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即時 > 正文

快消息!淺析: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是資源和資金驅動 不是數字化 互聯網驅動

時間:2022-11-08 15:42:53    來源:五道口供應鏈研究院    

前幾天,大宗商品鋼鐵產業互聯網平臺歐冶云商通過了創業板的過會,意味著上市成功。

歐冶云商的上市好像給了很多企業點燃了一盞明燈,讓天天依靠拿著數字化、互聯網驅動說事的公司,看到了一絲絲的希望。


【資料圖】

大家都希望下一個幸運兒是自己!但是,我覺得這非常渺茫。

通過歐冶云商的招股說明書,我們可以看出,其經營狀況并不太好,數字化、互聯網等工具在業務中并沒有起到多么核心的作用。

但是恰恰相反,證明了,股東資源和資金在業務中的重要性。

因為經濟放緩,企業增量也很少,日子都不好過,可是有一些C端的互聯網平臺確干的風生水起,引起了很多投資人注意,大家也紛紛開始布局產業互聯網平臺,希望能夠借助新的工具,做成像阿里、京東那樣的平臺。

但是很多產業互聯網平臺,也都使用了數字化工具,花了不少錢,但是效果非常有限,遠遠沒有那些C端的平臺風光。

所以導致,大部分產業互聯網平臺,只靠股東活著,不知道在哪輪融資前就倒閉了。

看著天天數字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名詞的不斷忽悠和洗禮下,大宗商品供應鏈公司,也都蠢蠢欲動,也想利用這些工具,建立一個大宗商品的交易平臺,實現彎道超車。

大宗商品供應鏈,我覺得靠科技、數字化這些很難重構,沒法重構證明優化有限,數字化只能作為工具,或者作為忽悠的噱頭,而不能做為業務的核心。

01大宗商品供應鏈的驅動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資源;

大宗商品供應鏈,其核心就是買賣交易,然后順帶著做一些物流、金融等。要想在大宗商品供應鏈占有一席之地,最核心的是資源。

什么資源呢?最核心的就是產生大宗商品的資源。例如金屬類的礦山。像煤礦、銅礦、鐵礦等這些。或者是大型的生產加工企業,例如大型鋼廠、化工廠等。

因為這些資源是稀缺的,只有這些資源,你才有在市場上談的籌碼。因為貿易是沒有門檻的,是個公司就能干,所以競爭也非常激烈。

除了產生大宗商品的資源外,就是物流資源,其實絕大部分物流包括倉庫和運輸并不是稀缺資源,但是港口、鐵路線路等是稀缺的。有了這些資源也可以在大宗商品供應鏈中有一定的話語權。

銷售資源,其實并不是太核心的資源,除非你擁有足夠的多的銷售渠道,但是很難。

因為大宗的交易,資金量大,而且都是大B,這里面核心除了關系就是資金。看著是市場化,其實并不是,特別是生產端。

我們說的市場化,更多的是貿易商之間的交易,這確實有奶便是娘,只要你有優勢,人家就會來找你。

但是如果只做貿易商之間的業務,價值低,穩定性差,投機性高、風險也大。做平臺大家其實都是想直接找到生產端的需求。

二、資金;

大宗商品供應鏈,除了資源是核心外,就是資金,其實資金也是資源的一種,只是它比較特殊,單獨拿出來說說,顯得更重要一些。

不管是對生產資源進行并購,還是向其預付鎖定供應,還是存貨、對客戶賒銷,包括對物流的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除此之外,遇到行情不好,經濟周期,還得需要有資金能夠扛得住抵過這個時期,也就是虧得起。

一般的公司,拿個幾個億、十多個億,也只能說做個貿易商而已,想在大宗商品供應鏈里有話語權、有一席之地,也只能是想想,吹吹牛而已。這點錢,有個大點的波動,操作不當,很快就沒了。

這么多的資金,僅僅靠自身利潤積累肯定不現實,除非有壟斷資源,大部分還得靠銀行、金融市場來獲得。

例如華信集團,當時吹的多牛,絕大部分錢都是銀行的。

如果這錢不是自己的,是從外部銀行、金融市場來的,就需要你有非常強的金融資源和關系,而且這關系還得必須穩定,哪天行情不好,一抽貸,你也死了。

歐冶云商的負債率為什么那么高?因為是資金驅動,沒有資金,業務根本干不動。

三、管理;

說完了企業的外部的資源和資金,就要再回到企業內部的管理了。雖然在企業內部,管理的范圍很廣,包括對物對人對事,但核心是對人的管理。

對人的管理,核心是分配機制、如何激勵和考核。

對人的管理其實是最復雜的,因為人性多變。

大宗商品供應鏈,因為涉及交易金額大,而且很多業務依靠線下,非常靈活多變,非常依賴人。

如果對人管理不好,非常容易出道德風險。

這跟好人壞人關系不大,人性就這樣,面對那么多金錢,不起心是不正常的。

企業做大宗商品規模越大,人越多,對管理的要求就越高。

除了對人的管理外,還要對業務的流程方面進行非常細致、專業的進行梳理和設計,使其更加高效,成本更低。

四、數字化

說完了資源、資金和管理,終于談到了這篇文章的核心:數字化。

從信息化、到互聯網、到現在的數字化,新詞是不斷的出現,但是其本質其實差不多是一回事,有的時候就是不同的角度說而已。

信息化、互聯網、數字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其核心內容就兩個字:

信息!

