 攝


(資料圖)

輕型破冰船主動干預破冰開河技術演練 蒲飛 張成棟 攝

冰河落日

答題時間

1.什么是凌汛?

凌汛,是河道封凍后冰蓋對水流約束增強產生阻力而引起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冰凌有時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壩,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終漫灘或決堤,稱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

2.凌汛是怎么形成的?

凌汛是地處較高緯度地區河流特有的水文現象。黃河河道自上而下呈“幾”字形,在寧夏至內蒙古河段、河南至山東河段為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因而黃河凌汛多發生在寧夏、內蒙古和山東河段,主要是受氣溫、水溫、流量與河道形態等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而形成的。

3.黃河冰凌洪水具有哪些特點?

**一是凌峰流量雖小,但水位高。**由于河道中的冰凌使水流阻力增大、流速減小,特別是卡冰結壩使河道水位壅高,同流量水位遠高于無冰期,甚至超過伏汛期歷年最高洪水位。

**二是河道槽蓄水量逐步釋放,凌峰流量沿程遞增。**寧蒙河段石嘴山凌峰流量一般接近1000立方米每秒,而頭道拐可達2000立方米每秒。

4.最易發生黃河冰凌災害的河段是哪里?

黃河寧蒙河段是冰凌災害的重災區。該河段位于黃河上游的下段,西起甘(肅)寧(夏)交界的黑山峽,東至內蒙古準格爾旗馬柵鎮的小占村。河段全長1203.8千米,其中寧夏境內長397千米、內蒙古境內長842.8千米。石嘴山以下河段河道寬淺,淺灘彎道較多,主流擺動游蕩,是黃河流域緯度的最高段。

黃河寧蒙河段為穩定封凍河段,凌汛期長達4-5個月。按凌情特點,凌汛期分為流凌期、封河期、開河期3個階段。凌汛期一般從11月中下旬開始流凌,12月上中旬封凍,翌年3月中下旬解凍開河,封凍天數一般100天左右,最長達150余天;封河長度一般在800千米左右,最長達1200余千米;封河冰厚一般為0.7米,最厚在1米以上。

受地理位置影響,黃河寧蒙河段開河期一般從上游向下游解凍,所以槽蓄水量的釋放沿程逐漸增大,開河時的凌峰流量也呈現沿程增大的過程。凌峰主要出現在巴彥高勒至頭道拐河段,最大凌峰流量每年基本出現在頭道拐水文站。

黃河流凌

5.什么是流凌期?

黃河下游河道在冬季氣溫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溫到達零度,河水表面開始結冰,水內產生冰花。冰花隨水流而下逐漸凝結成冰花團或冰塊,俗稱“流凌”。

6.流凌期會產生哪些特殊現象?

段封與全封

黃河河道分段封凍,形成梯級封河現象稱為“段封”。在河道流凌期間,遇較強冷空氣侵襲,流凌密度比較大,大量流冰往往在彎曲、狹窄處同時封凍,形成段段封河形勢。

全封為黃河河道某一河段全面封凍的現象。河道流凌期間受低氣溫和水溫的影響,河面流凌密度增大,首先在狹窄、彎曲河段封凍結成冰蓋,后續來冰繼續向上游排插凍結,形成了全面封河。

冰花與流冰花

冰凇、棉冰、冰屑等水內冰的總稱。冬季日平均氣溫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河水溫度降至零度,由于對流交換作用失熱,水內開始生冰。初呈針狀碎冰,隨著氣溫的降低,體積較小的冰,在水流中逐漸凝結成“冰花”,漂浮水面。在河水初始結成的冰花隨水漂流而下,稱“流冰花”。

冰凌通過閘門時的形狀7.流凌期的冰情觀測包含哪些內容?

黃河河道流凌期間,在某一河道斷面內,水面冰塊密集的面積占水面面積的比率稱為“流凌密度”。流凌密度隨著氣溫、水溫的繼續降低而逐漸加大,首先在狹窄、彎曲河段凍結封河。

為了掌握冰凌發展變化情況,收集氣象、水文、冰凌資料,研究分析凌情變化規律而進行的各項觀測工作被稱為“冰情觀測”。根據凌情演變的三個時期,觀測項目也各不相同。在流凌期,主要觀測河流結冰流凌時段,流凌密度,冰花、冰塊大小,冰量大小,岸冰變化等。

拆除浮橋迎凌汛

流量測驗 于錕 攝

編輯丨郭旭帆制作丨郭瑞琳審核丨黃峰策劃丨黃河報·黃河網融媒工作室

標簽: 巴彥高勒 攝氏零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