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也叫“龍頭節”,起源于唐代。之所以與龍有關,也是因為我國的傳統文化。
農業在我國出現較早,那時候的人們注重時令,常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古人有二十八宿之說,其中又包括四象,四象中又包括東方蒼龍,二月二正是龍星經歷了隱沒潛伏之后重新顯現的日子,所以被人們稱為“龍抬頭”。[1]
(相關資料圖)
在我國很多地區,這一天人們吃的食物都要和龍有關,比如把煎餅做成龍鱗狀叫龍鱗餅,有的地方是吃春餅,叫“咬龍鱗”;水餃叫龍耳、龍角;米飯叫龍子;面條叫龍須面,為“吃龍須”;吃豬頭稱食“龍頭”……
與以往不同的是,現代人在保持傳統飲食風俗的同時,也更加注重飲食健康。這些與二月二相關的美食如何健康享用呢?
01
春餅 咬龍鱗
除了立春要吃春餅,二月二也是要吃春餅的,春餅的餅皮既薄又勁道,形狀又很圓,就像龍鱗一樣,所以吃春餅也被成為咬龍鱗。
圖蟲創意
春餅的吃法簡單又健康,可以卷上瘦肉和蔬菜。比如黃豆芽炒雞胸肉、綠豆芽炒香干、韭菜炒瘦肉、青椒炒肉絲等。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別卷炒土豆絲,因為土豆屬于薯類食物,碳水化合物較高為17%,[2]完全可以替代部分主食來吃了。如果春餅卷土豆絲,那可就是主食卷主食,不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和體重。
02
水餃 咬龍耳
我國北方地區在重要的日子里都會吃餃子,餃子外形像元寶,二月二吃餃子,也叫吃龍耳,寓意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并且餃子餡最好葷素搭配,有肉也有菜,因為肉菜的諧音是“有財”。比如薺菜豬肉餡(聚財)、豬肉韭菜餡(長久)都不錯。
圖蟲創意
一般的水餃,女性朋友一餐控制在10~12個即可,男性朋友可控制在15~20個。對于糖尿病患者,吃餃子的時候建議選擇煮餃子并多蘸醋。一般人可以用10~20毫升的醋,如果喜歡吃醋,能接受它的酸,可以吃到20~28毫升。
因為有研究提到,雖然水煮餃子淀粉消化速度快,但餐后血糖峰值卻晚于油前方法,油前餃子對2型糖尿病患者升高血糖的作用比水煮方法更早。[3]另外,吃精制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時,同時加點醋,能延緩胃的排空時間,降低餐后血糖。[4]
當然,也可以做成蕎麥面餃子或者菠菜汁的餃子,為健康加分。
03
米飯 吃龍子
二月二這天吃的米飯被稱為“吃龍子”,寓意多子多福,好運多多。
圖蟲創意
不過,精白米飯GI高不利于血糖控制,可不能一次吃太多。**更建議粗細搭配,用糙米、蕎麥米、青稞米、燕麥米、高粱米、黑米等雜糧替代1/3白米,做成雜糧米飯。**這樣不僅有利于平穩餐后血糖,還能補充更多的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B族維生素,提高“龍子”的營養價值。
在浙江城鄉郊區還會吃芥菜飯,希望可以明目,不生疥瘡,皮膚健康。[1]芥菜中含有胡蘿卜素,可以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這種營養可以促進眼睛和皮膚的健康。并且深色蔬菜也含有抗氧化成分,可以幫助身體清除自由基,也對皮膚健康有益。
04
龍須面 吃龍須
二月二這天吃細長順滑的龍須面,寓意著好運連連,順風順水,身體健康。
圖蟲創意