這些詞也好方法或者工具也罷,都是圍繞信息展開的,信息的獲取、傳遞、儲存、計算和應用等。

如果把信息這個專業學好了,這些就非常容易理解。

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信息時代,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也真正實現了生產力改變生產關系。

但是這里面改變的作用大小就千差萬別了,有的是小改變,有的是大改變。

所以,我們利用這些工具和方法的時候,就要仔細的評估其成本和價值、風險。

如果評估不準,誤差比較大,很容易不僅沒有掙到錢,還得虧錢。

02 數字化對資源、資金、管理及供應鏈的影響

1、數字化對資源的影響;

大宗商品資源的獲取主要靠什么?在中國,主要靠政府,不是國有企業(代表著政府),就是和政府工作人員串通,或者通過大量的資金投入。

數字化在資源獲取方面,作用及其有限,沒聽說自己數字化多牛,就能把這些大宗商品的資源拿到手的。

當然,資源的利用和分析,依靠數據、信息,是有一定價值的。

2、數字化對資金的影響;

資金的獲取,除了股東不斷注入外,通過銀行、金融市場獲取資金,其實主要靠自己的資產和股東背景,因為這不是小微企業,貸個幾十萬。

現在大宗商品供應鏈公司,為什么都是通過自己的信用和資源從外部融資,然后再以供應鏈的形式放給中小企業,而不是那些銀行直接放?

主要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本看不懂這些公司、也看不懂抓不住這些業務。

你說我加上數字化,讓銀行等金融機構看懂,這個有點難,一般都是自相情愿而已。這跟金融機構的組織結構、績效考核等綜合方面有很大的關系。

金融機構還是喜歡壘大戶,找國企,簡單、粗暴、有效。

雖然像象嶼這樣的公司,也在嘗試通過數字化鏈接銀行,讓銀行直接放款給中小企業,自己做服務,但也是在嘗試階段,金額也不大,象嶼想只掙服務的錢,道路還很漫長。

3、數字化對管理的影響;

要說數字化價值最大的地方,可能就是對管理的影響。

因為隨著業務規模的增大,人多層級也多,企業面臨管理難度加大。下面的人干啥,公司決策層根本不知道。

所以需要通過數字化,把各種流程、業務進行可視化,考核更加的精準,避免員工與公司利益發生矛盾,員工暗箱操作,給公司造成損失。

通過業務可視化,還可以讓決策層指導下面人的行為,了解其工作的狀態,對于增進公司與員工的關系也是非常有好處的。(有歪主意的不太喜歡)

除了可視化了解業務外,數字化,也能夠提高業務的操作效率,規避操作風險。

數字化對于操作效率的提升,需要本身擁有巨大的業務規模,如果規模本來就不大,提升空間有限。

4、數字化對供應鏈的影響;

供應鏈管理的優化是對供應鏈進行端到端的優化,包括效率、成本、質量和風險等方面的優化。

因為上下游企業,權屬上并不隸屬于自己,所以,如果需要調動他們使用數字化的積極性,并不能像自己員工意愿直接下命令(自己的員工有的時候下命令也不管用),只能靠利益。

需要對上下游企業有足夠的利益,才能讓其主動上鏈,使用數字化工具,發揮其價值,這是數字化的第一步,也是從0到1,在好用的工具不用,也是0.

足夠的利益,就需要你提供他們的價值相比市場上的足夠多,要不然人家為什么跟你混?足夠的利益,并不是只靠數字化能夠解決的。

大宗商品供應鏈,上下游利益是啥?能有貨、價格便宜的貨、更高效率的拿到貨、最好是賒銷的幫我墊資的貨、、、沒有這些跟人家扯數字化,人家會讓你有多遠滾多遠。

那么決定這因素的核心是啥?資源、資金!

轉一圈,又回到了原點。

有人說,我用互聯網,用數字化鏈接更多的資源,不是說鏈接多了就有價值嘛?

是,鏈接是有價值的,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

但是如果你自身沒有資源和資金,你鏈接誰都沒有用。雖然偶爾有個信息不對稱的,讓你掙點錢,但這不能成為一個商業來做。

這跟認識很多人,但就是掙不到錢一樣!人脈,只有交換的價值,才能叫人脈。

那能不能鏈接更多資源,掙更多信息不對稱的錢呢?這個難,因為成本太高,收入太少,收入根本覆蓋不了成本。

這個鏈接,不是簡單的你建個系統做個網站,人家就自動上來了,需要大量的線下工作。

對于數字化優化供應鏈,其實有兩條路徑:

第一條,不改變原有的交易結構。這種優化空間有限,只能在流程上進行一些優化,大宗商品供應鏈的大宗交易,僅僅靠流程、操作優化,省出的利潤做出一個平臺很難。更適合企業自己的數字化。

第二條,改變交易結構,重構供應鏈。真正有價值的是解構原來的供應鏈,重構新的交易結構。在大宗商品行業,這就非常難了,這需要政府、資源、資金等核心推動才可以,并不是簡單的數字化能夠解決的。如果不能重構供應鏈,改變交易結構,優化空間有限,就很難支撐一個平臺。

03 大宗商品供應鏈數字化要量力而行

我并不是反對數字化,恰恰相反,我是非常支持所有企業,包括所有的業務都要利用好數字化的工具,只是這個工具是有成本的,而且還很高,我們需要計算和平衡好成本和收入的關系。

如果我們掙的還沒有支出的多,那干還有意義嘛?

當然,你說拿這東西忽悠,去講未來的故事,忽悠股東錢,有人信,也是可以的。

但這條路,我覺得比掙客戶錢更難。

數字化的成本,需要更大規模的業務才能分攤這個成本,才能更有效。

還需要注意的是,數字化的工具在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中,并不是邊際成本遞減,和其他工具一樣,也分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

大宗商品供應鏈數字化,業務為主,工具為輔,奉行最小化原則,夠用就行,不能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

標簽: 大宗商品 金融機構 金融市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