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
報告一起較大級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為云浮市羅定市報告的
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
發病15例,死亡5例
每年這個季節
是蘑菇生長的旺盛期
很容易發生
誤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2023年6月18日,某市民在小區散步時發現綠化帶內長有蘑菇,采摘帶回家中制作晚餐。食用3小時后,開始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隨后被送往醫院就診。經醫院治療,無生命危險,結合患者描述,鎖定可疑食物為其晚餐食用的野生蘑菇——大青褶傘。
大青褶傘,俗稱青褶環傘、鉛綠褶菇、綠褶菇等,是我國南方地區最常見的毒蘑菇種類。因傘褶幼時呈白色,長大后呈淺綠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而得名。
大青褶傘集中出現在6~10月份,常生長于公園或小區草坪上、菜地里、路邊草地、荒地、鋸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是離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種類,也是我國引起蘑菇中毒事件最常見的毒蘑菇。
在此提醒大家:生活區綠化帶生長的野生蘑菇并不安全。毒蘑菇的鑒別難度極大,千萬不要相信沒有科學依據的民間或網傳鑒別方法。
外出游玩時,切記不要采摘、不要購買和不要食用野生蘑菇。
除大青褶傘菇外
還有這些毒蘑菇在廣東最常見
▼▼▼
01.致命鵝膏(白毒傘)
白毒傘,屬毒蘑菇的“大家族”——鵝膏屬。白毒傘常在黧蒴樹樹蔭下群生或散生,3-7月均可生長;最大的特征就是頭上帶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靴(菌托)。
它主要損害肝、腎、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但不同類群的鵝膏屬毒性各有差異,包括有肝臟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和神經精神型。
02.致死性鵝膏菌
它們都含有肽類毒素,主要損害肝、腎等器官,癥狀表現與白毒傘相似。其中包括——
? 灰花紋鵝膏
? 擬灰花紋鵝膏
? 裂皮鵝膏
同時
華南地區常見的毒蘑菇有這些
大家一定要記得擦亮眼睛
▼▼▼
吃蘑菇中毒的新聞,每年都數不清,但還是有無數人為了一口鮮美而冒險。其中一個原因是民間有很多“大神”,自認為掌握了一套識別好蘑菇和毒蘑菇的秘訣。
這些秘訣在網上一直有流傳,但其實都是坑!
傳言1:
顏色鮮艷的菇才有毒?
事實上,單看蘑菇的外表,并沒有絕對的安全標準。一身雪白的鵝膏菌看起來很普通,卻是一朵致命的“白毒傘”!
色彩不艷、長相并不好的肉褐鱗小傘、秋盔孢傘,也極毒。但同樣很漂亮的橙蓋鵝膏,卻是著名的食用菌。
傳言2:
長在陰暗潮濕處的才有毒?
有人說,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角落。
這也是錯的!
所有的菇都傾向于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跟毒性無關。可以吃的雞腿菇經常在牛屎等動物糞便上“綻放”;而包括“白毒傘”在內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長在干凈的林中地上。
傳言3:
不生蛆、蟲子不吃的才有毒?
實際上,著名毒菌——豹斑毒傘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種類也可以生蛆。
傳言4:
銀器、大蒜一起煮會變黑的才有毒?
實際上,蘑菇毒素不會與銀器、大蒜等發生反應。
傳言5:
受傷變色、流汁液的才有毒?
這也不是絕對的,像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但它們都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傳言6:
菌蓋上有疣、柄上有環和具菌托的才有毒?
雖然這類菌有毒種類的比例較大,但也并非絕對如此。許多毒菌并無獨特的特征,如外觀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1、立即呼叫救護車;
**2、馬上催吐:**可先讓誤食者服用大量溫鹽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著指頭)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孕婦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3、加蓋毛毯保溫;
4、立刻送醫院:一起食用過同樣蘑菇的人,無論是否發病,同樣需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5、保留毒蘑菇樣本:**食用過的剩余蘑菇,應留存檢驗,查明中毒原因。
再次提醒
來歷不明的蘑菇
不摘!不買!不吃!
標簽:
上一篇:宇宙最強定律:弱肉強食,弱小的恒星也無法留往自己的行星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上線人民日報太原6月25日電(記者劉鑫焱)
2023-06-26 09:42
原標題:“墨香雅韻筆若驚鴻”書畫作品聯展在青島開幕工人日報-中工網
2023-06-26 09:32
原標題:廣州考古發現商時期文化遺存體現中原夏商禮制南漸記者從廣州市
2023-06-26 09:40
原標題:斯洛文尼亞:龍舟賽慶端午6月24日,在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
2023-06-26 09:34
原標題:“2023阿那亞戲劇節”收官呈現多元藝術形式帶來戲劇狂歡中新網
2023-06-26 09:41
原標題:2023《中國好聲音》啟用全新導師陣容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
2023-06-26 08:38
原標題:我國2023年電影端午檔票房達9 09億元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
2023-06-26 05:56
原標題:國家電影局:2023端午檔票房9 09億元影史第二!據國家電影局初
2023-06-25 16:47
原標題:石榴花開美京城首屆北京中華民族文化周閉幕中新網北京新聞6月2
2023-06-25 15:51
原標題:龍舟競渡歡度端午國際友人揮槳體驗中國文化千帆競渡,百舸爭流
2023-06-25 08:53
原標題:影像藝術助力“天下無詐”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蔣菡
2023-06-25 07:40
【藝評】原標題:各唱其歌各美其美鄧崎凡有一個朋友,是搞舞臺服務的,
2023-06-25 07:35
原標題:黃河流域九省(區)文化館聯盟成立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
2023-06-25 07:32
原標題:私人生活之詩夏學軍大概有兩年了吧,每天拍一張照片記錄生活,
2023-06-25 05:36
原標題:蛙鳴趙國培樓群前水塘邊可愛的青蛙居民們在草叢的社區家園開始
2023-06-25 05:49
【發光吧文化遺產·十一】原標題:數字賦能讓武當山文化遺產“顏值”永
2023-06-25 05:43
原標題:和諧鄉居今日鄉村已逐漸城鎮化,鄰里之間也是一派祥和。本作品
2023-06-25 05:35
【視線】原標題:“好的懸疑作品,應該讓觀眾有欲望反復觀看”工人日報
2023-06-25 05:51
原標題:40名新人加盟《星電音聯盟》今晚報訊(記者高爽)原創音樂表演
2023-06-24 16:48
原標題:五大道“夏至冰甜”文化中心酷爽運動(引題)“甜酷”相宜津夜
2023-06-24 15:42
原標題:《八角籠中》全國路演到云南曲靖(引題)王寶強“突迷小學”兌
2023-06-24 15:36
原標題:京津攜手打造出游新體驗天津日報訊(記者廖晨霞)八達嶺沉浸式
2023-06-24 15:42
原標題:鋼琴家波格萊里奇重返上海誠意滿滿(主題)時隔七年今晚再度登
2023-06-24 14:49
原標題:毓鉞編劇楊立新導演(引題)《鐘馗嫁妹》讓神話照進現實(主題
2023-06-24 14:37
原標題:端午(引題)古鎮品民俗滿滿儀式感(主題)天津日報記者王音端
2023-06-24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