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全球最資訊丨你家寶寶的腿紋“對稱”嗎?

時間:2022-11-21 15:31:17    來源:科普中國網    

作者:元麗芝 鄭州市中心醫院

審核:閆媛媛 鄭州市中心醫院 主任醫師


【資料圖】

每一個寶寶都是降臨人間的天使,天使的到來帶給每個家庭太多的歡喜,但他們的成長也許并不都是一帆風順的,需要醫生和家長共同來保駕護航。寶寶出生后,需要定期進行兒童保健檢查,在寶寶三四個月的時候,有些寶寶會出現腿紋不對稱的情況,尤其是胖寶寶比較明顯,此時醫生會建議行髖關節超聲,而家長最大的疑問就是“腿紋不對稱有這么嚴重嗎?有必要做這項檢查嗎?”答案是肯定的,這項檢查非常必要。那么醫生到底在擔心什么?

為什么要做髖關節超聲

做小兒髖關節超聲的目的主要是篩查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包括不穩定性髖關節、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半脫位及髖關節完全脫位,其發病率約為1/1000。此類患兒的髖臼變淺,使得股骨頭能夠很容易地滑入或滑出髖臼,當股骨頭部分地或完全地從髖臼中脫出,形成半脫位、全脫位。如果我們能夠在早期及時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并及早進行治療,髖關節可發育正常。若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小兒不同程度的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以后還會出現骨性關節炎,甚至脊柱彎曲畸形,晚期還會出現股骨頭壞死,甚至致殘等不可逆的病理變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臨床表現

患側腹股溝紋變短或消失,臀紋或腿紋增多或升高,髖關節外展受限,牽動患側下肢時有彈響聲或彈響感,雙下肢不等長,下肢活動障礙等。通常左側比右側常見,女性比男性多見。

什么原因會導致髖關節發育不良呢?

確切的病因尚不明確,內在誘因,如關節韌帶松弛、女性(產婦在妊娠分娩過程中雌激素水平較高,造成盆腔韌帶松弛,而且女嬰可能對母體雌激素敏感,導致女嬰的髖關節韌帶松弛)及遺傳;外在誘因,如臀位、母親初次懷孕、羊水過少、巨大兒、多胎、不正確的育兒方法(蠟燭包、綁腿等)。現在普遍認為髖關節發育不良是由于多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對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髖關節、股骨頭尚未骨化,大部分為軟骨結構,超聲檢查是首選的篩查手段,可以準確評估髖關節形態、股骨頭位置和髖關節的穩定性。對于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股骨頭逐漸骨化,這時首推的檢查方法就是X線片。

小兒髖關節超聲的流程

小兒髖關節超聲的流程很簡單,無需進行任何檢查前準備,只需在家長的陪同下,保持孩子處于安靜(最好處于睡眠)的狀態,再配合超聲醫生完成相應的體位(多為側臥位),2~3分鐘即可完成檢查。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哪些嬰幼兒需要進行髖關節的超聲檢查呢?

1.體格檢查提示髖關節異常。

2.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家族史。

3.臀先露(尤其是伸腿臀先露)。

4.母親羊水過少。

5.新生兒及嬰幼兒綁腿或強迫伸髖并腿的襁褓方式。

6.神經肌肉病變,如先天性斜頸,先天性足部畸形等。

對存在以上高危因素者,家長最好在孩子出生后4~6周進行超聲檢查。對于有醫療條件的地區可行超聲普查。

治療方法

不同患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嚴重程度不同,但治療目標都是一致的,即將脫位的股骨頭還納到髖臼內,達到穩定同心圓復位,從而使髖關節向正常發育。患兒接受治療的年齡越小,效果越好,且治療所需的時間越短。年齡<6個月的患兒,一般可采用Pavlik吊帶治療。單純髖關節發育不良或半脫位患兒,早期經Pavlik吊帶治療復位的成功率高達95%以上。但是,完全脫位患兒應用此方法復位的成功率較低,通常更傾向于直接牽引后閉合復位石膏褲治療。對于6~18月齡的患兒,多采用非手術療法,麻醉下進行手法復位,再用石膏或支架進行固定,其效果較好。對于年齡>3歲的患兒,手法整復失敗率較高,常需手術切開復位。

看似不起眼的腿紋不對稱,可能影響寶寶健康成長,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當然,家長也不必過度驚慌,并不是說寶寶一旦出現腿紋不對稱,髖關節就一定存在問題,有些可能是由于單純肥胖導致脂肪分布不對稱,只需配合專科醫生進行體檢,必要時完成相關檢查即可。

標簽: 發育不良 超聲檢查 鄭州市中心醫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