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世界炎癥性腸病日 | 守護健康新腸態

時間:2022-05-22 06:58:15    來源:科普中國網    

5月19日

世界炎癥性腸病日

“拉肚子,選好藥,選藥也要有訣竅,別看廣告,看什么,看療效啊······”早幾年的這句廣告您還記得嗎?拉肚子了,吃點藥、補補液,可能很快就好了??墒怯幸环N拉肚子,持續反復發作,比普通拉肚子嚴重,甚至會出現黏液血便,這有可能就是炎癥性腸病。

那么,什么是炎癥性腸???又該如何治療?

腹瀉持續或反復發作炎癥性腸病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有終生復發傾向,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是由環境、遺傳、感染、免疫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該病發病高峰年齡為20~49歲,臨床表現為持續或反復發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伴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膚、黏膜、關節、眼、肝膽等腸外表現。A

緩解病情減少復發目前該疾病尚無法治愈,且有可能終生復發,其治療總原則是:控制急性發作,緩解病情,減少復發,防治并發癥。治療時主要用到以下藥物:

1

氨基水楊酸制劑:是治療炎癥性腸病的主要藥物,包括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其中,柳氮磺吡啶的不良反應較美沙拉嗪要小。2

激素:對于中度患者及對氨基水楊酸制劑治療無效者,尤其是病變較廣泛者,可改用口服全身作用激素,如潑尼松,按0.75~1mg/(kg·d)給藥。3

硫唑嘌呤:適用于激素無效或依賴者。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上常會將氨基水楊酸制劑與巰嘌呤類藥物合用,但要注意巰嘌呤藥物有骨髓抑制作用。4

沙利度胺:適用于難治性潰瘍性結腸炎,但只是小樣本研究,不作為首選治療藥物。5

甲氨蝶呤:巰嘌呤類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者,可考慮換用甲氨蝶呤。6

英夫利昔單抗:是重度炎癥性腸病患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當患者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如腸梗阻、腸穿孔時,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飲食需要多注意炎癥性腸病的患者對食物帶來的不良刺激更敏感,食物尤其是不當飲食通常會誘發或者加重患者的腹痛、腹瀉癥狀,有的患者會因此而恐懼進食,從而進一步加重營養不良和營養風險。所以這類患者的飲食需要特別注意。1

米湯和粥品易于消化和吸收,而且少渣,對于消化道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炎癥性腸病患者可以食用。2

蔬菜水果雖含豐富的膳食纖維,但是炎癥性腸病患者卻不能隨意食用。如對于活動期的患者,忌選粗纖維蔬菜,因為大量的粗纖維食物會刺激腸道,并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對原本就營養不良的患者而言更會加重病情。緩解期可適量酌情食用水果蔬菜,水果應去皮去籽,細嚼慢咽或榨成果汁,以免對腸道造成負擔。3

牛奶含有較強的免疫原性,炎癥性腸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過激,且牛奶中含有乳糖,此類患者乳糖不耐受的概率較高,服用后會誘發加重腹痛、腹瀉。4

肉類食物不可多食。有研究表明,炎癥性腸病的發生和發展與食用過多的牛肉等紅肉相關,因此不宜過量食用。5

雞蛋可做成雞蛋羹,不僅營養豐富,且便于消化吸收。由于生雞蛋尤其是雞蛋清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會因為激活腸道黏膜免疫系統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而誘發或加重腸道炎癥,從而誘發或加重腹痛、腹瀉,因此,炎癥性腸病患者不宜吃生雞蛋。6

堅果難以消化和吸收,容易產氣,加重消化和吸收的負擔,應酌情適量進食。

標簽: 炎癥性腸病 反復發作 潰瘍性結腸炎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