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Keep在細分賽道中闖出了一片天,但在二級市場Kepp多次需求上市無果。6月19日,屢敗屢戰的Keep再次向港交所發起沖鋒。(詳見網經社專題:屢敗屢戰四度遞表keep能否圓夢“互聯網健身第一股”http://www.100ec.cn/zt/keep/ )
出品丨網經社數字生活服務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丨十九
審稿丨無痕
題圖丨網經社圖庫
一、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疫情之下,爆火出圈的劉耕宏掀起了全民健身潮,當杰倫本草綱目的旋律開始不絕于耳,2000萬“劉耕宏女孩”跟隨著律動跳起腱子操,健身賽道再次成為眾人焦點。然而,盡管站在行業風口之上,坐擁三億用戶的健身圈獨角獸Keep,卻依然難以走出迷霧。從最初的赴美轉為最終赴港上市,如今四度沖擊港交所,Keep的上市之路越來越長。
6月19日,運動科技平臺Keep在港交所更新招股書,高盛和中金公司為聯席保薦人,擬在主板上市。事實上,Keep曾于2022年2月25日,第一次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沖刺港股IPO“運動科技第一股”,卻不順利;8月26日,Keep因遞交招股書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IPO申請轉為“失效”;9月6日,Keep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書,繼續沖刺IPO,然而這次也并沒有如愿上市;2023年3月28日,Keep第三次遞表港交所。
據網經社旗下電商大數據庫“電數寶”(DATA.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截止上市前,Keep已完成8輪融資,融資總額超42億元人民幣,最新一輪融資為F輪,發生在2021年1月,金額為3.6億美元,由軟銀愿景基金領投。而在此前幾輪融資的股東名單中,不乏高瓴資本、騰訊、時代資本、GGV紀源資本、高盛等知名機構。
顯然,Keep已經經過了多輪的融資,從次數和融資總額來看,曾經Keep在融資市場也算表現不錯,不少風險投資人也選擇常年陪跑。但投資人也是需要退出機制的,尤其對陪Keep多年長跑的投資人們來說,這種心情或許尤為迫切。經融了八輪資的Keep,在一級市場已經沒有太大操作空間,也唯有上市募資才能有效籌措資金。
二、坐擁3640萬月活用戶為中國之最
據傳,Keep源于創始人王寧的一次失戀。畢業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王寧,在大學期間談了一場風花雪月的戀愛。2014年,他在難忘的“畢業季”里,和心愛的“她”分手了。情感的失落,讓王寧下定決心減肥。在持續的揮汗如雨之后,王寧從180斤減到了128斤,徹底脫胎換骨。
“哇,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薄澳闶侨绾巫龅降??”朋友們紛紛前來“取經”,于是王寧產生了一個想法:打造一個健身平臺,幫助更多人健身。
乘著移動互聯網的東風,王寧于2014年創立了Keep,憑借“免費課程”和“健身社交”兩大法寶,Keep上線100天就收獲了100萬注冊用戶。
目前,Keep為用戶提供全面的健身解決方案。通過人工智能輔助的個性化訓練計劃(涵蓋互動直播課及錄播課),提供廣泛、專業及一流的健身內容。內容輔之以各種智能健身設備、健身裝備、服飾及食品,能夠無縫連接物理與數字領域,創造沉浸式、軟硬件交互及一站式的健身體驗。
招股書顯示,Keep是一個以創新為核心、快速增長并以交付為導向的平臺,為用戶提供全面的健身解決方案,這個健身解決方案包括線上健身內容、智能健身設備、配套運動產品三大業務線,三條業務線相輔相成,形成協同的商業閉環。
一是線上健身內容。Keep的內容主要包括錄播課和直播課,兩者均由內部開發或由第三方創建。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提供個性化的健身訓練計劃,即根據用戶的運動水平、健身目標、日常鍛煉模式和飲食習慣,動態調整課程內容和鍛煉強度,從而優化用戶的訓練效果。
二是智能健身設備。憑藉人工智能、自動化和社交互動等一系列創新,Keep的智能健身設備(包括智能單車、手環、體重秤及跑步機)能夠通過與我們線上健身內容協同配合,增加平臺對用戶的價值。該等設備追蹤和分析健身行為,使Keep平臺能夠自動調整鍛煉難度和內容推薦,以改善整體健身體驗。
三是配套運動產品。基于用戶規模的不斷增長與用戶積極反饋的正循環積累,Keep敏銳地洞察并識別用戶在不同場景中尚未滿足的需求。為此,以Keep品牌提供各種高品質和時尚的運動產品,為Keep線上健身內容和智能健身設備提供補充,以提升Keeper的整體健身體驗,并推廣公司的品牌和精神。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平臺的平均月活分別為2970萬、3440萬、3640萬,會員滲透率則分別錄得6.4%、9.5%和10%。根據灼識咨詢報告,2022年,按月活躍用戶及用戶完成的鍛煉次數計算,Keep是中國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且平均月活躍用戶及訂閱會員數均為競爭對手的數倍以上。
多元化的布局也導致Keep面臨多方的競爭:在線上,有咕咚、愛動健身、怦怦健身、野小獸等;在線下,有樂刻和超級猩猩、光豬圈等;在智能健身硬件領域,面臨蘋果、華為、小米等硬件巨頭的競爭。另一方面,fiture、yupp等創新型智能健身品牌的出現也給Keep帶來不小的競爭壓力。
三、營收單一造血問題難解
從最新的招股書來看,Kee目前擁有三大營收業務,即自有品牌產品、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收入。
2020-2022年Keep總營收分別為11.1億、16.2億和22.1億元,最近兩年同比分別增長46.3%、36.6%,收入增速正在放緩。