龍須面為細面條,GI值不高,相比于掛面對血糖更友好。但為了均衡營養,建議搭配些蔬菜和蛋白一起吃,比如做成油菜煎蛋面、西紅柿雞蛋面、雞絲青菜面、小白菜豆腐面等。
05
豬頭 吃龍頭
二月二吃豬頭,不僅標志著上一年結束了,還有兼具起始的意義。“頭”就表示新的一年開始了,“吃龍頭”希望新的一年有好的開始。
豬頭的做法太多了,比如紅燒豬肉、煨豬頭、蒸豬頭、炒豬頭肉等。豬頭肉脂肪含量較高,吃起來“又香又膩”。
對于本身就有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的人群,建議少吃點豬頭肉,因為大多數豬頭肉都高熱量、高脂肪、高鹽,不利于慢性病控制。
比如下圖這款網上銷量還不錯的豬頭肉,大多數人一頓飯就能吃下去100克,只是豬頭肉攝入的熱量就高達356千卡了,再吃點米飯和其他菜肴,一頓飯的熱量可能輕松就能超過600千卡,還會攝入將近4克的鹽。要知道《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鹽的攝入量要控制在不超過5克,一份豬頭肉就攝入近80%的鹽了,全天食鹽太容易超標了,會增加血壓升高的風險。另外豬頭肉的脂肪可不低,比豬后肘還高呢。
圖片來源:電商平臺
所以,雖然豬頭肉是一些地區二月二必備的美食,但也得注意控量。
06
爆玉米花 金豆開花
傳言唐朝時期,因為武則天當了皇帝惹怒了玉皇大帝,所以玉帝吩咐四海龍王3年內不得為人間降雨。但有一位龍王違反了玉帝的旨意降雨人間,于是玉帝將其打入凡間并壓在山下,人們為了解救這位龍王就想出了把玉米炒開花的辦法,家家都爆玉米花,龍王就被赦免了罪行,得救后的龍王繼續為人間興云布雨,所以二月二這天就有了爆玉米花的習俗,意為金豆開花。[5]
玉米被做成爆米花之后雖然看起來是零食,但仍然屬于主食,熱量也不低,如果吃了爆米花一定要減少正餐主食的攝入量。
并且,爆米花的殘渣容易黏附在牙齒上,細菌很容易繁殖,進而誘發口臭、牙齦炎、齲齒等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吃完爆米花之后會“上火”的主要原因,所以吃完爆米花一定要及時漱口,清潔口腔。
**總結:**二月二這天關于吃的習俗很多,在尊重傳統習俗的同時也要注意均衡營養,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加分。除了吃,二月二還有“洗龍頭”、“剪龍頭”的習俗,寓意一年從頭開始,頭清目爽、聰明伶俐、發絲黑壯。
你們家二月二是什么習俗呀?
參考文獻:
[1]張勃.先有“二月二”,后有“龍抬頭”——二月二的起源、流變及其文化意義[J].民間文化論壇,2012(05):100-112.DOI:10.16814/j.cnki.1008-7214.2012.05.027.
[2]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3]劉燕萍,趙維綱,董穎越,郭亞芳,趙楠,鈕丹葉,王竹.連續血糖監測評價水煮或油煎餃子對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響[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6,24(01):38-42.
[4]王天,徐同成,謝建偉,李鐸.食用醋酸對餐后血糖影響的Meta分析[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09(03):144-147.
[5]呂紅艷.南方北方“二月二”習俗比較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04):105-107.
