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古人的“照相機”:千年傳拓技藝溯古融今

時間:2022-11-08 08:43: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


【資料圖】

古人的“照相機”:千年傳拓技藝溯古融今

中新網太原11月6日電?

作者:高瑞峰 屈麗霞

在自己的傳拓作品《月是故鄉明》前,陳旭陷入濃濃鄉愁之中。“石碹窯洞、木門半開,煤油燈的光,從門縫和窗戶透出……很像小時候住過的家。第一眼看到這處民居時,便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涌上心頭。”他說。

6日,晉商文化研究學者陳旭傳拓作品藝術展正在山西美術館展出,百余件展出作品,涉及瓷器、青銅、甲骨文、中國金融、晉商文化、嵩山地質等多個系列。

陳旭傳拓作品《鴻儒博商》?!「呷鸱?攝

傳拓是一門古老的技藝,有古人的“照相機”之譽,至今在考古、文博、古籍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南朝梁虞和《論書表》有“拓書悉用薄紙”之語,《隋書·經籍志》有“其相承傳拓之本,猶在秘府”記載。歷史上,許多流散文物、文獻等,因傳拓作品得以流傳。

1995年,陳旭與傳拓結緣,師從古文字學家張頷學習傳拓技藝?!霸谘芯繒x商實物遺存時,初次接觸傳拓,便沉迷其中,20多年來一直努力探索。”他說。

展出作品《鴻儒博商》長12米高3米,由“守先王之道入孝出弟,借大人之事由義居仁”“長裕川茶莊”“朝議大夫”等一副副楹聯、字號、牌匾構成。陳旭介紹,其畫面創意來自于“一街兩行”,以“一街兩行”的繁華,體現晉商稱雄商界500余年的輝煌。

一幅傳拓作品需要經過采集、制作、裝裱等多個環節。其中,素材采集多在戶外。為完成嵩山地質系列作品,近年,陳旭幾乎每年都要前往嵩山。“嵩山距今已有36億年歷史,有‘父親山’之稱,要用傳拓技藝,將嵩山巖石演變‘五世同堂’這一地質奇觀呈現?!彼f。

陳旭嵩山地質系列傳拓作品之《山之脈》。 高瑞峰 攝

一件件傳拓作品,留存下的是一段段中國歷史文化的寶貴印記。展出作品中,有這樣一幅“畫卷”,車輪接著車輪,幾道車轍綿延不絕。車輪,是陳旭收藏的晉商遺存;車轍,則是他拓于雁門關古道?!斑@滾滾車輪,見證著中華文明一路走來,走向富強。”陳旭感慨道。

傳拓技藝,不僅為物象留影,也為歷史佐證,為文化傳承。在陳旭看來,這門古老技藝,傳承的同時,更需要發展創新。

傳拓技藝,為物象留影,也為歷史佐證,為文化傳承。圖為山西知名晉商文化研究學者陳旭傳拓作品藝術展展品。 高瑞峰 攝

“我一直在探索,將平面拓、立體拓、軟體拓、活體拓融為一體,讓傳拓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記錄、展示、講述、傳承中華文化?!标愋裾f,下一步,將創作500幅左右的云岡石窟系列作品,以傳拓作品為載體,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標簽: 文化遺產 融為一體 朝議大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