其中,2020-2022年,Keep的自有品牌產品收入分別為6.37億元、8.72億元和11.37億元,占總收入的57.5%、53.9%和51.4%;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收入分別為3.38億元、5.58億元和8.94億元,占總收入的30.5%、34.4%和40.4%;廣告和其他服務收入分別為1.32億元、1.90億元和1.80億元,占總收入的12%、11.7%和8.2%。
可以看出,Keep的三大業務中,自有品牌業務持續性的占據Keep總營收的一半以上,而另一半則由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和廣告和其他服務收入組成。
自律能給人自由不假,但能否給Keep自由,目前還存在不確定性。2020年至2022年期間,Keep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盡管Keep在2022年虧損有所收窄,但相較于2019年和2020年的虧損額,依舊不算少數。
值得注意的是,Keep在2022年收窄的1.53億元虧損,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銷售及營銷開支的減少。數據顯示,2022年,Keep的銷售及營銷開支為6.64億元,而2021年該部分指出高達9.56億元,這部分占總收入的比重也從2021年的59.03%降到了2022年的29.24%。與此同時,毛利方面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過去三年Keep的毛利分別為4.99億、6.77億和9億元,毛利率從45.1%一路下滑至40.7%。
此外,Keep作為一家具有社交屬性的運動品牌,在用戶體驗上也頗受“吐槽”。據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315.100EC.CN)顯示,2022年,“Keep”被用戶投訴涉嫌存在網絡欺詐、虛假促銷、訂單問題、退款問題、霸王條款等問題。在商業化變現道路還沒走通的背景下,Keep若因用戶體驗不佳導致用戶粘性減弱,其變現能力或進一步被壓縮。
網經社數字健康臺(HLTH.100EC.CN)是專業數字健康門戶,重點關注在線問診、健康管理、互聯網醫美、互聯網心理、醫藥電商、運動健身等行業。有資訊、數據、研究、權益等內容,提供媒體發布、報告榜單、融資、會員、售后顧問、供應鏈金融等服務,是互聯網大健康從業者、媒體、投資者、用戶的首選平臺。(如果您是業內人士,歡迎合作咨詢加分析師微信:clt7513)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第28屆國際啤酒節開幕(主題)為期71天(副題)廣州日報訊(全
2023-06-20 15:42
原標題:第18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在廣西舉行人民網北京6月20日電6月19
2023-06-20 15:34
原標題:國家級非遺項目苗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姜文英:(引題)一把剪刀
2023-06-20 15:52
原標題:“走讀山東·外眼看濟寧”系列參訪活動走進京杭佳苑社區(引題
2023-06-20 14:44
原標題:走文化廊道看山東發展(引題)煙臺作家赴山區海島創作采風(主
2023-06-20 14:35
原標題: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9月來蓉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2023-06-20 14:39
原標題:游龍、岸龍、夜龍……容桂龍舟觀賞性強(引題)不比速度比“顏
2023-06-20 14:36
原標題:延時開放、增加講解場次、預約分流……(引題)成博“漢字中國
2023-06-20 14:42
原標題:“故宮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周”匯報展示活動舉辦中國文化報訊
2023-06-20 13:54
原標題:全國大學生迎“大運”詩詞大會在成都啟動新華社成都6月19日電
2023-06-20 13:39
原標題:“實證中國:崧澤·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在滬開幕6月19日,來賓
2023-06-20 13:43
原標題:黃河流域九省(區)文化館聯盟在青海成立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2023-06-20 11:44
原標題:大型原創昆劇《國風》即將上演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劍影?
2023-06-20 11:33
原標題:舉全家之力建侏儒山抗戰博物館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翀通訊員
2023-06-20 11:45
原標題:迪麗熱巴:出道十年,失意得意皆值得中新網北京6月20日電(劉越
2023-06-20 11:44
原標題:賽龍舟、包粽子、戴香囊……一起沉浸式體驗端午民俗魅力賽龍舟
2023-06-20 11:55
原標題:上影節B站動畫電影專場舉辦,六部經典動畫電影大放送中國青年
2023-06-20 09:41
原標題:“中國古典樂市場”未來已來(主題)上交2022-2023音樂季收官
2023-06-20 09:42
原標題:首部《加菲貓》刊載迎45周年紀念日將推限量紀念重印版(引題)
2023-06-20 09:46
原標題:《別叫我“賭神”》北京首映,周潤發這次為愛發電北京日報客戶
2023-06-20 09:33
原標題:全市公園景區69項特色活動慶端午(主題)包括傳統民俗、科普展
2023-06-20 09:47
原標題:原創童話音樂劇“蛋寶寶”亮相全國展演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
2023-06-19 16:47
原標題:國家話劇院推出現實主義題材大戲《初生》人民網北京6月19日電
2023-06-19 16:33
原標題:到恭王府在古建模型展里探尋“建筑意”中國旅游報記者張玫“頑
2023-06-19 15:34
原標題:國家典籍博物館:沉浸式互動解謎游戲傳播古籍文化中國旅游報記
2023-06-19 14:47