作者|薛慶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注冊營養師 健康管理師公共營養師
審核|韓宏偉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主任、研究員
本文由“科學辟謠”(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片,不授權轉載。
上一篇:心明眼亮地揪出脂肪家族里的“壞分子” ——反式脂肪酸 天天熱聞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齊白石《松鷹圖》等精品亮相拍賣會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2月20日至21日,北京榮寶2022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在北京嘉里大酒店迎來預展。
2023-02-22 14:48
原標題:北京京劇院創排莫里哀《吝嗇鬼》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當莫里哀喜劇遇上中國京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昨天,小劇場京劇《吝嗇鬼》
2023-02-22 14:32
原標題:張藝謀擔任監制陸川執導(引題)?電影《北京2022》記錄北京冬奧會(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去年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圓滿
2023-02-22 10:52
近期,優質國產年代劇頻繁引發“隔代追劇”現象,以改革開放為創作背景的《風吹半夏》就是其中一部。在看似云淡風輕的名字下,該劇講述了時代
2023-02-22 10:55
原標題:權威快報|“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
2023-02-22 10:56
原標題: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掛牌水下文化遺產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為更好保護、傳承、利用水下
2023-02-22 10:47
原標題:藝術展覽如何化解“甜蜜的煩惱”蔡敏近年來,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觀展”熱,去一些名氣很大的展覽上“打卡”、集章,購買文創產品等
2023-02-22 08:44
原標題:守正創新,重現大師風采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黃敬惟“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涂炭……”這段1
2023-02-22 08:32
原標題:如何讓一頓飯有效參與影視敘事(引題)?影視劇中“吃飯戲”的熱鬧與門道(主題)桂琳影視劇中,一頓飯僅僅是一頓飯嗎?答案顯然是否
2023-02-22 08:40
原標題: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邱志杰——(引題)?人工智能“推著”繪畫往前走(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賴睿如今,人工智能繪畫已成為熱門現
2023-02-22 08:46
原標題:非虛構歷史作品影視劇改編的困境與尺度(主題)——評《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副題)邱唐新年的古裝劇,最為吸睛的無疑要屬剛剛
2023-02-22 08:40
原標題:首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開幕人民日報榆林2月21日電(記者龔仕建)近日,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開幕式在陜西省榆林市舉辦。年會
2023-02-22 07:38
原標題:都市邏輯中的人和故事(主題)——讀王唯銘的《蝶變上海》(副題)陳保平如果抬頭看一棵百年大樹,你可能會有點物是人非的滄桑感。但
2023-02-22 07:44
原標題:少林武僧團瑞士演出圓滿收官全程“一票難求”中新社鄭州2月21日電(記者李貴剛)記者21日從中國嵩山少林寺獲悉,少林寺武僧團今年首次出
2023-02-22 07:52
原標題:陜西秦兵馬俑一號坑、清平堡遺址取得重要考古成果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日前,陜西省文物局發布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清平堡遺址
2023-02-22 07:34
原標題:那些爆火的文旅局長們,給當地帶來了什么改變?都波社交媒體截圖。最近,黑龍江塔河縣文旅局局長都波因為一則短視頻意外走紅。視頻中
2023-02-22 07:34
原標題:青海西寧:二月二龍抬頭非遺盛宴開新頭今天(2月21日)是農歷二月初二,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這一天人們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
2023-02-22 05:37
原標題:京味年代劇升級青春靚麗版(主題)《情滿四合院》姊妹篇《情滿九道彎》央視開播(副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電視劇《情滿九道彎》正在央
2023-02-21 15:54
原標題:楊派經典《楊家將》韻味悠長(圖)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生)昨日,天津市青年京劇團菊苑芳華專場演出精彩繼續,在中華劇院
2023-02-21 14:37
原標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德州)論壇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田國壘通訊員陳國欣2月19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德州)論壇在山東省德州市
2023-02-21 14:37
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角宿東升萬物生長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古人在這天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納祥
2023-02-21 14:55
原標題:安徽黃山“二月二舞草龍”祈盼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央視網消息:在安徽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蜀源村,每年二月初二都會上演精彩傳統民俗活
2023-02-21 13:56
原標題:《阿凡達2》票房升至影史第三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呂克《阿凡達:水之道》(阿凡達2)在上映兩個多月后,全球總票房已經超過《泰坦尼克》
2023-02-21 13:44
原標題:黃渤王一博演繹街舞情(引題)電影《熱烈》官宣定檔暑期(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20日,電影《熱烈》官宣定檔暑期并發布“滾燙青
2023-02-21 11:33
原標題:《美術里的中國》第三季邀您共賞筆底云煙鑄就的愛國精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第三季第四集,邀您欣賞畫家吳湖
2023-02-21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