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小記者們云游中國科學技術館,又在專家講座中通過圖文講解親自見證和回望了人類科技走過的歷史,感受到科學與技術之美。
(資料圖片)
撰文/記者 李晶
你還記得第一次科技館之旅嗎?除了科技館,你還去過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關于科技的博物館?你是否留意過科技館和其他博物館似乎有些不一樣?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到童心向黨·科學領航——2022年順義科學小記者素質提升實踐活動中去找尋答案吧。
11月27日,由北京市順義區科學技術協會、順義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辦,北京科技報社承辦的2022年順義科學小記者素質提升實踐活動迎來2022年度的最后一場活動。小記者們準時登錄騰訊會議,通過云游覽方式,到訪中國科學技術館,又在專家講座中走進了世界各地的科技相關的場館,從圖文講解中親自見證和回望了人類科技走過的歷史,感受到科學與技術之美,為寫作積累了更多的素材,同時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科學素養。
首先小記者們云游了中國科技館。在這里通過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幾個展廳的走訪,了解了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現代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知識,感受到科技發展對生活帶來的改變,也暢想著未來能夠走向深空,去繼續探索更深遠的宇宙奧秘。
云游中國科技館讓小記者們充分體會到了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也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學的窗戶。那么,科技館這樣的知識殿堂,又是從何而來并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科學博物館與科技史獨立研究者馬之恒以《通向科技館之路》為題,帶著順義科學小記者走進了世界各地與科學技術相關的場館,為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在中國,科學博物館通常被劃分為自然史博物館、科學工業博物館和科學中心三類,”馬之恒告訴小記者們。
事實上,科技相關場館的建造與興起與科技史的發展是相伴而行的。經過西班牙科學教育家、科普作家拉蒙·努涅斯·森特利亞(Ramón Nú?ez Centella)的考證,埃及亞歷山大港的亞歷山大圖書館里,整合了動物園和博物館的設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
16世紀,收藏內容包羅萬象的“珍奇屋”在歐洲重新流行起來。在那里能夠看到自然歷史、地質、民俗宗教、考古、古代藝術品等。自然史博物館的開端則要追溯到163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命令其御醫蓋伊·德·拉·布羅斯(Guy de la Brosse)籌建的一座藥用植物園。后來,一部分“珍奇屋”向著收藏機械或實驗裝置的“物理室”發展,科學工業博物館與科學中心也由此開端。
在連線互動中,小記者胡煒晗和戴睿妍分別談到了她們印象最深的場館,北京汽車博物館與北京自然博物館等。胡煒晗還分享了對博物館和科技館不同之處的思考,認為前者有真實的展品,而后者是通過實驗介紹原理的場館。
兩個多小時的線上活動,讓小記者們收獲了很多科學知識、積累了寫作的素材,更提升了自身的科學素養。
順義區科協科普部部長田立娟總結說,云游中國科技館對每一層的特色介紹,為日后實地參觀中國科技館做了一次很好的向導,馬之恒老師對科技館歷史的介紹,讓大家對科技館有了更多的憧憬。在提到活動中善于思考、敢于提問的順義科學小記者時,她表示,順義科學小記者活動的意義,就是希望促進青少年科學素質的全面提升,而小記者們也用實際行動邁出了成長的這一步。
本次活動是順義區科協今年開展的童心向黨·科學領航——2022年順義科學小記者素質提升實踐活動的第五期,也是本年度的最后一期。前三期的活動分別帶領小記者們實地探訪了北京汽車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和民航博物館,第四期則通過騰訊會議在線上為小記者們帶來了《聲聲入耳——話聲學》為題的專家講座。
為了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同時鍛煉小記者們的新聞寫作能力,順義科學小記者素質提升實踐活動每期還會邀請來自北京科技報社的資深記者為小記者們進行新聞寫作與科學傳播方面的素質提升培訓。
順義科學小記者素質提升實踐活動已經連續舉辦多年,旨在充分發揮區科協職能作用,充分利用好首都科普資源優勢助推“雙減”工作,通過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的科普活動,推動學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場館等和家庭協同育人,進而激發青少年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據了解,明年順義區科協還將繼續為順義區的青少年提供參與科學小記者活動的機會,帶領更多順義區的青少年走進各類科普場館、教育基地,通過參觀、講解、采訪、聆聽科學家的故事、動手實踐、寫作、互動實踐等環節全面提升其科學素質。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
原標題:《平民英雄張富清傳》研討會舉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近日,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在省文聯主辦了《平民英雄張富清傳
2022-11-27 05:41
原標題:通向未來的階梯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實際上,這句話因蘊含著形而上的想象而意蘊非常,喜歡開卷的文豪們幾乎難以用有限且
2022-11-27 05:41
【新書榜單】原標題:日常的點滴與自然的優雅《游世與自然生活》顏世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以隱者傳統和道家思想為背景,以郭象所注《莊子
2022-11-27 05:29
原標題:“指尖”非遺進校園11月22日,老師(右二)在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折溪小學給學生示范刺繡。近年來,折溪小學積極推動“指尖技藝”
2022-11-27 05:42
【藝評】原標題:像小佳這樣的人劉穎余“大家好,我是小佳,大家看到我講話這樣,可能會有點奇怪,但大家不要緊張,不會傳染的,我講話這樣呢
2022-11-27 05:47
近日,范小天導演作品《紙騎兵》獲第17屆美國奧蘭多電影節(2022)最佳外語片獎,這是電影《紙騎兵》在美國斬獲的第6個獎項。奧蘭多電影節 (
2022-11-26 17:37
原標題:94版《三國演義》張飛扮演者李靖飛去世,終年65歲1994年版《三國演義》張飛的扮演者李靖飛因病醫治無效,于11月24日去世,終年65歲。
2022-11-26 06:33
新華全媒+原標題:3分鐘!帶你看百年古船非接觸整體遷移技術11月21日凌晨,長江口橫沙水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新的歷史性突破。采用世界首創的
2022-11-25 16:34
原標題: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南寧開幕,43個院團帶來48個劇目祝佳祺11月23日晚,2022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在南寧市廣西民族劇院開幕。據介紹,
2022-11-25 05:31
原標題:近3年最大預估票房進口片《阿凡達2》內地定檔《阿凡達2》國內定檔躁動了整個電影市場。11月23日,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科幻動作大片《
2022-11-25 05:33
原標題:通訊:“兵馬俑大使”走紅日本新華社東京11月23日電新華社記者郭丹楊光李光正11月21日,參觀者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兵馬俑與古
2022-11-24 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